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共27张PPT)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共27张PPT)


秦 朝 建 立
西 汉 建 立
王 莽
新 朝 建 立
“大兴徭役,重增赋敛,征 发如雨…(民)饥馑…死于 道,以百万数” ——《汉书•谷永传》
第13课
东汉的兴亡
王莽是汉元帝的皇 后王政君的侄子。王氏 家族利用外戚的身份, 长期握有朝廷内外的军 政大权。王莽谦恭俭让, 礼贤下士,在朝野素有 威名。西汉末年,帝国 日衰,社会矛盾空前激 化,王莽趁机夺取了西 汉政权。
学习与 探究
东汉和帝以下各帝即位年龄及寿命
算一算:这些东汉的皇帝即位时的年龄平均是多少?他们 的平均寿命是多少? 即位时平均年龄是9.5岁 平均寿命是24岁
东汉中期以后,皇帝年幼,由太后掌权。
皇太后不便亲理政务,于是由太后家的男子辅政。
权利落入辅政外戚手中, 他們控制朝政,专横跋扈。
皇帝长大后,不满权力被外戚侵夺,便 联合亲信宦官灭掉外戚。
有组织; 有准备
州牧割据: 为了镇压黄巾起
事,朝廷改刺史为州牧,令各 地州牧掌握兵权,州牧拥兵自 重。此后各州牧又互相兼并, 已形成州牧割据局面,加速了 东汉王朝的瓦解。
东汉的灭亡
黄巾起义沉重打击了 东汉统治,地方州郡 乱作一团。
东汉王朝为加强对地 方的统治,改刺史为 州牧。
州牧割据, 加速东汉王朝瓦 解
第三单元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明时序 知更替
文汉 景武 之盛 治世
公元前 公元前 221年 202年
西汉后期的政治状况如何?百姓生活状况怎样? 政治状况:政治腐败,大兴徭役赋税 社会状况:民不聊生,百姓流离失所 元成哀平子 帝帝帝帝婴
公元9年 公元25年
公元220年
公元220年, 曹丕建立魏 国。东汉灭 亡。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南宋 辛弃疾
你从东汉的兴亡中吸取到哪 些历史经验和教训?
1、成由简、败由奢; 2、得民心者得天下,统 治者要顺应民心; 3、要善于调整政策;

公元25年 东汉建立

公元220年,曹丕废 汉献帝,东汉灭亡
秦 朝 建 立
西 汉 建 立
新 朝 建 立
公元9年
东 汉 建 立
公元25年
东 汉 灭 亡
公元220年
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202年
东汉
西汉后期,朝政腐败,公元9年外戚张角夺取 王莽 政权,建立新朝,西汉灭亡。
火 眼 金 睛
公元 25 年 刘秀 公元前25年,西汉宗室刘邦建立东汉,他巩固统 治,使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汉武中兴”。 光武中兴
中 兴 刘氏是中国封建社会历 史上唯一的“一姓之再兴” 的家族。为表日后刘家江山 在刘邦、刘秀之后能够一次 又一次的兴起,所以东汉统 治者把刘秀建立东汉的过程 叫做“中兴”,即这不是刘 氏江山的最后一次兴起。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东 汉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概括古代 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
汉顺帝末年,京都流传一首童谣: “直如弦,死道边; 曲如钩,反封候。”p60
这首童谣反映了当时什么样的政治状况?
这是一首汉末童谣,大意是说,性格如弓弦般正直的人, 最后不免沦落天涯,曝尸路旁;而不正直的谄佞奸徒,趋 炎附势,阿世盗名,反倒封侯拜相,极尽荣华。
反映当时的政治统治腐朽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挤 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西汉出现“文景之治”的盛世时期;东 汉出现“光武中兴”的繁荣局面。概括古代 盛世局面出现有哪些共同原因?
学习与 探究
统治者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减轻 家民负担
统治者善于用人、纳谏等等
启 示
统治者要体察民情、爱惜民力才能使社 会出现了盛世局面
观察下表,概括东汉中期以后出 现什么现象 ?会导致什么结果?
汉高祖 我和我的后继者汉文帝、汉景帝等吸取秦亡的
教训,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我在政治、经济、军事和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 汉武帝 汉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
光武帝
我的统治时期被称为“光武中兴”,但我后世 帝王被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最终失去了政权
拓展 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建成 思考 小康社会,到建国 100 年的时候,要把我 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 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请你从历史经验和教训的角度,结合现实, 给政府提出一些合理化的建议,使我们的 祖国能够长治久安。 反腐倡廉、缩小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维护社 会稳定、重视文化教育......
王 莽(公元前45年-公元23年)
外 戚 指帝王的母族、 妻族,主要是皇后 娘家的父亲、兄弟 。 指帝王的母族、妻 族,主要是皇后娘 家的父亲、兄弟 。
公元9年,王莽宣布自己承受天命,迫不得已“即真天子位”, 建国号为“新”,王莽的新朝取代了汉朝。
一、光武中兴
1、西汉后期政局——政治腐败
西汉灭亡的时间:
以 柔 术 治 天 下
4、光武帝措施的影响
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 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后汉书·刑法志》载, 在光武和明帝时期,人民免 去了“兵革之祸”,而有 “乐生之念”。 光武以后的 若干年内,“五谷登衍”, “蚕麦善收”,“吏称其官, 民安其业”,出现了“天下 安平”的景象。
公元9年
人物: 外戚王莽建立 “新” ______朝 结果: 王莽的施政加剧了社会动荡, 激起各地农民起义。(绿林、 赤眉起义,王莽被杀)
2、东汉的建立
背景:
1.西汉后期朝政腐败 2. 王莽建新代汉及改制失败 3.农民起义推翻王莽政权
时间: 公元25年
都城: 洛阳
建立者:刘秀
(汉光武帝)
长安
刘秀(公元前6年—公 元57年)汉景帝后裔。东 汉开国皇帝,中国历史上 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
三、黄巾起义
1、黄巾起义爆发的原因:
(1)、东汉后期的朝政越来越腐朽,时 局动荡不安,社会上大批贫民流离失所。
(2)、自然灾害频发。
(元嘉元年)京师旱。任城、梁国饥,民相食。 (永兴二年)蝗灾为害,五谷不登,人无宿储。 (建宁三年)河内人妇食夫,河南人夫食妇。
2、黄巾起义
1. 原 2. 时 因: 东汉后期的社会矛盾尖锐:东汉后期朝政
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击败王莽,夺得帝位。 国号为汉,建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为光武帝。 又经过十二年的统一战争,刘秀先后平灭了各地的 割据政权,结束了军阀混战与割据局面。
3、光武帝巩固统一的措施
刘秀连续下达了六道释 注意整顿吏治,躬行 ①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放奴婢的命令,使得自 建武六年(公元 30年),下诏恢 节俭,奖励廉洁,选 西汉末年以来大量失去 ②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法 复西汉前期的赋制,把田租从十 拔贤能以为地方官吏; 光武帝下诏:“并省四百余县, 土地的农民沦为奴婢的 简政安民 税一恢复到三十税一。 ③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并对地方官吏严格要 吏职减损,十置其一”,这样极 问题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求,赏罚从严。经过 大的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④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也使得战乱之后大量土 整顿,官场风气为之 地荒芜而人口又不足的 ⑤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解民族矛盾 一变。故《后汉 问题得到了解决。 书·循吏传》有“内 外匪懈,百姓宽息” 之誉。
腐败;大批贫民流离失所;自然灾害频繁
间: 公元184年
3. 领导人: 张角 4. 特
5. 结 6. 影
点: 有计划、有组织、利用宗教(太平道)组 织发起的起义
果: 失败 响: 沉重打击了东汉统治者,使其一蹶不振。 群雄争霸,拉开了三国鼎立的序幕
黄巾起义的特点
张角创立了宗教组织——太平道,他以宗教为形式,以 免费行医治病为手段,组织了义军三四十万,编成了36 方,各设统帅,在衙门上标记“甲子”,作为将来的攻 击目标和进攻时间,并向群众广为宣传黄巾军的预言: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一會兒他進來, 你們合力誅殺他!
皇帝借宦官之力夺回政权後, 宦官专权。
皇帝驾崩,年幼皇帝即位, 外戚宦官專权的事件重演。
二、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皇帝早逝 幼主即位 母后临朝 外戚专权 君权旁落
“宗室权落,外戚兴起; 外戚势衰,而宦官又盛”
宦官专权 把持朝政 诛杀外戚 夺回君权 皇帝长大 依靠宦官
结果:皇权衰弱、朝政混乱、动摇了东汉的统治, 东汉王朝走向衰亡
学习与 探究
光武中兴
奖赏闭门人 郅恽(恽音yùn)是管洛阳城门的小官。有一次,汉 光武帝带了一批人,到洛阳郊外去打了一天猎,回城的时候, 已经是晚上。皇帝的车驾到了上东门,城门早已关了。随从 打猎的侍从叫管城门的开门,郅恽拒绝了。汉光武帝亲自来 到城下,吩咐郅恽开门。不料郅恽说: “夜里看不清楚, 不能随便开门。” 汉光武帝碰了个钉子,只好绕道到东中 门进城。第二天,汉光武帝正想找郅恽责问,不想郅恽的奏 章已经送上来了。奏章上说:“陛下跑到遥远的山林里去打 猎,白天还不够,直到深夜才回来。这样下去,国家大事怎 么办?”汉光武帝看了奏章,就赏给郅恽一百匹布,还把那 个管东中门的官员降了职。
东汉中期后,即位的皇帝大多年迈,导致外 年幼 戚权力膨胀,后来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东汉走向 衰亡。
东汉后期,天灾人祸,时局动荡,184年,经 张角 过精心策划,陈胜吴广领导的大泽乡起义爆发了, 黄巾 使东汉一蹶不振。
猜猜“我”是谁?
经过汉高祖、文帝和我的共同努力,汉朝社会 汉景帝 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出现了“文景之治” 我和景帝一直坚持汉高祖休养生息的政策,奖 汉文帝 励农桑,提倡节俭,重视“以德化民”。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