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学第二、三讲:词项
练习题
指出下列概念是正概念还是负概念: 1、正概念 (?) 1.无济于事 2.败诉 2、正概念 3.不料 3、正概念(?) 4.不作为 4、负概念 5、非理性主义 5、负概念
三种分类是对同一概念从不同角度划分的结 果。三种划分实际可归为二种。
集合与非集合的划分,在特定的论域内,可 以用单独和普遍概念的划分来代替。 一般而言,集合词项都是单独词项,非集合 词项可以是单独词项也可以是普遍词项。
指出下列概念是单独概念还是普遍概念 1.我国人口最多的城市 1、单独概念 2、单独概念 2.《鲁迅全集》 3.比尔· 盖茨 3、单独概念 4.《普通形式逻辑》课本 4、普遍概念 5.电脑 5、普遍概念 6.那张纸 6、单独概念 7、普遍概念 7.共产党 8、单独概念 8.中国共产党 9、普遍概念 9.国庆节
概念、语词和对象构成了一个以认 知主体为中心或联结纽带的认知三 角形。
概念属于思想层面――它是认知主 体认识的结果,是对认识对象的反 映。 语词属于语言层面――语言是认知 主体创造的,用以表达思想内容。 对象属于存在层面――它是认知主 体认知的客体,用语词指谓一定的 对象。
概念和语词的关系: 1、任何概念都通过语词来表达
《普通逻辑学》
LOGO
思维(理性思维)形式: 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形成概念,并用其构 成判断,进而展开推理和论证。 思维的形式: 概念----思维的最小细胞 判断----由概念组成 推理----由判断组成
例一: 一天,笨人俱乐部收到一只重一百四十磅的西瓜。 于是以瓜为题展开讨论,一致认为这个瓜不是西 瓜。因为过去这个州的西瓜最重的只有一百三十 四磅。所以把这个瓜叫做笨瓜。 这里的逻辑错误是什么?
这里的逻辑错误是什么? 除了定义问题外,主要是违反语言使用的公共性: 表达“鸡”这个概念的词不能主观认定为由egg同 plant合成。
注意二:
一个语词可以表示不同的概念, 所以在沟通交流中,首先要 弄清语词所表达的概念
如商家:“买一赠一”: 注意:此“一”可能非彼“一”
趣闻 元宵节司马光的夫人想去赏灯。司马光不愿出门, 反问夫人:“出门做什么?”夫人回答:“看灯 啊。”司马光抬头说道:“家里不是有灯吗?” 夫人仍不死心:“看灯,还能看人。”司马光指 指自己:“我不是人,难道是鬼么?” 。
“大学生”相对“女大学生”是属概念
“女大学生”相对“大学生”是种概念
找错误,下列表达正确吗? (1)小叶抓紧课余时间阅读英国和欧洲文学。 (2)自从开展法制教育以后,我校再没有发生行凶、 盗窃和用刀子捅人的事情。 (3)有个人对排队过多的现象很有意见,发牢骚说: “一早起来,取奶要排队、吃早点要排队、乘公 共汽车要排队、买东西要排队、买报要排队,有 时甚至上公共厕所也要排队。” (1)英国文学真包含于欧洲文学,是种属关系 (2)行凶真包含用刀子捅人,是属种关系 (3)买东西真包含买报,是属种关系
内涵和外延的关系
一、内涵决定外延。根据内涵可以确定外延,反之 不成立。 如:给出“三角形”的内涵可以确定它的外延, 但是给出“三角形”的外延却会得到不同的内涵。
二、内涵越多,外延越小;内涵越少,外延越大。 如: 人— 中国人– 广东人:内涵变多、外延变小 广东人– 中国人– 人:内涵变少、外延变大
概念: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
区分:属性vs本质属性 例如:人 属性:两足、直立行走、动物、会语言等 本质属性:会语言、能思维、能制造和使用劳动工 具的动物
例一中重量是不是西瓜的本质属性? 通过概念来认识和把握对象
语词:属于语言学的范畴,是最小的能独立使用的 语言单位。 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 虚词:连词、介词、组词、冠词、语气词 通过语词来表达概念 多数实词都能反映对象的属性,所以都能表达概 念,但虚词和副词一般不能反映对象属性,故不 能表达概念。
1、词项或概念的限制: 增加词项的内涵来缩小它的外延 如:学生、中国学生、大学生、广东大学生
2、词项或概念的扩大: 减少词项的内涵来扩大它的外延 如:广州人、广东人、中国人、华人
注意:新的词项和原来的词项的外延具有从属关系
练习思考: 下面这些词项序列是否是对词项进行限制? (1)长城、万里长城、巍峨的万里长城 × (2)活着的人、活着的有脊椎骨的人、活着的有 脊椎骨和大脑的人 × 注意:对词项进行限制或扩大,所增加或减少 的内涵须不属于是原词项的的内涵
集合词项和非集合词项 集合词项:所指对象是一个集合体的词项 非集合词项:所指对象为一个类的词项 集合体和类的区别 集合体:由多个个体组成,但该集合体具 有的性质未必为每个个体所具有。如丛书 类:有多个个体组成,每个个体都具有类 所具有的性质。如动物
在不同语境下,同一词项既可以表达集合概 念,也可以表达非集合概念。 例如: 我们班同学都是大学生(非集合概念) 我们班同学来自全省各地(集合概念)
思考1:问题在那里? (1)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 (2)张三是人。 (3)所以,张三概念 (2)中“人”是非集合概念
思考2:问题在那里?: (1)鲁迅的著作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2)《孔乙己》是鲁迅的著作 (3)所以,《孔乙己》不是一天能读 完的。 (1)中“鲁迅的著作”是集合概念 (2)中“鲁迅的著作”是非集合概念
对象(客观)---概念(思想)---语词(语言)
2、并非所有语词都表达概念。
如虚词“吗、呢”等并不能表达对象的特有属性
3、一个概念可以对应多个语词
如父亲:“爸爸”、“大”、“爹”、“father”
4、一个语词可以表达多个概念
如”逻辑“:客观规律 、逻辑学 等
词项:逻辑学的术语,指能够在一个陈述句(命题) 中充当主项和谓项,表达确定概念和逻辑性质的 语词。 词项是概念和语词的统一:概念是词项的思想内容, 语词是词项的语言形式
三、
词项的种类
词项的种类
根据词项外延的数量,词项可分为单独词 项、普遍词项和空词项。 根据词项的是一个集合体还是一个类,词 项可分为集合词项和非集合词项。 根据词项指称具有还是缺少某种属性的某 类事物,词项可分为正词项和负词项。
单独词项、普遍词项和空词项
单独词项:外延为一个对象的词项。 包括专名、限定摹状词。如: 专名:鲁迅,中国外交部,神州五号 摹状词:世界最高峰,清朝最后一个皇帝 普遍词项:外延由两个或以上的对象组成的类的词 项。如:自然数、中国人 空词项:在现实世界没有所指对象的词项 如:独角兽、金山、林黛玉
练习: 以下划横线的词项,是在集合意义上还是在非集合 意义上使用的? 1. 森林是重要的自然环境,是全人类共同的财富。 2. 森林在全球陆地的覆盖率,已由上世纪初的19% 下降到本世纪初的11%。 3. 遵纪守法,是公民应尽的基本义务。 4.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5、政府官员要关心爱护人民群众。
一词数概念容易造成逻辑错误:偷换概念
注意三: 在沟通交流中,尽量避免使 用有歧义的语词。
例: 老大娘:请问,你们这儿有没有好 布。我女儿要结婚了,我想给她扯 块好布 营业员(不高兴):我们这儿的都 是好布,次品、废品不让出厂。
注意四: 区分词项的使用和提及
词项的使用:揭示词项的概念
下列限制是否正确?为什么? × 1、把"森林"限制为"树" √ 2、把"颜色"限制为"红色“ × 3、把"欧洲"限制为"法国“ 4、把“广东省”概括为“中国”× 5、把“概念”概括为“思维形式”√ 6、把"党员"概括为"干部"
×
词项限制或扩大的应用意义
词项或概念的限制:强调对象或事物之间的区别 “尽管你是选民,并且你是有选择权和被选择权 的合法选民,但你不属于这个选区的选民,所以 词项或概念的扩大:强调事物之间的共同点 “不管你是华人、犹太人还是阿拉伯人,无论怎 样我们都是人,我们都享有国际法规定的基本人 权”
1、非集合 2、集合 3、非集合 4、集合 5、非集合
正词项和负词项 正词项:又叫肯定词项,是指称具有某种 属性的对象的词项。如:金属、正义战争、 有性繁殖… 负词项,又叫否定词项,是指称缺少某种 属性的对象的词项。如:非金属、非正义 战争、无性繁殖…
负词项是相对于一定论域而言的。负词项及其所 对的正词项是相辅相成的,它们把论域一分为二。 如“非正义战争” 相对于“战争” “非哺乳动物” 的论域是“动物”、 注意: 负词项在语词表现形式上带有“无”、“不”、 “非”等否定词。 但并非带有否定词的都表达负概念,如“无锡”、 “不莱梅”、“非洲”
a
b
相容的关系
⒉真包含于关系
设 a、b为词项,当凡a是b并且有b不是a时, a对b有真包含于关系。如大学生和学生 ⒊真包含关系
上述情况中,
b对a有真包含关系。
a
b
属种关系
真包含关系与真包含于关系可以统称为属 种关系。外延大的词项叫属词项,外延小的 词项叫种词项。属词项真包含种词项,种词 项真含于属词项。 如:
练习题
指出下列句子是揭示内涵还是外延?
1、科学是指研究和探讨自然、社会和思维诸领域的 规律的学问。 内涵 2、科学包括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思维科学等。外延 3、力就是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的作用。
内涵 4、自耕农、手工业主、小知识阶层、小商人等都属 于小资产阶级。 外延 5、素数也叫质数。它的约数除了1和它本身,而没 有其它约数。 内涵
逻辑问题在那里?
例二: 女人=吃饭+睡觉+花钱 猪=吃饭+睡觉 所以:女人=猪+花钱。 移项为:女人-花钱=猪 小结: 不会花钱的女人和猪一样。 男人=吃饭+睡觉+挣钱 猪=吃饭+睡觉, 所以:男人=猪+挣钱, 移项为: 男人-挣钱=猪。 小 结: 不挣钱的男人和猪没区别。
一、
概念、语词和词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