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某些社会道德缺失现象分析

某些社会道德缺失现象分析

某些社会道德缺失现象分析
王 力
(哈尔滨师范大学阿城学院,黑龙江阿城150301)
摘 要: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时期,由于一些人对道德水准的迷惘,道德评价标准的失衡,从而导致了某些社会道德缺失现象的出现。

解决道德缺失问题,应加强对优良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淡化行为主体的功利性思想。

关键词:道德;道德缺失;表现;对策
中图分类号:G 4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409(2006)05-0108-02
收稿日期:2005-10-28
作者简介:王 力(1978-),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哈尔滨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从事认识论研究。

中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型期,由于一些人对道
德水准的迷惘、道德评价标准的失衡,从而导致了道德缺失现象的出现。

现今的道德缺失已不再仅仅是作为独立个体的人的道德失衡,而是以群体为尺度的集体道德缺失:蔑视道德、缺失诚信、耻言理想、职业道德滑坡。

道德的底线也是一个民族存亡的底线,正确认识道德缺失现象,探讨解决道德缺失问题的对策,对于唤醒沉睡的人性,营造德福一致的文化氛围,重塑社会需要的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道德缺失现象的几点表现
11诚信缺失
诚信是一个古老的道德命题,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体现。

由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时间较短,受千百年来传统文化的影响较深,人们对经济学本身的内涵还不了解,导致中国社会生活中出现了诚信缺失现象。

在经济领域,存在着企业信用缺失、商业信用和银行信用缺失。

在其他社会生活领域,假东西充斥如假文凭、假政绩、假鉴定等,不一而足。

以企业信用缺失为例,据有关资料统计,企业逾期应收的贷款额占贸易总额的指标在完善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仅占0125%~015%;而我国目前超过5%,其水平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10倍到20倍。

21职业道德缺失
道德是一定群体认同的调节人们之间以及个人和集团之间行为关系的规范、原则的总和。

一个群体所遵循的规范和原则是以某种职业的道德体系来体现的,职业领域中的道德素质滑坡主要是和从事职业的主体奉行拜金主义、个人主义、权利本位的价值观密不可分的。

医生/药品回扣0、/收受红包0、/漠视生命0;警察/知法犯法0、/警匪勾结0、/随意扩张权力范围0;公务员/行贿受贿0、/公款私用0、/行政不作为0,,可见,职业领域中存在的道德缺失和失范现象确实令人担忧。

31社会责任感缺失
中国现代化的宏伟理想能否早日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社会各阶层社会责任感的强弱。

而在当代的中国,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泛滥,假冒伪劣、以权谋私、挥霍浪费行为屡见不鲜,吸毒贩毒、赌博盗窃、嫖娼卖淫、坑蒙拐骗等丑恶现象又滋生蔓延起来,使整个社会道德秩序混乱,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这里所说的社会责任感,不仅指对自己的家庭和国家承担责任,而且是指对全社会、全人类的共同责任的担负,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二、解决道德缺失问题的对策
11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文化
有人说,中国的传统文化对当代人而言已经过时了。

众所周知,在人类历史上存在的四大文明古
2006年第5期(总第29期)
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 B ORDER ECONO MY A ND C UC TURE
N o 1512006
G eneral 1No 129
108
B IA N JI AN G JIN G JI Y U WENHUA
国只有中国文化主体保留至今,以传统文化为立国之基的中国在世界上存在了五、六千年,而在历史上强盛一千多年的罗马帝国却早已不复存在。

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过时,她贯穿古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尤其是在当今社会日益凸显其较大的社会利益。

世界需要中国古老文化理念,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普及和复兴会带来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的长治久安。

西方发达国家竞相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而我国自己的传统文化在百年来却遭遇到了史无前例的压制和废弃。

原因在于,现代文明的标志被许多人误解为仅仅是科学技术的发达,科学技术强,文化就先进的错误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因此造成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缺失了。

优良的传统文化在当代的缺失只是问题的一方面。

另一方面是指传统文化中糟粕的东西反被中国人继承了,如重男轻女、官本位的观念早已在中国人心中根深蒂固。

再如儒家学说中/君为臣纲,父为子纲0的道德原则一直被中国人所推崇,使人们自然形成崇尚权利的意识。

同时,封闭落后的小农经济意识,也使得人们交往的圈子狭小,社会公共意识淡薄,自私保守,缺乏创造性思维。

人类没有抽象的道德,人类所有的道德都不能离开特定的历史文化传统。

因此,要想提升中国人的道德素质,亟需拯救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

21健全道德建设中的制度机制
唤醒人们的良知,养成人们的善恶道德理性,形成正确评价善恶是非的标准,仅靠道德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关键是要加强包括法制在内的制度建设,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中国社会中的道德缺失现象。

因为只有提供一套公正、健全的制度机制系统,并将基础的道德规范和要求经法定程序予以权威化,这样才能为人们划出行为的界限,使之明确道德行为选择的合理空间,促使个体在进行行为选择时充分考虑可能招致的利害得失,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不道德行为的发生。

31完善法律体系,加大执法力度
一方面,我国法制不健全。

由于执法不严、执法不公,造成对违法违纪的败德者惩处力度不够。

例如,对制假售假,我国产品质量法规定:生产销售不符合保障人体健康和人身、财产安全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产品,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以(包括已经售出和未售出的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从上述规定可知:对于大多数假冒伪劣的生产者而言,处罚主要以罚款为主。

在稽查力度有限和规定不够详细的现实约束下,假冒伪劣产品的生产销售者只要10次中有5次,甚至只要有3次能逃脱处罚,就有利可图。

另一方面,执法不严,执法弹性过大,出现/以党纪代替法律处罚0的现象,从而使法律丧失了尊严。

司法人员、政府官员作为社会公共权力的掌握者,他们负有依法行政、公正执法的义务。

连这些社会公正的守护人都为了私利而弄虚造假,那就证实了公共权力的霉变、腐烂,社会诚信则将化为云烟。

权大于法,使法律臣服于公权,整个社会就会导致出现/人们的行为连道德底线都没有了0的不良后果。

41淡化行为主体的功利性思想
行为主体的功利性思想浓重是导致当今中国社会道德缺失的又一重要因素。

缺失诚信,无社会责任感,拒斥传统这些都可归因于人们受功利、实用性原则的支配。

就连教育这块领地也早已不是什么/世外桃园0了,一方面:在经济浪潮的冲击下,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已经随着应试指挥棒而迷失了方向。

/当今教育的最大弊病是受功利原则支配,其中包括家庭教育,急功近利的心态极其普遍,以马上能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为教育和受教育的惟一目标。

0从而片面强调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获得,忽视道德教育(即使进行道德教育也流于形式),导致了教育迷失了自我,人文主义精神失落,人们丢失了道德真诚,丧失了人之为人的根本。

另一方面表现为教育者在工具理性主导、效率至上的社会背景下,他们追求名利,迷失在聚敛钱财、追求物质享受的实利主义的欲求里。

少数教育者的价值观与精神被铜臭所熏染,他们的价值以金钱的多少来衡量,不惜将人格、尊严当作商品来出卖。

在当今社会的现行体制下,学问、学术不再是单纯的本体,学位的获得、学术成果的发表都与自身的利益密切相联,如职位、职称、工资收入、社会地位,以及房子、车等,奉行权力本位观和金钱本位观,进行学术造假。

学术的权力本位观,根源于中国传统的价值取向上的官本位制。

/官的基本职能是-管.,管着属下的命运和前途。

因此,做官成为最体面最有价值的职业,也是最光耀门楣且最能为家庭和地方带来利益的事情。

这就不难理解当今中国社会出现了/职业道德全面滑坡0的现实了。

因此,淡化行为主体的功利性思想对于提高思想道德修养水平,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凡1简论道德建设中的制度机制[J]1政治学研究12003,(18).
[2]杨耕,陈志良1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M]1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1责任编辑:赵云长2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年第5期
B IA N JI ANG JIN G JI Y U WENHUA109。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