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麓山旅游资源开发岳麓区自然景观优美、文化历史悠久,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集青山之神秀,江河之磅礴,聚人文之荟萃,融英烈之壮美,物华天宝,人杰地灵。
作为其中的一颗明珠的岳麓山,无论是从文化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看,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以充分利用这种资源优势为出发点,我们做了这次调查研究,就岳麓山目前的旅游资源的开发状况和规划情况提出了我们的看法。
一、旅游资源的调查与评价1.美学价值与历史价值——高品位的自然与人文复合型景观岳麓山位于长沙湘江西岸,自古以来就是著名的景胜。
此风景区面积553.3公顷,以麓山为主,由丘陵低山、江河、湖泊、动植物圈以及人文景观组成。
这里气候温和,冬暖夏凉,绿荫浓郁,主峰海拔300米,而湘江就在其足下奔腾北去,碧如飘带;桔子洲横卧江心,状若长岛,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
山水之美对人的强大吸引力促使文化在这里生成和凝聚,同时,文化实践活动内容的渗入,又不断地扩展和深化它的景观之美。
在悠悠历史长河中,岳麓山沉淀起丰厚的文化底蕴。
绚丽多姿的岳麓山文化,从根本上说,说是人化岳麓山和岳麓山人化的结晶。
岳麓山文化源远流长内容丰富多彩。
楚大夫屈原被楚怀王放逐于此,作《怀沙》以怀念与讴歌长沙;西汉贾谊被贬于此,留下了《吊屈原赋》、《鹏岛赋》等传世宏文,千百年历代许许多多名人在这里留下宝贵的遗迹和诗文。
始创于北宋开宝九年(976年)的千年学府岳麓书院,是我国最古老的高等学府,在中国文化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集儒、道、佛三教于一体的岳麓山,有西晋麓山古寺、隋舍利塔、明云麓宫;有“少陵写句、北海题碑”。
黄兴、蔡锷、蒋翊武、陈天华、禹之谟、焦达峰等近代革命先烈就安息在她的怀抱里。
岳麓山曾经孕育了毛泽东、蔡和森、肖劲光等一批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是毛泽东思想的发源地。
1916和1981年毛泽东等曾两次寓居岳麓书院半学斋,经常与友人来爱晚亭“风浴”、“雨浴”,纵论古今和理想,立下了“自在山中,心忧天下,要将历史从头写”的抱负。
可以说,岳麓山的历史本身就是一部文化史,岳麓文化是湖湘文化的精髓。
2.环境状况大气环境对旅游而言,天气不仅以自身的千变万化形成多姿多彩的奇观景象,还赋予了自然山水以生机,增添大自然的神韵。
和煦明媚的阳光,晴朗的天空,宜人的气候是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它旅游资源的背景,是旅游区开发的必要条件。
岳麓山地区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6.9—17.5℃,极端最高气温为40.6℃,极端最低气温为—12℃。
年平均降水量为1360—1400毫米,4—7月为雨季,是我国暖温区域的一部分。
总的来说,其气候状况较好,适于旅游。
但同时,岳麓山所依托的长沙市,其大气质量没有达到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在城区,特别是交通干线两侧,由于汽车尾气的排放和扬尘的影响,其大气中的氮氧化物、烃类、CO、铅常常超标,在气象条件不好、逆温层较显著的情况下,光化学污染时有出现,并颇为严重,影响了空气的清洁度和能见度。
长沙为省内酸雨危害严重的地区,近十年来酸雨频率居高不下(见下表)。
表1 长沙市近年来降水的PH值及酸雨频率从上表数据来看,1990-1996年,长沙市降水酸雨频率大部分年份都超过90%,1995年和1996年酸雨频率均为100%,即达到逢雨必酸的地步。
这严重制约了岳麓山旅游业的发展,对其间建筑物、文物古迹、植被和整个生态环境均有不利影响。
污浊的空气,不仅难以放松人们紧张的神经和疲劳的身体,反而使游客感到大煞风景,破坏旅游者的兴趣,造成疲劳、厌烦的情绪。
好的风景必须有好的环境衬托,大气污染却使大气能见度不降,缩短游人的视觉距离,影响游客观“麓山红叶”与“鹰击长空”的景象。
大气污染产生的酸雨会大面积地危害植物,引起植物枯死,毁坏人文旅游资源等。
水文环境水体是风景的血脉,是天然景观的基本构景条件,同时也能塑造环境,改善气候,提供多种多样的旅游活动项目。
岳麓山在水体方面的资源相对贫乏,多为溪流,泉水(如清风泉、白鹤泉)。
而由于早期的过度使用,加上近年来因缺少管理而造成的污染,其总体情况不容乐观,在开发上难度较大。
植被环境景区内保存着大片原生性常绿阔叶次生林,以及皂荚、银杏、白玉兰等珍贵的濒危树种,其中树龄最大的要数有1700多年历史的古罗汉松,这在全国大中城市是十分罕见的。
此外景区内还有各种奇花异草。
3.客源情况岳麓山近几年接待的总游客量呈持续上升趋势,最高时一天达到一万多人次。
其游客以附近大中专院校的教师及学生为主,游客总体的年龄构成比较平均。
外地游客较少,客源主要集中在本地。
4.组合现状——城市山岳型风光主要有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与周围景区的联合打造力度极为欠缺。
5.区位条件——紧临市区,是湘江风光带的重要组成岳麓山位于长沙岳麓区。
它毗邻湘江,遥视橘州,连接望月湖与南郊,是湘江风光带的重要组成。
同时,它与河东闹市区仅一江之隔,闹中取静,可视为都市中的一片世外桃源。
总体而言,其区位优势明显。
二、旅游资源开发的现状与问题岳麓山为城市山岳型风光,它不仅有着迷人的自然景观,更有着魅力无穷的人文景观。
禹碑峰,云麓峰,北极峰等山峰秀如璀璨的明珠,散落在麓山的怀抱之中,既有大山之峻阔又有名山之深幽。
而核心景区内,更汇萃了众多的文物瑰宝:历史悠久的佛教名塔——舍利塔;中国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以及著名的禹王碑,白鹤泉,二南诗刻。
此外,这里还有笑啼崖、自来钟、飞来石、蟒蛇洞、响鼓岭、禹迹溪等。
作为一座文化名山,其最大的特点体现在儒、释、道三教共存。
山上有佛教名寺麓山寺,道教名场云麓宫。
同时岳麓山在中国近代史上亦有重要地位,如黄兴、蔡锷、蒋翊武、陈天华、姚宏业、刘道一等人都长眠于此,印证了“青山有幸埋忠骨”的诗句。
为了促进岳麓山风景区旅游事业的发展,吸引更多的游客,近年来岳麓山又相继开发新建了如五轮塔、万景园、鸟语林、极目山庄等景点。
但经过我们的调查与研究,发现其中存在不少问题:1.商业开发过度生态保护错位岳麓山算得上是千古名山了,麓山寺门前一副对联:“汉魏最初名胜,湖湘第一道场”。
足见其历史的久远,而山脚的岳麓书院更被视为湖湘文化的发源地。
“青山有幸埋忠骨”,岳麓山上数十座著名革命烈士墓葬则记录下了中国近现代革命史上光辉灿烂的一页。
但最后,过度开发的车轮无情地辗向了这座古老的名山,看得出她现在真的很受伤……“岛语林”破坏生态景观。
1998年,鸟语林破土动工,硬是从森森的古木林中,树了一片黑色的铁丝网,生硬而执拗地打破了整座山的协调。
远远望去,就如同卡在喉咙间的鱼刺一般,成了山中的伤痕。
一切赏心悦目的感觉没有了,反而给整座山蒙上了一层黑色的忧郁。
不但如此,鸟语林中每天张狂而招摇的音乐,刺耳而俗气的招徕游客的声音,到处悬挂着的五色彩旗,混凝土铺成的宽敞的前坪,不但使山间的宁静和自然荡然无存,而且使人感觉似乎来到了繁华的集贸市场,充耳所闻的只是一片嘈杂的市声,满眼所见的也只是各种与金钱有关的东西。
景色与自然无关。
在岳麓山人迹罕至的南坡,苗圃的后面,本有一条潺潺的山涧,躲在杂树丛中,四周都是充满了野性的映山红。
如果哪位游客偶然走过山间的小路,发现了它,那种愉悦感不亚于发现了新大陆。
1999年过后,一切变了样,平平整整的水泥路一直延伸到小溪的两岸,山涧两旁的土坡都用石头砌了起来,甚至还精心修建了人工瀑布和小潭,路两旁的杂树和灌木一概清除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地种上了人工培植出来的杜鹃和鸢尾。
在这里,一切媚俗的东西都齐备了,而优美的自然风光却丧失殆尽。
最近新开发的穿石坡一带被辟成了一个数亩大的人工湖,意欲招徕垂钓者。
僵硬而冷漠的混凝土砌成的大堤,犹如一条死蛇,蜷曲在山谷间。
整片山谷的植被和黄土也被挖得干干净净,路旁边一台混凝土搅拌机,成了某些人心中“人定胜天”的最好注脚。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还是那座山,景却不是那处景了。
难怪有久居山下的老学者惊呼:岳麓山的开发,经济意识是到位了,但生态保护意识却明显错位了,这无异于敲骨吸髓!又如爱晚亭旁边的清风洞,在四大名亭之一的爱晚亭旁边大肆歌唱着流行歌曲,其噪音污染严重损坏了爱晚亭的形象,而其内部的景观只是80年代吸引儿童的游戏,在现在已经没有任何的诱惑力;爱晚亭旁边的毛主席纪念堂,以大家对主席的崇敬不必大声宣扬便可永铭于心,却非要搞个不必要的高声喇叭,好像是成心和这个历史的景地过不去,噪音污染,只会让大家远离。
(1)交通设施基本具备且运作良好,一条宽广的马路是愿意直抵山顶的游客的最好选择:缆车的运行又给那些不想爬山但想游山的游客提供了方便,山间小路避开了公路,在林间自有另一番情趣,想要体验山之情趣的都市人可以选择山中已然砌成的石阶,也可以选择没有开发的泥路,沾两脚的山的泥土。
(2)通讯设施准备充分。
IC卡电话机分布均匀,方便了游客的联系,当然麓山上手机信号很清晰,要想保持畅通的交流,上岳麓山是最好的选择。
(3)接待设施陈旧,没有发挥功效,一些茶楼,建筑风格与山整体不符,各个景点的介绍配备不足,散客旅游根本无法了解到景点的具体情况,也导致了旅游的无功而返。
(4)路碑等用作指示的设施有的已经模糊不清,麓山的平面图没有给出明确的路线,或者有的景观已经名存实亡,很多游客无法根据平面图的指示来游览岳麓山。
3.其他(1)山上的广告牌(当然基本是关于鸟语林的广告牌)显的过于幼稚,乱挂的鲜红的横幅在绿色的树林里格外打眼,好一幅清山绿水被损失殆尽。
(2)山上沿路贩卖小商品的摊贩很多,但是游客却不能买到可以作为麓山旅游纪念的特色商品。
做工粗糙的枫叶,廉价媚俗的手链,幼稚的儿童玩具几乎是每个摊点的全部经营内容。
(3)景点规划凌乱,没有经典的旅游路线,缺少亮点。
(4)岳麓山总体宣传力度不够,广告效益不明显。
三、旅游总体规划思想与创意1.旅游区的发展定位对于岳麓山的旅游开发以洲景、水景和山景而见长,注重自然景观、湖湘文化与休闲娱乐相结合。
这也是岳麓山旅游业的特色所在,人们来此游览一方面在自然风光中休养身心,另一方面将受到传统文化和湖湘儒风的熏陶。
岳麓山旅游区的规划建设要强调科学性、超前性和高起点,其开发层次和文化品位要明显地高于长沙市内的其他旅游区。
可参照国内名山大川的成功开发的典范,规划设计岳麓山的未来发展宏图。
岳麓山的景观设计应与橘子洲风景区、河东主城区和湘江风光带相协调,力求互为弥补,相得益彰,共同构建协调发展的城市环境和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人居环境。
岳麓山地理位置优越,可谓闹中有静,对于改善长沙城市环境质量和丰富省会文化内涵,将发挥突出的难以替代的作用。
岳麓山景区建设要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地貌,植被和有关基础设施,讲求质朴典雅,反对奢靡铺张。
应注重景区内在的文化意境,部分景点要力争给游客以心灵上的强烈震撼,或者使游客沉缅于自然风光的美感,陶醉于远离都市之喧嚣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