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学习资料
小学生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人们常常把解决问题的过程分为如下几个阶段:明确问题、分析问题、提岀假设和检验假设。
小学生在学习中解决的绝大多数问题实际上是作业或习题这样的问题与成人在工作和研究中要解决的很多问题相比,有一个根木不同的地方,即学生的作业或习题作为问题, 是教师或者教科书、练习册的编辑者预先设计好的,因此一般有确定的解,而且为解决所需的知识范围也规定得比较狭窄。
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是那些适用于多种问题解决的方法,一般方法是小学生在解决较难的、新的问题时使用。
启发式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指在解决问题时使问题状态转换成与目标状态更接近状态的方法。
启发式方法比较充分地利用了现有知识及知识之间的联系,有时候可以使问题迅速有效的解决。
例如这样一道应用题,其中每个分句前面都标上字母,以便于下而的分析:A:一个运动员在4: 05分时开始跑步,
B:到4: 45分时结束,
C:这时他跑完了3.5公里。
D:问他的速度是多少?
笔者认为解决这道问题时,用启发式的方法解决主要有以下两种途径:一.从方法——目的去分析
这种方法主要是确定一系列的子问题,每个子问题的解决都是达到最后问
题解决的手段。
通过逐步缩小开始状态与目标状态之间的差异而求得问题的最后解决。
启发孩子去分析时主要有以下步骤:(1)找岀目标与当前状况的差异; (2)找到一个与这一差异有关的操作;(3)执行操作以缩小差异; (4)重复(1)——(3)步,直至问题解决。
孩子们在解上而那道题时,如果采用方法——目的去分析,就可以这样分析:
(1)木题的最终目标是求岀速度,求速度需要知道距离和时间, 现在只有距离和钟点,没有时间,所以,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运动员跑了多长时间。
(2)要知道一段时间可以有两种方法,一是直接告诉我们,另一种是给我两个钟点,从而计算出来,现在给我的是两个钟点,所以要计算。
(3)现在时间计算出来了(40分钟),子问题解决了;同时,解决最终问题的条件全部具备了,因此可以作最后解决了。
(4)为最后解决问题,现在需要回忆或者查阅求速度的公式。
(5)公式回忆出来了,式子也写好了,现在需要准确计算(得出每分钟的速度)。
如果题目规定求“时速”,那就还要解决一个将“分钟速度"转换成“时速"的子问题。
二.“向前逐步探索的方法"。
其基木操作是:读问题的一个表述分句,就理解其意义。
仍以上面的
题为例,解释如下:
阅读A 阅读B
4: 05 4: 45
时间=? 路程=?
阅读C
可见,从A到C,三个分句边读边操作完毕后,问题就解释清楚了,子问题也就暴露了,并且子问题的解决路径也就清楚了。
这时只要知道求速度的公式就可以解决了。
启发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各有千秋,不可一概而论,比较起来,从方法——目的的方法比向前逐步探索的方法需要更多的知识。
因此在解题方式十分熟悉的情况下多运用从方法——目的的分析法。
但是孩子们总会碰到陌生问题,原来熟悉的解题方式也会淡忘,这时就需要尝试向前逐步探索的方法了。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时候,有可能会综合用到几种不同的方法。
孩子们在尝试,失败,再尝试……以期找到正确理解的那段时间里,就是他紧张思考问题的时期。
在学校的常规学习中,难的作业或者题目就是难受正确理解的题目,这说明对孩子思维方法,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培养至关重要。
我们作为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常常要求孩子们说出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训练、培养孩子对问题正确理解,以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