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三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三


2020/11/4
7
【方解】治宜疏风止痒为主,清热除湿为辅。 君:荆芥、防风:疏风透表,开发腠理,
牛子、蝉蜕:以祛除在表之风邪,达到祛风止痒之目的。 臣:苍术:祛风湿,燥湿健脾;
苦参:清热燥湿利水;木通清利湿热; 佐:石膏、知母:清热泻火;
胡麻仁:滋阴养血润燥,使己伤之阴血得以补充, 生地:并制约疏风、渗利之品耗伤阴血之弊。 当归:兼以活血,针对邪阻经脉造成气血不畅甚至瘀滞等 病理改变,寓有“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之意。 使:生甘草: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2020/11/4
3
【方解】本方以祛风药与熄风止痉药相配伍,祛风药选择兼能 化痰之品,熄风止痉药选择既能平熄内风,又可疏散外风者。
君:白附子——祛风止痉,入阳明经,长于疏散头面之风,并 有燥湿化痰之功。
臣:全蝎、僵蚕——熄风止痉,全蝎善于通络,僵蚕亦能祛风 化痰;
佐:热酒——宣通经脉,并能引药入络,直达病所;
2020/11/4
9
【运用】
1、辨证要点: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点等。
2、加减运用:若风热偏盛而身热、口渴者,加银花、连翘 以疏风清热解毒;湿热偏盛,胸脘痞满,身重乏力,舌苔黄厚 而腻者,加地肤子、车前子、栀子等以清热利湿;血分热甚, 五心烦热舌红或绛者,加赤芍、丹皮、紫草以清热凉血。
3、现代临床:风疹、湿疹效果明显,对过敏性皮炎,稻田 性皮炎,药物性皮炎,神经性皮炎有上述见症者,亦多有效。
【使用注意】
本方药性辛燥,适宜于上述病证属于风痰而偏寒性者,如气虚 血瘀或肝风内动而引起的口角歪斜或半身不遂者,本方不宜应 用。另外,方中白附子与全蝎均为有毒之品,用量不宜过大, 一般汤剂应少于6克。
2020/11/4
5
消 风 散(《外科正宗》)
【组成】当归 生地 防风 蝉蜕 知母 苦参 胡麻 荆芥 苍术 牛蒡子,石膏各一钱 (各3g) 甘草 木通各五分 (各1.5g) 【用法】水二盅,煎八分,食远服。
【证治机理】肝肾阴虚,肝阳偏亢,火热上扰,以致头部胀 痛,眩晕,肝阳偏亢,热扰心神,故夜寐多梦,甚至失眠。
2020/11/4
12
【方解】治宜平肝熄风为主,配合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君:天麻、钩藤——平肝熄风; 臣:石决明——平肝潜阳;
栀子、黄芩——苦寒清热泻火,使肝经之热得清而不致偏亢; 佐:益母草——活血利水;有助于平降肝阳。
中医临床常用方剂(三)
2020/11/4
1
牵 正 散(《杨氏家藏方》)
【组成】白附子 白僵蚕 全蝎去毒,各等分,并生 用。 【用法】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不拘时候 。 【功用】祛风化痰,通络止痉。 【主治】风中头面经络。口眼喎斜,或面肌抽动,舌 淡红,苔白。
2020/11/4
2
【治证机理】本方所治之证为风痰阻于头面经络,以致 经隧不利,筋肉失养,不用而缓,无邪之处,气血尚能 运动,相对而急,缓为急者牵引,但见口眼歪斜一症。 由于本证可由患者平素阳明内蓄痰浊,加之太阳外中于 风,外风引动痰浊,形成风痰,足阳明之脉挟口环唇, 足太阳之脉起于目内眦,风痰循经阻遏;或肝风夹痰, 窜于头面经络;或类中之证,经过急治,风火渐平,神 志渐醒,留存风痰阻于头面之后遗证;或外风引动内风, 夹痰阻络所致。
2020/11/4
8
பைடு நூலகம்
全方以疏散风热、风湿从外而出,清热燥湿,利湿,使湿热之 邪从下而泄,并以养血活血,滋阴润燥,协调各组方药物之间 的相互关系,达到外解内清,邪去正安之功。
本方主要由疏风、清热、祛湿、养血四法组成,具备了治疗皮 肤病的四个主要治疗法则,即疏风清热法,清热利湿法,清热 泻火法和养血润燥法。
【汤剂剂量参考】当归、防风、蝉蜕、知母、苦参、胡麻、 荆芥、苍术、牛蒡子各5-10g,石膏15-30g 甘草、木通各 15g 【功用】疏风除湿,清热养血。
【主治】风疹,湿疹。皮肤瘙痒,疹出色红,或遍身云片斑 点,抓破后渗出津水,苔白或黄,脉浮数。
2020/11/4
6
【治证机理】本方所治之证,是因风湿或风热之邪,侵袭人体, 浸淫血脉,郁于肌腠而发,症见皮肤疹出色红,瘙痒,或抓破 后渗出津水,或疹出遍身云片斑点,时隐时现。
本方配伍特点是针对风痰壅阻经络,但见口眼歪斜一症,重以 祛风止痉药物,佐以善于通络,化痰的虫类药,搜风活络,止 痉祛痰,使祛除风痰力量得以增强,且能疏通络脉。
2020/11/4
4
【运用】
1、辨证要点:猝然口眼歪斜,舌淡苔白等;2、加减运用: 如酌加蜈蚣、天麻、地龙等祛风止痉通络之品,可增强疗效。 3、现代临床:本方现代常用治疗颜面神经麻痹(面瘫),中风偏 瘫,三叉神经痛,偏头痛属风痰痹阻经络者。
2020/11/4
11
天麻钩藤饮《中医内科杂病证治新义》
【组成】明天麻 (9g) 钩藤 (后下,12g) 石决明(先煎,18g) 山栀 黄芩 (各9g) 川牛膝 (12g) 杜仲 益母草 桑寄生 夜交藤 朱茯神 (各9g)
【用法】水煎服。
【功用】平肝熄风,清热活血,补益肝肾。
【主治】肝阳偏亢,肝风上扰。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 黄,脉弦。
川牛膝——引血下行; 杜仲、桑寄生——补益肝肾,补阴而配阳,有治本之意; 夜交藤、朱茯神——安神定志;
2020/11/4
13
【运用】 1、辨证要点:头痛,眩晕,失眠,舌红苔黄,脉弦; 2、现代临床:常用于高血压病属于肝阳上亢者。
2020/11/4
14
桑 杏 汤《温病条辨》
【组成】桑叶一钱 (3g) 杏仁一钱五分(4.5g) 沙参二钱 (6g) 象贝一钱 (3g) 香豉一钱(3g) 栀皮一钱 (3g) 梨皮一钱 (3g)
2020/11/4
10
【使用注意】临床使用本方应注意以下四点。①方中疏风药与 祛湿药易伤阴血,病证中也存在伤阴之病机,虽有当归、生地、 胡麻仁养血活血,滋阴润燥,但必竟势单力薄,因此,对气虚 血弱的患者宜慎用。②若能配合外用药,收效更为显著。③服 用本方期间,不宜服食辛辣,鱼腥,烟酒,浓茶等。④方中胡 麻仁各地应用的品种比较混杂。北方多用亚麻科植物亚麻的种 子,即亚麻子。李时珍《本草纲目·卷二十二》称为壁虱胡麻, 功能祛风止痒,润燥通肠;南方常用胡麻科植物脂麻的黑色种 子,即黑脂麻,功能补益肝肾,养血润燥;另有一种唇形科植 物益母草的果实,即茺蔚子,功能活血调经,疏风清热,某些 地区亦作胡麻仁使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