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资源调查报告题目:岳麓山旅游资源调查报告学院:湖南商学院北津学院专业年级:2010级旅游管理组员姓名:郝喜梅黄元平艾玉翠周璇唐婷符欢提交时间:2011年06月17日岳麓山景区旅游资源调查报告调查景区:岳麓山景区调查时间:2011年05月13号第一章调查区的旅游环境1.1岳麓山概况岳麓山海拨300.8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南接衡岳,北望洞庭,是南岳衡山72峰之一。
位于古城长沙湘江两岸,由丘陵低山、江、河、湖泊、自然动植物以及文化古迹、近代名人墓葬、革命纪念遗址等组成,为城市山岳型风景名胜区。
已开放的景区有麓山景区、橘子洲头景区。
其中麓山景区系核心景区,景区内有岳麓书院、爱晚亭、麓山寺、云麓宫、新民主学会景点等。
1.2岳麓山景区的周边环境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处在城市的中心地带,交通便利,经济繁荣,基础设施齐全,人流量大。
景区的景点布局集中,和韶山、橘子洲景区距离很近,附近还有张家界、凤凰古城等等。
近年来国家和长沙市政府加大对景区的建设与保护,景区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旅游效益。
第二章旅游资源开发历史和现状2.1岳麓山景区的开发历史及现状2.1.1历史渊源岳麓山其山脉属南岳衡山,古人把岳麓山列为南岳七十二之一,称为灵麓峰。
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载“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故名岳麓。
据地质学考证,岳麓山奠基于古生代,形成于中生代,发展于新生代,距今三亿余年。
岳麓山云麓峰左侧峰峦上著名的“禹王碑”是岳麓山古老文化的象征,是宋代摹刻至此的。
这块碑石刻有奇特的古篆字,字分9行,共77字。
相传4000多年前的洪荒时代,天下被淹没洪水之中,大禹为民治水,到处奔波,疏导洪流,竟“七年闻乐不听,三过家门不入”,最终制服了洪水,受到百姓的尊重。
传说大禹曾到过南岳,并在岣嵝峰立下了这块石碑。
东汉赵哗《吴越春秋》就记载了这一传说:“禹登衡山,梦苍水使者,投金简玉玉字之书,得治水之要,刻石山之高处。
”唐代韩愈为此登临岣嵝峰寻访禹碑,虽未亲见,却留下了“蝌蚪拳身薤叶拨,鸾飘风伯怒蛟螭”的诗句。
1212年(宋嘉定五年),何致游南岳,在岣嵝峰摹得碑文,过长沙时请人翻刻于岳麓山颠。
宋以后,碑被士所掩。
明代长沙太守潘镒找到此碑,传拓各地,自此禹碑名闻于世。
现在全国各地有10余处禹碑,据说都是由岳麓山禹碑复刻的,由此也可见它的珍贵。
岳麓山还有一块著名的碑刻——麓山寺碑。
碑高近3米,宽1米多,由唐代著名文学家、书法家李邕撰文和书写,黄仙鹤刻石。
碑额篆书“麓山寺碑”4个大宇,碑文共1400余字,骈散文体兼用,叙述了麓山寺自晋泰始(265-274)年间建立至唐开元(713-741)立碑时500年间的兴废修葺、历代禅师宣扬佛法的经过,以及岳麓山的佳丽风光。
由于此碑的文采、书法、刻工都精湛独到,所以人们又称它“三绝碑”。
“三绝碑”在中国古代碑刻艺术中声誉很高,碑字用行书是此碑新创,笔力雄健浑厚,后起书法大师,如苏、米芾等都沿袭其法。
元代书法大家赵孟自言:“每作大字一意拟之”。
自古至今,许多著名文人游览岳麓山时都特意来观摩此碑,宋代的张、明代的李东阳等都留下了吟咏它的诗篇,可见其对后人影响之大。
唐代是诗的盛期,当骆宾王、杜甫;李白、李商隐等著名诗人往来吟咏古长沙时,湖南本地的俊杰之士王磷、李群玉等也才华毕露,撰文作诗,联句竞对。
宋代,岳麓山产生了一则湖湘学派的创始人之一胡寅怒斥奸臣的故事。
南宋初年,金兵不断南侵,宋高宗赵构偏安江左,执掌朝柄的秦桧等人畏敌如虎,一味妥协投降,胡寅目睹国家的内忧外患,心急如焚,对南宁朝廷极为不满,对秦桧之流深怀憎恨,他愤而辞去京官,请示归回湖南和父亲胡安国、弟弟胡宏等一同居住生活。
一次,胡寅正在长沙岳麓山游览麓山寺,突然听到秦桧党羽刘旦来湖南做官的消息,他非常气愤,便挥笔在墙壁上大书“是何南海之鳄鱼,来作长沙之鸟。
”南海鳄鱼的比喻,来唐代韩愈的《祭鳄鱼文》。
传说韩俞初任南海边潮州刺吏,知道恶溪中有鳄鱼把百姓的牲口几乎吃光了,便写了《祭鳄鱼文》投入恶溪命鳄鱼限日离开潮州迁往南海,否则将弓矢捕杀殆尽,结果鳄鱼惧怕潜走,以后潮州永无鳄鱼。
刘旦恰好是潮州人,胡寅是将他比喻成了那凶残虚伪的潮州鳄鱼,又到长沙来为害百姓了。
刘旦见了这题句,知道是在讥讽自己,便向秦桧告状。
胡寅因而落职,20年不再做官。
这表现出胡寅和其他湖湘学派创始人一样,节操凛然,一身骨气,为岳麓秀山增色不少。
2.2主要景点介绍一、爱晚亭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为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唐代诗人杜牧“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三行》的诗句,改名爱晚亭。
又经过同治、光褚、宣统、民国至建国后的多次大修,逐渐形成了今天的格局。
今亭与安徽滁县的醉翁亭(1046年建)、杭州西湖的湖心亭(1552年建)、北京陶然亭公园的陶然亭(1695年建)并称中国四大名亭,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二、黄兴墓位于云麓峰北侧小月亮坪上方,座西朝东,俯瞰着英雄的长沙城。
脚下湘江环绕,似依依罗带滔滔北去,桔子洲绿草如茵,像长蛇蜿蜒江心。
地势开阔,“极目楚天舒”,衬出了先烈生前驰骋疆场,叱咤风云的壮烈气势和“心底无私天地宽”的坦荡豪情。
墓由花岗石建成,底座双层方形,十分高大。
底座上矗立着11米高的四棱形整块花岗石墓碑,形状如长剑直指云天。
《黄公克强之墓》的碑文镌刻在墓碑东向镶嵌的紫铜板上。
墓的四周有石柱和铁栏围护,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显得非常庄严肃穆。
三、蔡锷墓位于黄兴墓下,白鹤泉旁,周围松柏环抱,十分清幽肃静。
蔡锷(1882--1916)原名艮寅,字松坡,湖南邵阳人。
未满13岁即已考取秀才,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入长沙时务学堂,从梁启超学习。
1900年参加自立军起兵,失败后留学日本士官学校。
1904年归国,先后在江西、湖南、广西、云南训练新军。
1911年(宣统三年)擢云南三十七协协统。
武昌首义爆发,与云南讲武堂总办李根源在昆明举兵响应,建立军政府,任云南都督。
1913年被袁世凯调至北京,暗加监视。
1915年11月潜出北京,12月在云南组织护国军起兵讨袁,与袁军激战于四川沪州(今沪县)、纳溪,迫使袁世凯在一片倒袁声中退出了历史舞台。
袁世凯死后任四川督军兼省长。
因喉疾赴日本就医,于1916年11月8日不幸去世,终年34岁。
1917年4月国葬于此。
孙中山先生亲笔书写挽联,悼蔡将军: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把将军比作投笔从戎的班超和东汉的伏波将军马援,足见将军功绩,可标青史。
四、舍利塔在爱晚亭后右方不远的密林中。
过了枫林桥,便能见到一座形似僧帽的古塔,塔基正方形,边长约2米,塔高12米,四角和正面共有五幅浮雕,正面是佛象。
—塔旁竖一石碑,正面刻有“隋舍利塔”背石刻有“共建菩提”,外设石栏保护。
宋沙门觉范撰《院感应佛舍利塔记》:隋文帝杨坚于梁武帝大周七年六月出生于同州(今陕西大荔县)大兴寺中,婴儿时曾暴虐,有尼名“智仙”者,从外至,对杨坚之父杨忠说,此儿大有福分,为天佛所佑,不可令居家中,当代为养育,于是杨忠辟馆延居,杨坚30岁时,才让他回家,女尼以舍利子数百颗授之,曰:“以此福苍生”。
杨坚称帝后于仁寿二年(公元602年)诏令全国五十二州,在名山福地绘塔,分藏舍利子,塔下绘尼之像以纪之。
据说岳麓山这座塔就是其中之一。
五、云麓宫位于长沙市岳麓山峰顶。
属道教二十三洞真虚福地。
明成化十四年(1478)吉简王就藩长沙时所建。
嘉靖年间(1522~1566),太守孙复与道人李可经加以扩建,形成较完整的道宫格局。
后圮。
隆庆年间(1567~1572),在山修道的金守分请殿元张阳和为之倡修,于原址处募建三殿堂,前为关帝殿,中为玄武祖师殿,后为三清殿,名云麓宫。
其建筑均石柱铁瓦,古朴典雅,并在宫后增建望湘亭,供人凭栏远眺。
六、麓山寺在岳麓山半腰,系晋初古寺,是佛教人湘最早的一所大寺。
明神宗时更名为万寿寺,民国初年复名,古麓山专。
唐代大诗人杜甫曾用“寺门高开洞庭野,殿脚插入赤沙湖”的诗句称颂殿字宏大。
大雄宝殿等主要建筑,于1944年被炸毁,仅存山门和观音阁,现已修整一新.山门上有“古麓出寺”的横额,两旁为“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对联,门外古枫参天,浓荫覆盖,门内园圃百花争艳。
观音阁为砖木结构,1955年曾加以修葺,1980年再次修整恢复原貌,并在厅堂神龛中置观音像。
阎内常举办小型书画展览。
七、岳麓书院岳麓书院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长沙市的一颗璀璨明珠,创建于宋太祖开宝九年(公元976年)。
它历经千载,瀚墨流香,弦歌不绝,办学不已,故有“千年学府”的美称。
1956年,湖南省人民政府将它列为湖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8年1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明文公布,岳麓书院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为了适应时代前进的需要,岳麓书院于1903年更制易名为湖南高等学堂,1912年又更名为湖南高等师范学校,1917年改名为湖南公立工业专门学校,1926年定名为湖南大学。
所以古岳麓书院虽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古书院的一个整体文物形象展现在世人面前,但它一直是湖南大学校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并由湖南大学组织修复与常年的维护和管理。
八、白鹤泉在麓山寺后,古树环抱,有泉从石罅中溢出,冬夏不涸,清洌甘甜,清澈透明。
白鹤泉有“麓山第一芳润”之称。
相传古时候曾有一对仙鹤常飞至此因而取名白鹤泉,有趣的是以泉水煮沸沏茶,蒸腾的热气盘旋干杯口,酷似白鹤。
曾有寺僧砌石为井如鹤形,刻“白鹤泉"三字于崖上,并建有一石碑。
清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粮道夏献云在泉上建亭,抗战时被毁,解放后又新建一亭,碧瓦朱栏,颇见风雅。
现泉侧建有茶室,用清冽的白鹤泉水沏茶,供游客品尝。
明代《岳麓书院志》说:“泉出石中,甘洁不枯”,又说“常有白鹤飞止石巅”。
清代《新修岳麓书院志》也说:“泉出石中,甘冽绝伦,尝有白鹤守之,刻石记其上”。
故称为白鹤泉。
九、长沙电视塔长沙电视塔位于岳麓山峰顶,海拔256米,塔高88米,比“城运会”圣火火炬塔高出14米、比悉尼奥运会火炬塔高出30米。
塔身45米处还有一旋转观光厅,登塔可鸟瞰长沙城全貌。
据了解,为将“城标”做好,长沙市政府耗资400万元,引进英国制造的国际上最为先进的高科技灯具,对电视塔进行全面亮化。
这套亮化灯组耗资180万元,组合一组“城市之光”与4盏“轰天炮”灯光有一万多种变化,可以旋转180度,射程为28至50公里,在国内尚属首次使用,可谓名副其实的“神州第一塔”。
十、半山亭半山亭在岳麓山半山腰,有一座六方形凉亭,是游人上山常驻足憩息之所。
半山亭的来由,还有一段有趣的传闻。
据传,很早以前此地为半云庵所在,为上下山必经之路。
麓山寺的僧人下山买物,挑担回寺,常在此歇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