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3.3)--信用与信用体系:教学案例

(2.3.3)--信用与信用体系:教学案例

模块二 第3单元 信用与信用体系
教学案例
案例1: 国家信用是无限的吗?
近期希腊的债务危机引发了一场波及欧洲多国的债务和欧元信用危机,部分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逐步显露,全球主权债务风险加大。

2009年10月,希腊政府宣布2009年政府财政赤字和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预计将分别达到12.7%和113%,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规定的上限为3%和60%。

希腊政府财政状况显著恶化,全球三大信用评级机构相继调低了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这标志着希腊债务危机的开始。

自2001年正式加入欧元区后,尤其是在金融危机前的5年时间中,希腊经济增速一直保持在7%以上。

但金融危机使得希腊以外向型产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遭受了严重冲击,也使其靠举债谋取息差的财政运作方式步履维艰。

在欧盟经济体中,希腊属于经济欠发达国家,经济基础薄弱,工业制造业较为落后,主要以海运、旅游和侨汇这三大外需型产业作为获取外汇收入的支柱产业,金融危机对这三个产业的冲击都非常大。

在财政收入无法支撑金融危机期间刺激经济所需的开支后,希腊政府只能对外借债,致使其对外债务越来越大。

希腊2009年新发行的债券中,5年期以下的债券占71%,3年期以下的占27%,一年期以下的占2%。

希腊在未来5年内还债压力很大。

一直以来,希腊政府将举借外债作为增加外汇的主要渠道。

加入欧元区后,
希腊以低至1%的利率从欧洲央行借钱,再用借来的资金买入利率高达5%的政府债券赚取息差。

金融危机后,流动性紧缩导致欧元区资金供给不足和拆借利率上升;同时政府债券收益率下降,债务息差缩小。

双重因素加重了希腊的财政赤字和主权债务危机。

希腊并非特例,其债务危机引发了一场波及欧洲多国的债务和欧元信用危机,部分国家主权债务危机逐渐显露,全球主权债务风险加大……
问题:通过以上案例,你对国家信用是如何认识的?国家信用的规模是否越大越好?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希腊债务危机对我们有哪些启示?
案例2: 信用卡走进大学校园——是喜是忧?
小王是某大学的一名大三学生——“我的大部分生活学习用品都是用信用卡买的,自从办了信用卡以后,很多需要的东西想买就买了,不再需要等到攒够钱再去买,生活方便了很多”。

但小王的消费额也增加了很多,以前看到喜欢的东西时会犹豫一下,拥有信用卡后便毫无顾忌的购物,每张透支额都接近顶峰,生活费用增加了很多,透支成了常态。

在一次商场打折促销活动中,小王经不住诱惑,买了很多东西,透支了生活费以外的一笔钱,原打算可以用下个月的生活费补上,但又恰巧遇到外地读书的高中同学过来玩,继续使用信用卡消费,到还款期限时,小王因不好意思总跟家里开口要钱,就先向同学借钱还了银行的欠款。

但偏偏遇到同学生病急着用钱,小王只能用信用卡透支了下个月的钱赶紧还钱,而这时才发现,很多自己之前“随手就刷”的东西买了之后才发现用处并不大……就这样拆了东墙补西
墙,最后只能通过紧紧张张的做兼职打工还债……
问题:通过以上例子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消费信用的理解。

案例分析:
案例1. 第一、对国家信用的把握,我们应该从国家信用的含义、作用和国家信用的有限性几个角度来分析。

(1)首先是国家信用的含义。

国家信用是指政府作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政府作为债权人或者债务人的信用活动。

在现代经济中,国家信用主要有内债和外债两种形式。

内债是对国内的负债,外债是对国外的负债。

(2)其次是国家信用的作用。

国家信用可以广泛动员社会资金,进行基础建设投资,支持产业结构调整,扩大总需求,刺激经济增长。

具体来说,国家信用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调节年度财政收支的不平衡;其次是用于弥补财政赤字;然后是调节经济,政府从总量上调节经济,以此促进经济增长,扩大总需求,增大经济投资;最后是配合其他经济政策,与货币政策、产业政策等相配合,更好的发挥各项经济政策的作用。

(3)再次,对国家信用的使用需要控制在适度的范围之内。

国家信用在现代经济中起着举足重轻的作用,但国家信用的规模并非越大越好,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事例也告诉我们国家信用并不是无限的,过度的使用国家信用会对经济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甚至危及国家安全。

第二、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而言,既有挑战又是机遇。

(1)挑战主要表现在:首先,会对我国出口产生不利影响。

主权债务危机国家以及其他主权债务负担重的国家会紧缩财政,从而导致国家总需求减少。

其次是外汇储备管理难度加大。

中国外汇储备中主要资产是美国国债,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增大了欧元资产的短期贬值压力,我国的外汇储备管理必须在美国国债的通胀风险、欧元资产贬值和违约风险间做出权衡。

再次是通胀风险上升。

主权债
务国家有可能超额发行货币,推高通货膨胀。

最后是热钱管理难度加大。

主权债务危机增加了避险需求,可能会导致一部分资金从欧洲流向新兴市场国家。

(2)机遇表现在:一是减少了中国在汇率问题上的外部压力。

主权债务国家着力于国内问题,无力加入对中国汇率问题的指责。

二是可能增强了投资欧元资产的机遇。

第三、主权债务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国家信用是国家的一种重要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是有限的,其建立和维护需要大量成本,过度使用国家信用会带来对国家和主权的信任危机。

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是一个重要的警示。

中国的国家债务和财政赤字尚处于安全状态,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存在很大的问题,金融危机又加剧了地方政府的债务危机。

08年底开始,中国为应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刺激经济增长信贷和地方融资的政策相应放宽,各地地方政府扩大融资和投资,地方政府的债务大量增加。

如果地方政府不能有效化解这些债务,很有可能产生某种程度的债务危机,影响市场信心和经济安全。

案例2: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提供给消费者用于消费支出的一种信用形式。

消费信用的发展,能在很大程度上有效的解决耐用消费品供给快速增加与居民当期购买能力相对不足的矛盾。

这对于促进耐用消费品生产帮助居民提前实现较高的生活水准、促进现代科技发展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产品更新换代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消费信用如果过度盲目发展,也会给经济生活带来不利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过度发展消
费信用容易导致虚假需求;其次是很容易导致信用膨胀;最后对使用消费信用的个人而言,消费信用是对未来购买力的预支,过度使用消费信用会加重消费者的债务负担,甚至导致生活水平下降。

信用卡作为消费信用的一种形式,同样具有消费信用的优点和局限性。

案例中的小王同学拥有信用卡后,生活购物方便了很多,但因为未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消费计划,因此在信用卡使用过程中遇到了一系列的麻烦。

具体而言,使用信用卡的好处有诸多方面,比如说更加方便,不需要随身携带很多现金,同时也更安全一些;可以应急,缓解临时的经济压力等等。

但使用信用卡也存在着一些隐忧,信用卡容易使消费者盲目和过度的消费,高估了自己的还款能力,以至于过度负债,如本案例中的小王同学就是如此。

信用卡本身无所谓好与坏,关键在于如何更好的利用信用卡给生活带来的方便,同时避免盲目和过度的刷卡消费,尤其对于没有固定收入来源的大学生更是如此,要合理、有节制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支出,合理的使用信用卡。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