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
1:25万公众版
0-3级
切片
4-13 级
14-21 级
无尺度、瓦片数据
环保 水利
工商
房产
规划
政务电子地图
税务
保密处 理插件 (动态)
部门 专题 数据
……
公安
优先使用通过测评软件,注重售后服务质量
验收、平台开通与成果归档
试点项目:国家测绘局组织验收 国家测绘局、省国土资源厅、市政府 三方共同开通
推广项目:省国土资源厅组织验收 省国土资源厅、市政府共同开通
成果分别向国家测绘局、省国土资源厅归档
五、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的进展与目标
全国进展:自下而上,稳步推进!(市、省、国家)
试点城市
53个 7个
市县级
推广计划
130个
2006
2007、2008、2009
2010
2015
整体架构:一纵三级 两横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
一、 概念 - 是什么? 二、 建设的必要性 - 为什么要建? 三、 建设的内容 - 建什么? 四、 组织实施 - 怎么建? 五、 进展与目标 - 有什么要求? 六、 体会
一、什么是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
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是利用“数字地球”的概念、理论与方法, 以地理信息系统(GIS)、全球定位系统(GNSS)、遥感 系统(RS)为手段,以地理空间信息为基础的城市信息系 统,旨在通过巨量地理信息数据的获取、处理、存储,实 现分享,并能以三维虚拟现实的形式为政府决策和百姓生 活、工作、出行和娱乐等提供所要即所得的服务
重复采集和 处理!!
需要专业人 员、设备、
软件!!
部门核心业务和空间数据分布在不同系统中 缺乏数据的有效集成和关联,孤岛现象严重 不能有效流动和复用,规模效益不高 不能适应快速共享交换和集成管理的要求
信息化发展趋势
单个信息系统 ---- 部门内部信息的管理应用 部门的地理信息平台 ---- 部门内部信息共享应用 公共地理信息平台 ---- 部门间信息共享应用 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要求
— 公众版:运行在互联网,严格执行《公开地图表示补充 规定(试行)》,并履行审图程序
(现行政策十分明确) — 政务版:运行在政务外网,凡是国家测绘局批准的试点
或推广城市,必须同时配备保密处理插件,以确保地理 数据的使用安全。
政务电子地图
叠加从大尺度数据中提取可公开要素 (保密处理插件(静态))
叠加从中尺度数据中提取可公开要素 (保密处理插件(静态))
“数字地球是继信息高速公路之后又一新的国际 科技发展动向,对此,我们应认真思考,研究提出 符合国情的发展思路,确定切实可行的行动对策。”
1999年,在北京成功举办了第一届数字地球国际大 会,并发表了《北京宣言》。
地理空间框架提出的背景
国办发[2001]53号:《关于促进我国国家空间信 息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若干意见的通知》
模拟
数字化
谢
谢!
信息化
智能化
智慧地球
《关于加强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与应用 的指导意见》(国测国字【2006】35号)
地理空间框架
政策体系 法规体系 标准体系
基础地理数据体系 目录与交换体系 公共服务体系 政策标准体系 组织运行体系
地理空间框架
组织协调机构
运行维护机构
地理空间框架提出的背景
1998年,江泽民同志在接见两院院士时更加明确 地指出:
两横之一: 空间领域上横向大动脉
国家
省区
省区
……
省区 部门
部门
部门
部门
城市 …
城市
城市
一纵:数字中国从宏观到微观纵向大动脉
两横之二: 专业领域上横向大动脉
全国发展目标
山东省的进展和目标
试点:威海、烟台、临沂、聊城、滨州、青岛 推广:日照、潍坊、东营 临沂、威海、烟台、聊城通过国家验收 日照、潍坊、东营审计通过评审和批复 滨州设计通过评审
内部局域网
自身数据管理 数据维护、更新 数据分发(裁切)
公共平台数据集 1
水系 居民地 交通 植被 境界 影像
地名/地址
2
3
支撑环境 软件功能
外业测调
政府内外网 及公网
加载 专题空间分析 互联互通
服务体系
• 内容:地图与数据提供、在线服务系统和支撑环境
• 作用:实现框架应用服务功能
电子政务核心数据层
宏观经济库
人口基础库 (人口名录库)
基本单位名录库
地理空间基础库
保环护境房产 建设
城市 规划
土地 管理
农业
林业
地理空间框架提出的背景
胡锦涛总书记在2003年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 谈会上,对测绘工作作出了明确要求:
“推进 ‘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建设,加快 信息化测绘体系建设,提高测绘保障服务能力。”
数据体系
总体要求:5 2 1, 1、已有数据的建库 2、新增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 3、地名地址、三维建模、地下空间数据采集 4、公共地理框架数据提取 5、专题数据的整理
加强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城市人口、资源、环境等各方面的 压力越来越大,地下空间开发已成为
地表
建设集约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
需提交的材料:
1. 政府的申请函 2. 政府资金配套证明 3. 项目建议书 4. 可行性研究报告
程序:
市政府申请----省国土资源厅推荐----国家测绘局批准
设计评审、批复与共建协议
试点项目:国家测绘局组织专家评审并批复 国家测绘局、省国土资源厅、市政府 三方签订共建共享协议
推广项目:省国土资源厅组织专家评审并批复 省国土资源厅、人政府双方签订协议 报国家测绘局备案
涉密网部署 部门
环 城规工 保 管划商 局 局局局
……
公众
内网 基础版
政府外网 政务版
地理信息 公共平台 软件系统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保密 处理
审批
公共平台数据集
互联网 公众版
保密 处理
审图
公众地理信息数据集
空间数据管理 软件系统
空间数据管理 软件系统
空间数据管理 软件系统
运行环境搭建
组织协调机构、运行维护机构 软硬件设备、网络运行环境 政府出台建设与应用的政策 运维管理、更新维护机制
省厅对加快推近数字城市建设的要求
未启动的市: 1. 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与建库2011年前通过验收
2. 积极申报国家试点项目或推广计划
十二五:
1. 纳入“十二五”规划 2. 建立更新机制 3. 加大推广应用力度
六、体会
引起政府和部门对测绘工作的重视 推动测绘管理机构和支撑队伍建设 丰富了地理信息资源,增强了测绘保障能力 改变了测绘服务模式,提升了测绘服务水平 树立形象,巩固地位
政策与标准 体系
公共服务 体系
测绘 基准
基础 地理 信息 数据
面向 服务的 数据
管理 系统
支撑 环境
目录 与元 数据
专题 数据
交换 管理 系统
支撑 环境
地图 与数 据提 供
在线 服务 系统
支撑 环境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一库一平台
地理信息公共平台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
数据体系是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的核心, 也是国家自然资源和地理空间基础信息库的主要 建设内容,是国家的战略资源。
地理空间框架提出的背景
温家宝总理也强调: “加快国家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构建数 字中国地理空间基础框架。积极促进国民经济 和社会信息化,全面提高测绘保障能力和服务 水平。”
地理空间框架提出的背景
李克强副总理要求测绘部门:
“要突出加强基础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加快 形成数字中国地理空间框架,加快信息化测 绘体系建设,切实提高测绘对现代化建设的 保障服务能力。”
地下管线
必经之路。
继续加强地下空间规划布局
地下空间
的研究,编制好包括市政管线在内的 地下空间利用总体规划、分区规划等 系列规划。
地下商场 地下停车场
地铁
…… ……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和 公共平台 的界限
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库
1
2
控制点 水系 交通 …… 地貌 境界 影像 管线 支撑环境
3
软件功能
数据提取 数据重组 数据扩充
1994年美国提出“国家空间数据基础设施(NSDI)” (主要是基础地理信息资源,也叫地理空间框架)
1998年美国提出“数字地球(DE)” (数字城市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8年,IBM总裁彭明瑞提出“智慧地球”
地理空间框架
地理空间框架是基础地理信息资源及其采集获 取、加工处理、存储管理、分发服务所涉及的 政策、法规、标准、技术、设施、机制和人力 资源的总称,是以公共服务为导向的空间信息 基础设施,由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体系、数据目 录与交换体系、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组织运 行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等构成。
山东省发展目标
省厅对加快推近数字城市建设的要求
已经完成的市:
1. 抓好政府政策的落实,制定推广应用方案; 2. 开展应用培训,推动广泛应用; 3. 引导启动县级数字城市建设,实现省市县联通。
正在建设的市:
1. 加快推进项目建设 2. 加强技术支撑建构和力量建设 3. 完善互联网地图服务资质 4. 边建边用,尽早发挥效益
❖ 数字城市提供一种新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并将在很大程 度上改变人们的思维方式,也是未来智慧城市的重要基 础和组成部分
数字城市
数字城市又叫数码城市、网络城市、虚拟城市 数字城市两个重要支撑:网络基础设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