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国共产党历史和党的建设理论。
1.在民主革命时期,国共两次合作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答:第一次国共合作,以1924年国民党一大为标志。
两党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发起了国民大革命,推动了国民大革命运动的迅速开展,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给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以沉重打击,共产党的影响力扩大。
第二次国共合作,以1937年国共合作宣言发表为标志。
国共第二次合作促成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后,国共两党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协议,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共同带领全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经过八年的艰苦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2.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内容和重大意义是什么?答:内容: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意义: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和对社会主义改造方针、政策的确定,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为全国人民指明了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途径和步骤,解决了在我们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农民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如何各社会主义国家过渡的问题,保证了我国成功的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这是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关于过渡时期理论的一个独创性的发展和贡献。
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革取得了哪些成就?答:a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现代化建设事业稳步推进,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并不断完善,各项改革事业取得重大进展。
c全方位对外开放取得新突破,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d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e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f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得到全面贯彻。
g祖国统一。
4.如何认识十八大对中国共产党党章所作的修改?答:六个方面:一是对科学发展观作出新的定位和阐述。
首先,把科学发展观列入党的指导思想。
把科学发展观写在我们党的旗帜上,是这次党章修改的最大亮点和最突出的历史贡献。
这体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有利于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
同时,充实了党的十六大以来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科学发展观定位的内容。
这有利于全党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和精神实质,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上来。
二是充实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成就的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长期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
在征求意见的过程中,各地区各部门一致建议,在党章中对这个根本成就作完整表述。
党章修正案采纳了这个意见。
“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这次修改新增写的内容。
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作为一个整体在党章进行完整表述,对于深化全党同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增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觉性和坚定性,有重要意义。
三是充实了坚持改革开放的内容。
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
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
在征求意见过程中,一些地区和部门建议,在党章中进一步强化改革开放内容的分量。
党章修正案采纳了这个意见,增写了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容。
充实这方面的内容,对坚定推进改革开放有重要意义。
四是充实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的内容。
这方面的一个重大修改,是把生态文明建设同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道,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
适应这一修改,党章修正案专门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阐述,包括总体要求、指导原则和工作着力点。
这样修改,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全面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同时,党章修正案对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内容也进行了充实。
五是充实完善关于党的建设总体要求的内容。
根据近些年来党的建设积累的经验和形势任务对党的建设提出的新要求,党章修正案对总纲部分关于党的建设的总体要求作了适当修改。
增写的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整体推进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等新内容,体现了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应对党面临的考验和风险,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六是对部分条文作了适当修改。
总结吸收近年来党的建设成功经验,并与总纲部分的修改相衔接,党章修正案对条文部分关于党员、党的基层组织、党的干部这三条作了一些修改。
八、毛泽东思想1.什么是毛泽东思想?答: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它在多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具有多方面的内容。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③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理论;⑥党的建设理论。
2.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答:毛泽东思想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与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这一过程大体上分为开始萌芽、初步发展、走向成熟和继续发展等阶段。
①中国共产党创建和国民大革命时期,毛泽东思想开始萌芽;②土地革命战争中期,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③土地革命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的发展而达到成熟。
3.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有哪些?答: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②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③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④政策和策略的理论;⑤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⑥党的建设的理论。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被证实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4.毛泽东思想具有怎样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答: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
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哪些内容?答:①邓小平理论;②三个代表;③科学发展观。
2.如何理解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答: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3.科学发展观具有怎样的指导意义?答:①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最新成果。
②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③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要指导思想。
4.怎样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特色?答:①时代性;②民族性;③实践性;④开放性。
十、法理学1.法的概念和特征?答: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
法的基本特征①法是调整人们行为的社会规范;②法由国家制定或认可;③法以权利和义务为主要内容;④法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
2.权利和权力的关系?答:①权力来源于权利;②权力服务权利;③权利制约权力。
3.法律关系主体和客体的总类?答:①法律关系的主体:法律关系的参加者,即在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负有义务的人;②法律关系的客体:法律关系主体和客体共同指向的对象。
法律关系的客体有四种:物、行为、智力成果和人身利益。
4.法律渊源的含义和意义?答:法的渊源,也称法的表现形式,用以指称法的具体的外部表现形态。
法的渊源包括以下几种:①宪法;②法律;③行政法规;④地方性法规;⑤自治条例、单行条例;⑥行政规章;⑦国际条约。
法的渊源有重要的意义:首先,法的渊源是区分其他社会规范的一个重要标志。
其次,法的渊源之所以有不同的类别,是因为他们有不同的机关产生或认可。
再次,不同的法的渊源可以表现不同的法的效力等级。
最后,不同的法的源源适合于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
5.法律渊源的种类?答: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自然条例,单行条例;行政规章;国际条约。
6.我国的法律体系?答:法律体系是指由一国现行的全部法律规范按照不同的法律部门分类组合而形成的一个呈体系化的有机联系的统一整体。
我国当代的法律体系是由宪法、行政法、刑法、民法、经济法、商法、程序法等基本法律部门构成。
7.法治的含义和基本精神?答:法治是一个系统工程,有着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法治相对于人治而言,是以民主政治与市场经济为基础,以法律至上为核心的一种治理国家的方略。
法治的基本精神:良法之治;法律至上;权利本位。
8.我国的立法体制和立法程序?答:我国的立法体制是一元性的立法体制,全国只有一个立法体系。
立法程序:提出法案;审议法案;表决和通过法案;公布法律。
9.执法的原则?答:行政法治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效率原则。
10.司法的特征和基本要求?答:特征:中立性;权威性;被动性;独立性。
基本要求:正确、合理及时、公正等内容。
11.法律责任的分类以及民事责任和刑事责任的特点?答:分类: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违宪责任。
民事责任特点:民事责任具有国家强制性;承担民事责任的前提是违反了民事义务;民事责任以财产性责任为主,以非财产性责任为辅;民事责任是一种补偿性责任;民事责任是相对性的责任,是特定主体之间的责任。
刑事责任:刑事责任是犯罪人向国家所负有的一种责任;刑事责任是追究刑事责任的唯一法律依据;刑事责任是一种惩罚性的责任,因而是所有法律责任中最严厉的一种;刑事责任通常是一种个人的责任。
12.民事制裁和刑事制裁的区别?十一、宪法学1.我国的宪法的主要(渊源)形式?答:宪法典及宪法修正案;宪法性法律;宪法惯例;宪法解释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
2.宪法的基本原则?答:人民主权原则;基本人权原则;法治原则;权力制约原则。
3.宪法监督的类型?答:由立法机关监督宪法的实施;由司法机关监督宪法的实施;由专门机构监督宪法的实施。
4.我国的国体、政体及相互关系?答:所谓国体,是指国家的根本性质,即国家的阶级性质和阶级内容,也就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亦即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哪个阶级居于统治地位,联合哪些阶级去统治哪些阶级。
所谓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和管理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方式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实现自己的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