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当前我国新闻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新闻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新闻道德失范及对策研究
当前我国新闻道德失范的情况日益严重,不少新闻发布者和传媒机构忽视新闻道德和职业操守,追逐利益和流量,甚至毫不顾及真相和公正性。

这种现象极大地损害了公众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对于新闻业的发展也产生了负面影响。

为此,本文将分析当前新闻道德失范的根源,阐述其可能的危害,并提出一些针对性的解决方法,以期使新闻业回到正确的发展轨道上来。

一、新闻道德失范的根源
新闻道德失范主要起源于当下的社会经济背景。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新闻业成为了一个市场化的行业,新闻传播的效益往往和经济利益息息相关。

同时,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新闻传播的形态,信息量大、速度快、便利性强的互联网新闻成为了新闻传播的主要形式。

这种多元化的传播方式无疑为新闻信息的快速传播提供了保障,同时也为各类不良信息的传播和误导提供了渠道。

二、新闻道德失范的危害
新闻道德失范会损害公众的利益和社会的稳定。

因为虚假的新闻信息会对公众造成很大的影响,让公众产生不必要的焦虑和恐慌,而一些恶意的新闻报道则会将社会舆论引向负面方向,影响社会的安定和和谐。

三、新闻道德失范的例子
1、制造假的新闻:比如2015年,某网站发布一则新闻,称某国检察官根据排查发现,中国好声音首位评论低于50%的选手,曾收受一名水军5000元人民币让其刷下自己的评论数。

但是事实上该国名发言人从未发表相关言论。

2、泄露某些人的隐私信息:比如某一电视台曾经公开了某个
明星的私人微信号。

这种行为是不仅是违反相关规定,也是严重侵犯了个人隐私权。

3、播放虚假视频:比如近年来播放的寄生虫影响人类大脑的
视频。

该视频以“细节处处都在告诉你真相”的套路,有着浓厚的民科气质,但亲测只是杂志社一个摄制组为了谋利而将两种基因里提取的装到一个大玻璃盒里的酵母。

4、商业推广手段:比如一些自媒体人虚构新闻,通过博眼球
谋利益——但是对于各种不知情的网友来说,这种所见即所得的推广手段不限于对新闻的理解和解释,更限制了人们判断事物的眼界
5、拿到最后价值的套路:比如虚构财经新闻,执行短线操作。

在金融市场上出现轻信虚假新闻而引发“砸盘”潮,个人或机构短线出逃,最终牵连广大投资者,让他们成为最后一名套路的受害者。

四、应对新闻道德失范的对策
1、加强监管:新闻行业应该建立一个严格的管理制度,对于
不遵守道德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行为进行处罚和纠正。

相关机构应该对发布虚假新闻、侵犯他人隐私、操纵市场等行为进行追责,以保证新闻业的健康发展。

2、加强宣传教育:新闻单位应该加强业务人员的新闻知识和职业道德的宣传教育,让业务人员意识到新闻质量的重要性,并在工作中遵守新闻道德规范。

3、公众监督:公众应该积极参与到新闻监督和维权中来。

通过举报虚假新闻和不道德行为,提高公众的维权意识和监督能力,达到由于法律监督而形成道德自律的目的。

4、提高记者素质:新闻单位应该继续加大对业务人员的培训和研发投入,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和道德素质,为新闻行业提供更为高质量的信息报道。

5、扩大新闻道德监督渠道:目前,新闻道德失范的原因很多都是由于相关机构监督不力。

因此,建立完善的新闻道德监督网站、热线等渠道,扩大监督的面向和深度,让新闻道德失范的行为无所遁形。

总之,新闻是公众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也是促进社会发展和民主进步的重要力量。

但是,新闻道德失范现象的存在,不仅影响了新闻信息的准确性和公正性,更是对公众的知情权和个人隐私的侵犯。

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对新闻道德的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建设健康的新闻传播环境,让新闻好像阳光一样普照每一个角落,给人民带来更多的正能量和希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