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素能药物
6.2.1 肾上腺素受体的分类及主要存在部位;不同受体兴奋时所引起的生理功能 变化,以及不同的受体激动剂(兴奋剂)在临床上的主要用途:
在各脏器和组织的效应细胞上,不同类型受体甚至是同类受体的不同亚型,其分布部位 和分布密度是不同的。
α 2CH2 NH2
在临床上,α1-受体激动剂(兴奋剂)用于升高血压和抗休克; α2-受体激动剂(兴奋剂)用于降低血压; β1-受体激动剂(兴奋剂)用于强心和抗休克; β2-受体激动剂(兴奋剂)用于平喘和改善微循环。
第六 肾上腺素能药物
6.1 学体激动剂的基本结构类型及其构效 关系;掌握 β-受体阻断剂的构效关系;掌握典型肾上腺素能激动剂盐酸异丙肾上腺素、盐 酸麻黄碱和硫酸沙丁胺醇的化学名称、化学结构式及其主要临床用途;掌握典型肾上腺素能 拮抗剂盐酸普萘洛尔的化学名称、化学结构式和主要临床用途;
三、肾上腺素能激动剂的稳定性:
1、自动氧化性
2、β-碳原子的消旋化
6.2.3 肾上腺素能拮抗剂
一、肾上腺素能拮抗剂的分类:
非选择性 α-受体阻断剂:妥拉唑林,酚妥拉明(外周血
管痉挛
(1)α-受体拮抗剂
性疾病),酚苄明(扩张周围血管,用于治疗心源性休克、
控制高血压、外周血管痉挛性疾病等)
α1-受体拮抗剂:盐酸哌唑嗪(高血压、中至重度充血性心力衰竭), 特拉唑嗪,多沙唑嗪,曲马唑嗪;吲哚拉明
3、 芳氧丙醇胺类的 β-受体拮抗活性比苯乙醇胺类强:
H
O CH2CH2CH2 N+R
O
H
H
H
CH2CH2N+R
O
H
H
前者具有两个分子内氢键:丙醇羟基氧与氨基上的氢形成;醚氧原子与氮原子上的 氢形成,这分子内双氢键使芳氧丙醇胺类的结构具有一定的刚性,使它的氮原子与 苯环之间的距离符合与 β-受体复合的空间要求;后者只存在一个分子内氢键:醇羟 基氧与氨基上的氢形成,分子具有一定的柔性,芳环与氮原子之间的距离存在一定 程度的可变性,导致其与 β-受体复合程度要比芳氧丙醇胺类差; 4、 β-受体拮抗剂的侧链部分在受体上的结合部位与 β-受体激动剂的结合部位相同,它们 的立体选择性是一致的。在苯乙醇胺类中,同醇羟基相连的 β 碳原子 R 构型具有较强 的 β-受体阻断作用;在芳氧丙醇胺类中,同醇羟基相连的 β 碳原子 S 构型具有较强的 β-受体阻断作用; 5、 侧链氨基上取代基对 β-受体阻断活性的影响大体上与 β-受体激动剂平行。氮原子上没 有任何取代的伯胺化合物有一定活性,但以异丙基和叔丁基取代的活性最高。活性次 序为叔丁基>异丙基>仲丁基,异丁基,仲戊基;烷基碳原子小于 3 或烷基碳链更长,
一般 β-受体拮抗剂: 盐酸普萘洛尔,马来酸噻吗洛尔
(2)β-受体拮抗剂
β1-受体阻断剂:阿替洛尔,美托洛尔,倍他洛尔 (3)α, β-受体拮抗剂:拉贝洛尔(RR 地来洛尔 β,SRα1,另两个异构体无活性); (4)影响肾上腺素能神经介质储存和释放的药物:利血平,胍乙啶,胍那决尔
二、β-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
熟悉受体及受体理论、激动剂、拮抗剂; 熟悉不同肾上腺素能受体兴奋时所引起的生理变化; 熟悉不同类别肾上腺素能药物的作用特点; 了解特殊管理药品——苯丙胺类药物的结构特征;多巴酚丁胺、盐酸伪麻黄碱的结构和 用途;拟肾上腺素药物的发展。
6.2 内容简述
肾上腺素能药物(adrenergic drugs)包括肾上腺素能激动剂(adrenergic agonists)和肾上 腺素能拮抗剂(adrenergic antagonists)。其中,肾上腺素能激动剂是一类使肾上腺素能受体兴 奋,产生肾上腺素样作用的药物,其化学结构均为胺类,故又称为拟交感胺或儿茶酚胺;肾 上腺素能拮抗剂是一类能与肾上腺素能受体结合,但无或极少内在活性,不产生或较少产生 肾上腺素样作用,却能阻断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或肾上腺素能激动剂与受体结合,从而拮抗 其作用的药物。
6.2.2 肾上腺素能激动剂
一、肾上腺素能激动剂的分类:
(1)依其作用机制分类: 直接作用药
间接作用药 混合作用药
(2)依其对受体选择性不同分类:
肾上腺素能激动剂
肾上腺素 多巴胺 麻黄碱(1/10 肾上腺素)
α-受体激动剂
去甲肾上腺素(α1,α2) 苯福林,甲氧明,间羟胺(α1) 甲基多巴/可乐定/利美尼定/胍那苄/胍法辛(α2/α1 高 25 倍)(α2)
Ar(OCH2) n
CHCH2NHR OH
n=0时为苯乙醇胺类 n=1时为芳氧丙醇胺类
1、 β-受体拮抗剂对芳香环及其取代基的要求不严。环的大小,环上取代基的大小、数目、 位置及性质对 β-受体拮抗活性的关系较复杂;
2、 环和环上取代基的位置与 β1-受体拮抗作用的选择性有一定关系:对位取代的化合物, 且取代基的第 3 或第 4 个原子为 O 或 N 时,为选择性 β1-受体阻断剂;选择性 β2-受 体拮抗剂的结构特征通常是含有 α-甲基的苯乙醇胺类化合物,并且苯环上的羟基一般 被其它基团取代;
或 N,N-双取代的叔胺,均使活性下降;用芳基或金刚烷类基团取代的仲胺活性全部 丧失;氮原子季胺化后只有很低的活性; 6、 药物清除:亲脂性大的药物主要在肝脏清除;亲脂性小的药物主要在肾脏清除。
β-受体激动剂
异丙肾上腺素(β1β2) 多巴酚丁胺,普瑞特罗(洋地黄替代剂)(β1) 异克舒令,布酚宁(β2,周围血管疾病) 沙丁胺醇,特布他林,克伦特罗,马布特罗,福莫特罗,沙美特
罗,丙卡特罗(β2,哮喘及支气管痉挛)
二、肾上腺素能激动剂的构效关系:
肾上腺素能受体各亚型激动剂的构效关系归纳如下:
1、苯乙胺母核 2、苯环上的羟基可显著增强拟肾上腺素活性,3,4-二羟基化合物比含一个羟基的化合物 活性大; 3、β-羟基相连 C 原子的立体构型与活性有关,R 构型具有较大活性; 4、侧链氨基上必须保留一个 H 不被取代。非极性烷基取代时,基团的大小影响化合物 对受体的选择性,在一定范围内,取代基愈大对 β-受体的选择性也愈大; 5、在乙醇胺侧链的 α-C 原子上引入甲基,有利于 β2-受体激动剂的外周血管扩张作用, 且中枢兴奋作用增强;但无甲基时更有利于支气管扩张作用。大多数烷基取代后的衍生物 β2受体活性下降。 6、侧链氨基 N 原子可构成杂环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