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

小学教学常规基本要求一、制定教学计划的基本要求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是教育、教学的目的、任务和学生的实际。

学校、科组、教师都必须制定教学计划。

学校教学计划要在开学前三天跟教师见面,科组、教师教学计划要于开学两周订好上交。

1、制定学校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的其本要求: (1)、简要分析各科组教师的素质、能力等结构情况和各级各班学生的素质、智能等基本情况,并对教学力量等安排作出优化组合。

(2)、根据《课程标准》制定出各级课程的学周安排,根据实际分配教师的具体教学任务。

(3)、明确各科组、各年级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实验的主要任务和要求。

(4)、明确各级的第二堂活动、生产劳动和教学教研活动的次数、时间,以及每次活动的主要容、目的意义和执行负责人。

(5)、对各级各科的教学工作、作业布置、作业批改及教学质量提出基本要求和目标,并制定出检查、落实的措施。

(6)、规定全校统一的考试次数、时间,以及每次考试的性质和目的,明确分析和总结考试情况的要求。

(7)、提出各级、各科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

(8)、提出提高教师素质和业务水平的规划和办法。

(9)、作出添置、完善教学设施设备和教学资料的意见。

2、制定科组教研计划的其本要求:(1)、明确集体学习、研究本学科的教学计划和新课标的时间,以及每次学习、研究的重点。

(2)、明确各级研究教材、教法及教学实践的主要目标和重点。

(3)、明确各级教学(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时间的次数、时间,以及每次活动的主要容、形式、目的和执行负责人。

(4)、明确科组及教学的教学研究专题、教改实验项目和作业布置批改的要求。

2、制定科组教研计划的其本要求:(1)、明确集体学习、研究本学科的教学计划和新课标的时间,以及每次学习、研究的重点。

(2)、明确各级研究教材、教法及教学实践的主要目标和重点。

(3)、明确各级教学(教研)活动和第二课堂活动时间的次数、时间,以及每次活动的主要容、形式、目的和执行负责人。

(4)、明确科组及教学的教学研究专题、教改实验项目和作业布置批改的要求。

3、制定教师学期学科计划的基本要求:(1)、明确学期本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教材的基本容、系统、知识、重点、难点。

(2)、简要分析学生知识、能力和非智力等方面的现状。

(3)、确定各单元(课题)的主要教法,提出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4)、对各教学单元(课题)作出大体时间安排,包括讲课、实验、课外作业、复习、考试、考查、参观、访问等。

(5)、明确本学期教学所需的主要教具和资料。

二、备课的基本要求1、端正思想。

备课是教师的基本功,是上好课的前提。

备课不是背课,不是摘抄课文要点,更不是教参搬家。

备课是熟悉教学对象和教材,弄清学生知识底子、教材的系统性及其重点、难点,根据教学大纲(课标)要求,以教学目标体系为指导,实现教学过程的最优化,从而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的一种手段。

教师必须认真备课。

学校教务处对备课情况每学期至少要进行二次全校性的检查分析。

2、抓好“三备”。

(1)、备教材,做到三个层次结合。

第一层次:学期备课。

教师接受学期教学任务后,对所授学科的大纲《新课程标准》、教材要作全盘的了解,掌握本学期教材要达到的总目标及体系结构,并要了解与本学期教材有联系的上学期(上学年)及下学期(下学年)教材容及其体系结构,从而确定本学期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结合实际,制定全学期的教学计划。

第二层次:单元备课。

深入钻研单元教材,掌握单元教材的教学目的、任务、重点、难点,关键及其在整册教材中的地位、作用,结合实际,写出单元教学计划。

第三层次:课时备课。

课时备课应在学期备课和单元备课的基础上进行,做到熟悉教材,吃透教材,并写出具体教案。

要求:备出深度——把教材中学生看不见,摸不着的深层含义挖出来。

备出新意——能使学生获得新的与教材容有关的知识。

备出梯度——即由浅入深,一步一个台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2)备学生,做到三个了解。

教学要切合学生的实际,备课必须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智力水平;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

(3)备方法,做到两法同步。

教师既要“胸中有书”,更要“目中有人”;既要备教法,又要备学生的学法。

教法的采用应根据教学任务,教材特点以及学生年龄特点、知识水平,精心设计课堂结构,使其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学法应与教法同步,在备教法的同时,设计出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法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

3、备课组的组织及要求:语、数、外三科各成立三个备课小组(低年级一个,中年级一个、高年级一个),备课组长由科组长指定。

备课要坚持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相结合,以个人备课为主,但每个教师必须参加一个备课组。

备课小组要集体备学期教学计划,单元教学计划,要提前一周集体备课,要做到五统一:即教学目的(目标)要求统一;教学进度统一;重点难点统一;作业处理统一;测试考核统一。

备课组每次活动要有明确目的和课题,活动时间每周不少于一个小时,要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容、定中心发言人。

三、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1、教学目的要明确教学目的(目标)确定的依据有三:一是教学大纲(课标);二是教材要求;三是学生的实际。

每一课时教学目的(目标)要明确,在教学系统中,要环环相扣。

教学目的(目标)教师要清楚,学生也要明确。

师生的课堂活动中自始至终围绕教学目的进行。

2、教材处理要科学。

教材的处理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授容要正确无误;二是教学程序要优化,体现教材的系统性、连贯性和完整性,并要注意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教学方法要合适。

学无定法,凡符合教学原则,有利于发挥教与学的积极性,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的的教学方法都是合适的。

目前,我们常用的教学方法有如下几种: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完成作业法、自学指导法,以及发现法、暗示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等,还有“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步教学法,“自读、教读、作业、复读”四步教学法,“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授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五个环节教学法等。

在自学课、复习课、作业课、小结课等中,不论那种课型,所采用的教法应以启发为核心。

启发的手段有:激疑启发、比喻启发、类推启发、讨论启发、提问启发等。

4、学法指导要重视。

“教是为了不教”。

课堂教学必须重视学法的指导,要把它列入课堂教学一项重要容。

学法指导要概括学生知识水平,学科容不同,选择不同的指导方法,有时还应按不同的学法,调整设计采用恰当的教法,“从教中授法,以法导学”。

通常指导学法有教授式、转换式、点拨式、领悟式和专题训练等模式。

还可以指导学生采用联想、记忆、综合、概括、对比、列表等方法改进学习方法。

5、语言表达要精当。

(1)、普通话力求准确,语言清晰、简练、逻辑严谨。

(2)、通俗易懂,形象生动。

(3)、抑扬顿挫,有节奏感。

(4)、文明、质朴、规。

6、板书设计。

(1)、要恰当、工整、简要、形象、脉络系统分明,条理清楚。

7、教态要自然、亲切。

(1)、衣着要整洁、朴实、大方。

(2)、举止要庄重、从容、恰当。

8、教学热情要高。

要热情指导、启迪、点拨,充分发挥教师的导学作用。

热情引导学生专心听课,积极思考,课堂教学效率高。

9、课堂气氛要协调(1)、恬静与活跃要统一。

课堂纪律良好,学生注意力集中,积极动脑、动口、动手,智力活动和感情交流有序。

(2)、紧与愉快要协调。

学生思维要有度和深度,要有效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要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求知欲不断得到满足。

四、作业布置和批改的基本要求。

1、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

目的性——指设计布置作业必须围绕教学目标(目的),紧扣教学容,有利于加强双基,扩充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和思想教育,防止惩罚性、竞争性、无思考性。

计划性——指要着眼整体训练,分清主次,编好程序,有机安排。

基本要:一堂课的练习→ 单元练习→ 学期复习练习→ 毕业(升学)总复习练习。

2、作业份量要适中,难易要适度。

份量适中——指作业练习要精筛选,巧设计,题目要有典型性,层次有阶梯性,做到以质胜量。

以中等成绩学生为标准,每天课外作业总量不超过2小时(语、数、外各科各30分钟至1小时为宜),其余各科一般可在课堂完成。

难易适度——指首先要以多数学生为着眼点,有利于巩固和强化基础知识;其次要考虑优秀学生,给他们提高难度;再次要照顾后进学生,给他们降低难度。

因此,课外作业可以考虑有“必做题”和照顾不同程度学生的“选做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作业形式要具多样性。

从作业的种类来看,主要有:(1)、重复模仿性作业,即以课本容为准,要求学生重新仿效作业,如阅读、复述、抄写、背诵课本中简单练习题等。

(2)、简单变式性作业,即把课本上的容稍加变化而形成的各种形式的作业。

(3)、应用实践型作业,即应用所学的知识联系实际中某些课题的作业,如操作、实验、应用题、社会调查、写应用文等。

(4)、概括综合性作业,即运用已学过的一个单元或某一部分的知识,要求概括出知识的规律,综合解答的作业,如大综合、小综合题。

(5)、变通独到型作业。

即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经过发散,集中思维,获得独创性效果的作业,如推导(几何等),求异性练习。

从题型的性质看,主要有:(1)、封闭性题,如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

(2)、半封闭性题,如填空题、简答题。

(3)、开放性题,如作文和多解题等。

4、检查批改作业要认真、及时。

检查、批改作业的基本方式有;当堂检查与课外检查,全收全改全评与部分批改,有自我批改与面批面改,结论检查和过程检查。

教师检查、批改作业要认真负责,做到修改、评分、评语准确中肯,发放作业及时,并要做好批改记录,重视作业讲评。

凡教师布置的课、课外作业,必须全部批改检查,批改大作文每学期不少于八次;语文、数学、英语每次作业均应全收全改,其余各科的作业也要及时全批全改;学生的家庭作业一定要家长签字,未签字的要及时与家长联系;批改作业与试卷使用符号要规,对的记“√”,错的记“×”,不能使用其它的符号(批改作文符号除外)。

教务处每月要组织学科组长检查作业批改情况,要进行优秀作业展评。

五、课外辅导的基本要求1、课外辅导必须遵循发展学生个性、特长和面向全体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对学科拔尖学生进行超前辅导,又要对音、体、美有某项特长的学生进行专项辅导,更要重视对中下学生进行耐心细致的辅导。

对拔尖学生着重超前性辅导,充分开发他们的智力,对有专项特长的学生着重实践性辅导,对中下学生着重于打基础和学习方法的辅导。

2、辅导主要方式一是个别辅导:如个别谈心、指导做作业、补课、面批面改作业等。

二是集中辅导:如组织课外兴趣小组,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开设各种讲座,刊出各种墙报等。

3、辅导的具体方法(1)、培养拔尖学生的常用方法:A、成立集尖学科小组(如数学奥林匹克小组等),一般情况分线进行,也可全校进行,或者以兴趣小组出现。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