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冠心病ppt

冠心病ppt

药物治疗
硝酸酯类(nitrates)
机制:症状较重者,扩张静脉,回流减少,心肌耗氧减少, 冠脉扩张,血流增加。
硝酸甘油:0.3-0.6mg舌下含化,1-2分钟起效,持续30 分钟,90%以上有效。副作用:头痛、面红、头晕、心悸 等
二硝酸异山梨醇酯(消心痛):5-10mg含化,2-5分钟起 效,维持2-3小时,每日3次
前降支近段狭窄90%
冠脉注射硝酸甘油后 前降支近段狭窄50%
Spsam发作伴室速晕厥
发病机制-血栓形成 (Thrombosis)(3)
冠脉血栓形成
局部板块破裂出血形成血栓,如果以血小板为 主的血栓,表现为不稳定心绞痛或NSTEMI;
如果血栓进一步发展形成红色血栓,临床表现 为急性心肌梗死(多为STEMI);
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
心脏神经官能症:非典型症状。 其他疾病
返流性食管炎 食道裂孔疝 胆道疾病 胸壁疾病 颈椎病 急性心包炎 带状疱疹 二尖瓣脱垂
治疗(treatment)
一般治疗
控制危险因素 避免劳累及情绪激动 解释病情
药物治疗 (1)
CTA 64-slice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大血管显影,狭窄程度的判断 心功能测定 心肌灌注测定 存活心肌判断
核磁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选择性冠脉血管造影术 (select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冠心病
(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北京医院心内科 孙福成
定义(definition)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简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或(和)功能性改变
导致的心肌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产生 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包括心绞痛、心肌 梗死、无症状性心肌缺血或猝死。
心脏在向全身输
诱因:劳累最常见,紧张、激动、恐惧等。 持续时间:一般为1-15分钟,多数3-5分
钟。 缓解方式:休息或硝酸甘油缓解。
发病机制(machnisms)
心肌氧需与氧供失衡
冠脉病变存在:多数有50%以上狭窄; 有或无冠脉痉挛; 冠脉储备能力降低; 诱因存在:劳累、激动、心律失常、贫血; 心肌缺血与缺氧引起酸性代谢产物刺激心脏交
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 Judkin’s方法 通过导管在体外注射造影剂至冠状动脉内,同
时进行图像记录 直接观察测量血管狭窄部位、程度、血流、侧
支循环及解剖变异等参数。 结果判断
一支主要冠脉血管直径狭窄50% 左室功能评价
冠心病诊断的“金标准”
心脏导管的奠基人(德国)
Werner Forssmann 1929年首次在人体进行心导管检查
心绞痛发作伴有心电图ST段一过性抬高; 痉挛可以发生在一支或多支血管,局限或弥漫性; 预后不好,可以出现严重心律失常,猝死;
Coronary Spasm(图)男,78岁 胸痛伴心电图ST抬高,RBBB,冠脉内硝酸甘油后消失
Spasm
After IC NTG
冠脉病变伴有痉挛(male,50岁)
结果判断
左室射血分数测定 室壁运动判断
正常运动(normal function) 运动低下(hypokinesis):缺血 无运动(akinesis):疤痕或心肌顿抑或冬眠 矛盾运动(dyskinesis):疤痕
SPECT
47/M 间断憋气半年 运动心肌显像
心尖部、前壁和前间 隔中部可逆性放射性 减低 提示:心肌缺血
RCA病变,不同角度观察
冠脉造影
诊断(diagnosis)
诊断 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典型症状, 临床诊断即可成立 其他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differential diagnosis)
急性心肌梗死(AMI):持续时间长、多在 30分钟以上,心电图特异改变;酶学异常 等。
X综合征:
胸痛为主,典型劳力型心绞痛症状 心电图负荷试验(+) 冠脉造影正常。
放射性核素检查(Radionuclide study)-1
心肌灌注显像:
201TI(铊)(Thallium-201):随血流被正常 心肌所摄取。
99mTc-MIBI(99m锝)Technetium-99msestamibi):原理同上。缺血心肌对同位素的 摄取减少,表现为稀疏或缺损,代表心肌缺血或 疤痕。(SPECT: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p(a)降低
血压:SBP与DBP同样重要,升高4倍 吸烟:发病率与患病率均增高2-6倍 糖尿病:增高2倍。目前将其提到与冠心病同等重要(等危症) 体重:肥胖 遗传:40岁以前发病,近亲发病增加5倍 其它因素:A型性格、脑力劳动、高热量饮食、高同型半胱氨酸
结果判断 正常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正常(normal) 可逆性缺损(reversible defect)-心肌缺血(ischemia) 缺损(defect)-疤痕(scar)
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
(equilium radionuclide angiography)
细胞在局部聚集,LDL被巨噬细胞吞噬后产生泡沫细 胞,平滑肌(SMC)向内膜迁移,SMC及单核细胞吞 饮脂质成为泡沫细胞
病理发现:动脉壁粥样斑块主要为胆固醇及胆固 醇酯,LDL含TC及胆固醇酯最多。斑块的核是以 脂质为主,表面为纤维帽覆盖,从而阻塞冠脉管 腔,影响冠脉血流。
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损伤-反应学说认为
LDL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因素 内皮损伤是关键因素 炎症反应贯穿始终
内皮功能 受损
LDL进入内 皮下被氧化
巨噬细胞
炎症反应增加 吞噬ox-LDL 形成泡沫细胞
平滑肌细胞 增殖和迁移 形成纤维帽
斑块破裂局部 血小板聚集 血栓形成
正 常 的 冠 状 动 脉
冠脉造影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图2)
冠脉造影图像 右冠状动脉 冠脉弥漫病变,
单硝酸异山梨醇酯:持续时间长,每日一次,30-60mg。 亚硝酸异戊酯:0.2ml吸入,10秒起效,持续数分钟,现已
少用 副作用:头痛。耐药性 ,间断用药好。
治疗(treatment)(2)
“Mit solchen Kunststuecken habiliert man sich im Zirkus und nicht an einer anstaendigen Klinik”
Prof. Sauerbruch, Charite, Berlin
“ 采用这种雕虫小技的人只配到马戏团去表 演而不配在正规医院授课 ”
血症
冠心病的分型(classification)
心绞ocardial infarction) 心肌持续性缺血、缺氧,发生心肌坏死。
猝死(sudden death) 有或无心绞痛或心肌梗死病史。死因多为心室颤动
缺血性心肌病(ischemic cardiomyopathy) 心脏扩大、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病因为心肌纤维化。
狭窄程度 25%-60%
发病机制-痉挛(spasm)(2)
冠状动脉痉挛(coronary spasm)
冠心病的重要发病机制; 多数是在动脉硬化的基础上,也可为正常冠脉部位发生; 血小板在局部释放所血管物质,5-羟色胺或血栓素A2
(TXA2)引起一支或多支血管管腔狭窄; 临床表现为变异型心绞痛(Prinsmetal Syndrome):
记录24小时心率、心律及相应的ST-T改变, 症状与心电图间的关系。
敏感性与特异性同心电图。 诊断标准:3个1标准。 目前较少单独用于冠心病诊断,更多用于动
态观察缺血变化!
心电图连续监测(Holter)-图
ST depression for 4mm
运动试验(Exercise Electrocardiographic Test, EET)
血栓稳定后,表面再次形成纤维帽,动脉粥样 硬化斑块发展
STEMI患者冠脉内抽出的新鲜血栓
危险因素(risk factors)
年龄:男性>40岁,女性>50岁 性别:男女比例为:2:1 血脂(Lipid levels):
升高: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 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B(ApoB)
感神经节,经第1-5胸交感神经结和相应的脊 髓段,传入大脑,产生痛觉。
体征(physical signs)
平时可以无异常体征 发作时:
面色苍白、出汗,焦虑; 心率增快、血压升高或降低; 心音减弱、收缩期杂音,S3或S4; 肺部罗音;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方法(laboratory)
X线胸片(chest X ray):无异常或心脏 扩大,肺淤血。
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 ECG):
常规心电图(routine ECG):
静息时心电图多数正常。 发作时心电图:ST-T改变,S-T段压低
>0.1mv,或T波倒置。发作时心电图变化更 有意义。
ECG-发作时心电图
心电图连续监测(Holter ECG monitoring)
放射性核素心室造影-图
左左 前室 斜壁 位运
动 未 见 异 常
诊断方法(2)
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 静脉注射造影剂 心脏CT扫描图像 计算机血管重建 要求心室率<65
可以测量血管直径、狭窄程度、钙化 总体评价
敏感性:80% 特异性:90% 优点:简单、创伤小、重复、易接受; 缺点:心率影响(<65次/分),心律失常影响,严重心肾功能 不全,起搏器术后(电极影响)
心绞痛(angina pectoris)
定义:由于冠脉供血不足,心肌发生急 剧的,暂时的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 综合征。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