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中生道德失范现象及教育对策

高中生道德失范现象及教育对策

高中生道德失范现象及教育对策
道德失范是指个人或群体违背社会或个人价值观念的行为,是一种丧失了道德理智和价值观念的表现。

目前,高中生道德失范现象越来越严重,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
危害。

本文将从道德失范现象的表现、原因及教育对策等方面进行分析。

一、道德失范现象的表现
1.学习压力大导致违规作弊:一些高中生为了达成好成绩,不惜采取作弊等不正当手段,来获得高分。

2.网络游戏成瘾:很多高中生长时间沉迷于网络游戏中,荒废学业和社交生活,容易形成自闭和孤僻的性格。

3.道德观念淡薄:存在不重视诚信、不尊重师长、不爱护公共财产等现象,独立自主意识模糊,容易受到不良影响,乃至发生违法犯罪等行为。

二、高中生道德失范的原因
1.教育环境不良:有些学校将课堂作业、考试成绩作为学生成长的唯一标准,而对于品德表现很少予以提及。

2.家庭教育不当:一些父母过分溺爱子女,不注重道德教育,家庭观念淡漠,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和道德约束,让子女无法养成健康的人格。

3.社会风气败坏:社会存在的耸人听闻的负面作用,往往会让年轻人丧失道德感。

三、高中生道德教育的对策
1.充分发挥教育教学的作用:学校应该把品德素质作为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正确树立道德信念。

2.家庭教育的构建:家长应该及时关注子女的品德表现,耐心教育孩子,传授正义价值观。

3.增强社会诱因的引导:社会有针对不盲目追求获得的表彰和奖励,有对违法犯罪行为采取惩罚措施等等,这些都可以对年轻人的心理起到潜在的引导作用。

四、总结
高中生道德失范现象及其原因比较复杂,但它直接关系到人们的心灵世界,对社会并非利大于弊。

因此,我们必须以谨慎的态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尽量避免道德失范的发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