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民事诉讼法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程 (2)

民事诉讼法完整版教学课件全套ppt教程 (2)


• 二、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
• 民事纠纷的数量庞大、性质多样以及纠纷所涉及领域的宽泛性,决定了 民事纠纷的解决方式不是一元化的,而是借助于社会力量或者国家公力 所建立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方式。
• 1.和解
• 和解是指民事纠纷的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达成协议以解决纠纷的方式。 和解解决纠纷不需要任何第三方的参与,故也可以称为现代社会的自力 救济方式。
• 四、民事诉讼法的效力
• 民事诉讼法的效力即民事诉讼法所适用的范围,包 括对人、对事、时间以及空间效力四个方面。
• 1、对人的效力 • 2、对事的效力 • 3、时间上的效力 • 4、空间上的效力
• 五、民事诉讼法与相邻部门法的关系 • (一)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关系 • (二)民事诉讼法与人民法院组织法的关系 • (三)民事诉讼法与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的关
• 重点问题:辩论原则、处分原则、平等原则、合 议制度、公开审判制度与回避制度
• 难点问题:辩论原则与处分原则的理解与适用Βιβλιοθήκη 第一节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
• 一、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概述
•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在整个民事诉讼的过程中或者 在重要的诉讼阶段,起着根本性指导作用的准则。它体现 了民事诉讼的精神实质,为法院的审判活动和诉讼参与人 的诉讼活动指明了方向,对整个民事诉讼法的适用具有普 遍的指导意义。
• 重点问题:民事诉讼法的适用
• 难点问题:多元的纠纷解决机制
第一节 民事诉讼
• 一、民事纠纷 • 人类社会中,纠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社会纠
纷大致可以分为三类:行政纠纷、刑事纠纷与民 事纠纷。所谓民事纠纷,是指平等主体的公民、 法人、其他组织之间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由财产关 系或人身关系所引起的纠纷。民事纠纷具有以下 三个方面的特点: • 1.法律关系的平权性 • 2.纠纷内容的私权性 • 3.对抗的缓和性
• 2.调解
• 调解是由第三者出面对纠纷的双方当事人进行调停,促使他们在互相谅 解的基础上达成协议的纠纷解决方式。
• 3.商事仲裁
• 商事仲裁是由双方当事人选定的仲裁机构对纠纷进行审理并作出裁决的 纠纷解决方式。商事仲裁实行或裁或审、一裁终局的制度,具有自愿性、 专业性、保密性、经济性、独立性等其他纠纷解决方式所无法比拟的优 势。
• 三、民事诉讼法的任务
• 我国《民事诉讼法》第2条明确规定了民事诉讼法 的任务,即保护当事人行使诉讼权利,保证人民法院 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正确适用法律,及时审理民事 案件,确认民事权利义务关系,制裁民事违法行为, 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教育公民自觉遵守法律,维 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障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顺 利进行。

• 1、提起诉讼的主体不同 • 2、举证责任的分配不同 •3
• 思考题: • 1、如何理解民事诉讼法对人的适用范围? • 2、如何理解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的关系?
• 第二章 • 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和制度
• 本章概要:民事诉讼法的基本原则是指导民事诉 讼立法与民事诉讼司法实践的准则,而基本制度 则是贯穿民事诉讼过程或者主要环节的重要制度。 本章主要应掌握对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与基本 制度的理解和运用。
21世纪应用型法学系列教材
民事诉讼法(第三版)
•第一章 • 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
• 本章概要:在多元的民事纠纷解决机制中,具有 公权性、强制性与程序性的民事诉讼以国家强制 力为后盾,成为其中最重要的一种。调整民事诉 讼活动的民事诉讼法与民事实体法、人民法院组 织法以及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等都存在一定 的联系。本章主要对民事诉讼与民事诉讼法的基 本内容进行分析。
• 二、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 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的含义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诉讼权利 的相同性,即在诉讼过程中,双方当事人的许多诉讼权利 是相同的,如双方当事人都可以享有委托代理人、提供证 据、参与庭审等权利。二是诉讼权利的对应性,即双方当 事人的诉讼权利因其诉讼地位的不同而无法相同时,其诉 讼权利应处于对应状态,如原告的起诉权与被告的应诉答 辩权,原告提出、放弃、变更诉讼请求的权利与被告承认、 反驳诉讼请求的权利等。
• 4、民事诉讼
• 在所有的纠纷解决方式中,诉讼是最终的、最有权威的纠纷解 决机制。它以国家的强制力作为后盾,通过严格的辩论、举证、 质证、认证、判决等活动,保证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能够得到顺 利实现,因此,也被视为一种公力救济制度。
• 三、民事诉讼
• 民事诉讼是指人民法院审理民事案件,当事人进行诉讼活动 过程中,人民法院、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与人为解决民事纠 纷、保护合法权益而依法进行的全部诉讼活动,以及在这些 活动中所产生的各种诉讼法律关系的总和。民事诉讼具有如 下三个方面的特征:
• 三、同等原则与对等原则 • 1.同等原则 • 同等原则是指在我国民事诉讼中,外国当事人与中国当事
人具有平等的诉讼地位,有同等的诉讼权利、义务。 • 2.对等原则 • 对等原则是在我国民事诉讼中,遇有外国法院对中国公民、
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加以限制的,中国法院也 相应地限制该国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诉讼权利。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同等原则体现的是国家之间相互提 供诉讼上的方便,表明在通常情况下外国当事人与本国当 事人在诉讼上的平等性,也是国民待遇原则在民事诉讼中 的具体运用,因此,同等原则的适用具有普遍性;而对等 原则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国家之间对外国当事人在诉讼权 利上的相互限制,因此,对等原则的适用具有针对性。但 是,不管是同等原则还是对等原则,其本质上体现的都是 国家主权原则。
• 1.民事诉讼具有公权性
• 2.民事诉讼具有强制性
• 3.民事诉讼具有程序性
第二节 民事诉讼法
• 一、民事诉讼法的概念 • 民事诉讼法的概念民事诉讼法,是指国家制定和认可的规
范民事诉讼活动并调整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 和。民事诉讼法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 二、民事诉讼法的性质 • 关于民事诉讼法的性质,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 1.民事诉讼法是基本法 • 2.民事诉讼法是部门法 • 3.民事诉讼法是程序法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