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乡医培训中医临床常用方剂

乡医培训中医临床常用方剂


2.感冒Ⅱ号方(风热感冒方)
(1)适应症:恶寒轻、发热重,咽喉肿痛、口微 渴、头胀痛、汗出、咳嗽吐黄痰,舌红苔薄白或微 黄、脉浮数。
(2)辨证要点:感冒发热、吐黄痰。
(3)治则治法:辛凉透表 (清热解毒)
(4)方药组成:金银花15g 连翘12g 薄荷9g 桑叶 12g 牛蒡子9g 芦根18g 杏仁9g 桔梗12g 板蓝根15g 甘草6g
(银翘散减竹叶、芥穗、淡豆豉,加桑叶、板蓝根、杏仁)
【方解】 银花、连翘——疏散风热,清热解毒 薄荷、桑叶——除风热而清头目 板蓝根、牛蒡子、杏仁、桔梗、甘草
——解毒利咽,止咳祛痰 芦根——透热生津 甘草并能调和诸药。合而用之,共成辛凉透表,清 热解毒之剂。
3.感冒Ⅲ号方(暑湿感冒方): (1)适应症:恶寒发热、恶心呕吐、腹痛泻下, 或头重、头痛、无汗,或四肢倦怠,苔白、脉濡数。
【汤剂参考剂量】炙甘草3~6g 当归6~15g 茯苓 10~20g 白芍6~15g 白术10~15g 柴胡6~15g 薄荷、 生姜各3~6g
【功用】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主治】肝郁血虚脾弱证。两胁作痛,头痛目眩, 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脉 弦而虚者。 【方解】 柴胡—疏肝解郁(君) 当归—养血和血 白芍—养血敛阴,柔肝缓急 臣 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佐) 甘草—调和诸药(兼为使药“九版为柴胡” )
(2)辨证要点:感冒伴胃肠道症状
(3)治则治法:清热(解表)、化湿和中
(4)方药组成:葛根18g 黄芩12g 黄连6g 木香9g 白芍15g 蒲公英18g 制半夏9g 藿香12g 甘草6g
(葛根芩连汤加味)
【方解】 葛根——解表清热,升阳止泻 黄芩、黄连、蒲公英——清热利湿 藿香、制半夏——化湿解暑,和中降逆 木香——健脾行气 白芍、甘草——缓急止痛 或葛根芩连汤清里解表止泻;蒲公英清利湿热助上 药以增效;藿香、制半夏化湿解暑,降逆止呕;白 芍、甘草缓急止痛;木香健脾行气(止痛)。
【组成】 柴胡 陈皮醋炒,各二钱(各6g) 川芎 香附 芍药 枳壳麸炒,各一钱半(各4.5g)甘草炙五分(1.5g) 【用法】水一盅半,煎八分(2【汤剂参考剂量】柴胡3~9g 陈皮3~9g 川芎3~9g 香附6~9g 白芍5~15g 枳壳3~9g 炙甘草1.5~9g
(柴葛解肌汤《医学心悟》[主治:外感风热,里热亦盛证] 减赤芍、知母、生地、丹皮、贝母,加忍冬藤、连翘、苏叶、 桔梗、芦根、板兰根 )
【方解】
柴胡、葛根、(苏叶)——解表退热 黄芩、石膏——清泄里热 连翘、板兰根、忍冬藤——清热解毒 芦根——清热生津 桔梗、甘草——宣肺利咽(甘草兼调和诸药)
(二)柴胡疏肝散(汤)《证治准绳》明·王肯堂撰
【功用】疏肝行气,活血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胸闷喜太息,情 志抑郁易怒,或嗳气,脘腹胀满,脉弦。
【方解】 柴胡——疏肝解郁(君)
香附——疏肝行气止痛 臣
川芎——行气活血,开郁止痛
陈皮、枳壳——理气行滞 佐
芍药——养血柔肝,缓急止痛
甘草——合白芍缓急止痛,兼调诸药(佐使) 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功。
(三) 逍遥散(汤)《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甘草微炙赤 半两(15 g) 当归去苗, 锉,微炒 茯苓去皮,白者 白芍药 白术 柴胡去苗, 各一两(各30g)
【用法】上为粗末,每服二钱(6g),水一大盏, 烧生姜一块切破,薄荷少许,同煎至七分,去滓热 服,不拘时候(现代用法:加生姜3片、薄荷6g, 水煎服。丸剂,每服6~9g,日服2次)。
9.归脾汤
19.二陈汤
10.六味地黄丸(汤)
20.独活寄生汤
主要参考书: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方剂学》1.新世纪 (邓中甲主编)2.第九版(李骥主编)
二、方剂简介 (一)感冒首选中药诊疗方案(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
1.感冒I号方(风寒感冒方)
(1)适应症: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头痛、 咽喉发痒、周身不适,咳吐清稀痰液、鼻塞或流清 涕、无汗,舌苔薄白、脉浮紧或浮缓。
用法中加薄荷少许,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
热;烧生姜温运和中,且能辛散达郁。
本方肝脾同调,组方严谨,为调肝养血名方。
【临床运用】 1.辨证要点:两胁作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
脉弦而虚。 2.加减变化:肝郁气滞较甚,加香附、郁金、
陈皮以疏肝解郁;血虚甚者,加熟地以养血;肝郁 化火者,加丹皮、栀子以清热凉血。
乡医培训中医临床常用方剂
一、关于方剂选择的简要说明
1.感冒首选中药诊疗方案 11.酸枣仁汤
2.柴胡疏肝散(汤)
12.血府逐瘀汤
3.逍遥散(汤)
13.补阳还五汤
4.五味消毒饮
14.牵正散
5.龙胆泻肝汤
15.消风散(汤)
6.理中丸(汤)
16.天麻钩藤饮
7.四君子汤
17.桑杏汤
8.玉屏风散(汤)
18.八正散(汤)
4.感冒Ⅳ号方(流行性感冒方): (1)适应症:高热,恶风或恶寒,头身痛、咽痛、 口干、流涕、鼻塞、咳嗽,舌红苔黄、脉浮数。
(2)辨证要点:感冒伴有高热
(3)治则治法:清热解毒
(4)方药组成:柴胡15g 黄芩12g 生石膏30g 忍冬藤30g 连翘15g 葛根24g 苏叶12g 桔梗12g
芦根30g 板兰根18g 甘草6g
(2)辨证要点:感冒发热轻或不发热、流清涕。
(3)治则治法:辛温解表
(4)方药组成:荆芥穗9g 防风12g 羌活12g 独活 12g 前胡9g 川芎12g 杏仁9g 桔梗12g 甘草6g
(荆防败毒散[ 明·张时彻《摄生众妙方》]减柴胡、枳壳、茯 苓,加杏仁)
【方解】 荆芥、防风、羌活、独活——解表散寒止痛 川芎——行气活血,祛风止痛 桔梗——宣肺利咽 杏仁、前胡——化痰止咳 甘草——调和药性,兼能益气和中
【临床运用】 1.辨证要点:胁肋胀痛,脉弦。
2.加减变化:若痛甚者,酌加当归、郁金、乌药 等以增强其行气活血之力;肝郁化火者,可酌加山 栀、川楝子以清热泻火。
3.现代运用:肝炎、慢性胃炎、胁间神经痛等属 肝郁气滞者,可加减使用。
4.使用注意 :本方药性芳香辛燥,易耗气伤 阴,不宜久服,孕妇慎用。
【方歌】柴胡疏肝芍药芎,枳壳陈皮草香附, 疏肝解郁行气滞,胁肋疼痛自能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