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部编版七上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13张PPT)

人教部编版七上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课件(13张PPT)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灵帝 12岁 34岁 废帝 17岁 6月废
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
原因: 继位皇帝大多年幼,无法主政。 表现:
危害:(1)外戚与宦官轮流把持朝政,任用亲信,诛 杀异己,导致政治腐败不堪,正直的官员受到排 挤陷害,社会混乱,人民遭殃。(2)外戚宦官 交替专权的恶性循环,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 王朝走向衰亡。
第13课 东汉的兴衰
学习目标
1、了解新朝的建立和灭亡、东汉的建立。 2、掌握“光武中兴”的内容。 3、知道东汉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造成社会 动荡。 4、了解黄巾起义对东汉的影响。
第一次先学后教
学生阅读 63-64页“光武中兴”回答问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一个朝代由衰落而重新兴盛,史称“中兴”)
公元9年,王莽建立新朝
目的: 为了巩固统治,稳定社会局面 措施: 为了发展农业生产,缓和社会矛盾 : 减轻农民的负担 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减轻刑法
为了减少国家开支: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
为了治理腐败: 加强对官吏的监督,
惩处贪官污吏 为了缓和民族矛盾: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作用: 社会安定,经济恢复和发展,国家出现兴盛景
象。史称“光武中兴”。
3.下列有关东汉后期统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C)
A.外戚和宦官轮流专政 B.政治十分黑暗 C.出现光武中兴 D.地方割据势力产生
4.西汉和东汉的都城分别是( D)
A.殷、洛邑 B.镐京、洛邑 C.咸阳、长安 D.长安、洛邑
公元25年
刘秀画像
东汉的建立 时间: 公元25年
都城: 洛阳
史称: 东汉
朝代 西汉 东汉
建立者 刘邦 刘秀
建立者:刘秀(汉光武帝)
名言:得民心者得天下,取天下不如 安天下,安天下不如与天下安。
建立时间 都城 公元前202年 长安
公元25年 洛阳
灭亡时间
公元9年 公元220年
“光武中兴” ——“柔道”治天下
3、“光武中兴”及其措施
二、外戚、宦官 专权
1.外戚、宦官轮流专政的原因 2.外戚、宦官轮流专政的危害
三、黄巾起义
1.黄巾起义的时间、领导者 2.黄巾起义的意义
随堂训练
1.东汉的建立者是谁( C )
A、刘邦 B、刘彻 C、刘秀 D、刘备
2.刘秀,重振朝纲的措施有( A )
①下令释放奴婢和禁止虐杀奴婢 ②恢复西汉时期的三十税一 ③提倡节俭、裁并机构、裁撤冗员 ④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A、①②③④ B、①② C、 ①③ D、 ①③④
光武中兴
材料一:“民有嫁妻卖子,愿归父母者,咨听之,敢拘执,
论如律。”
释放奴婢
材料二:令郡国收见田租三十税一,如旧制。
减轻农民的负担 材料三:对罪犯除死罪外,一般释放回家;在逃犯,政府
公告免罪, 放心回家。 减轻刑法
材料四:裁并400余县,吏职减损,十置其一。以贪污罪 处死贪赃 1000多万钱的大司徒,杀死河南尹及郡太守 10余人。 合并郡县,裁减官员,惩处贪官污吏
材料解析
1、材料反映的是哪次农民起义? 黄巾大起义 2.这次起义的领导人是谁?他创立了哪一宗教 组织? 张角,太平道 3.材料中的“甲子”是哪一年? 184年 4.材料反映了这次起义具有什么特点?
有组织、有准备
本课小结:
一、“光武中兴”
1、新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 2、东汉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
第二次先学后教
学生阅读64页外戚宦官交替专权 回答问题:
东汉和帝以下各帝 即位年龄
皇帝 即位
和帝 10岁 殇帝 满月 安帝 13岁 少帝 幼 顺帝 11岁 冲帝 2岁 质帝 8岁 桓帝 15岁
卒年
27岁 2岁 32岁 8月卒 30岁 3岁 9岁 36岁
观察表格你发现了什么问题?
即位时的年龄平均是: 9.5岁 平均寿命是: 24岁 推测:这个问题会导致东汉后期 什么样局面的出现?
材料五:将南匈奴、乌桓等民族整体迁入内地;将蒙古族 等少数民族的首领迁入内地。 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比较文景之治,说出相同与不同?
共同之处: •背景:都是国家统一,新王朝建立前期,吸取前朝灭 亡经验。 •内容:都注重调整统治政策,轻徭薄赋,与民休息。 •结果:都呈现出盛世局面。 不同之处: 思想:文景道家思想,光武儒家思想。 措施:光武帝整顿吏治,严惩贪官污吏。
第三次先学后教 黄巾起义 背 景: 时 间: 公元184年 领导人: 张角 起义军名称由来: 起义军头裹黄巾,被称“黄巾军”
口号: 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特点: 是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张角以宗教
的方式笼络人心。 结果: 历时9个月之后被镇压。 影响: 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使其一蹶不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