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

绪论关键概念1、民间文学答:概括地说,民间文学就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文学作品。

对于该概念,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首先,民间文学是一种文学作品,是一种有特色的文艺现象。

其次,民间文学是民众的创作。

第三,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艺术形式。

2、民间文艺学答:从文艺属性着眼研究民间文学,就是一种文艺学的研究。

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就是民间文艺学。

但是“民间文艺学”这个术语到目前为止还很少用,通常称作“民间文学”。

“民间文学”这个说法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民间文学作品,另一种含义就是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也就是“民间文学学”或“民间文学之学”。

所谓的民间文学作为一门学科,是第二种含义,即“民间文学之学”,也就是民间文艺学。

3、民俗答: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众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分。

4、语言民俗答:语言民俗是个广义的概念,指以语言为载体的民俗文化,包括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

狭义的语言民俗仅指民间语言,包括俗语、称谓语、流行语、吉祥语、暗语、咒语等短小、不成篇的语言成分。

谚语、歇后语、谜语、绕口令等既可以看做民间语言,也可以看做民间文学。

5、民间答:什么是“民间”,也就是什么是民俗学之“民”的问题,是近年来被中外民俗学者普遍关注,并引起广泛讨论的问题。

在西方民俗学史上,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和社会生活的变迁,作为民俗学的研究对象的“民”的概念在外延上经历了一个由窄到广的演变过程。

大致经历了一下一段演变轨迹:民是以承载着“大众古俗”的乡民为主的民众——乡民和野蛮人——乡下人和流入城里的乡下人和他们的后代——任何人组成的任何群体,只要这个群体有一个共同点并有自己的传统。

在我国,民“民”的内涵也经历了一个逐渐演变的过程。

大体上可总结为是这样一个过程:与贵族、圣贤相对的“平民”或“民众”,重点指下层平民——“人民”或“劳动人民”,是与“反动统治者”、“剥削阶级”相对的一个群体,是以农民、工人等直接生产者为主的并富于革命性的阶级群体——打破很长时期以来关于“民”的阶级论,重要的民俗,在一个民族里具有广泛的共同性,它不仅仅限于哪一个阶级。

6、田野调查法答:这是民俗学领域最重要也最有特色的方法。

就是指民俗学工作者包括民间文学工作者深入民间,特别是深入到农村、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通过参与式体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

它是社会调查的一种。

7、采风答:就是用一天到几天的时间到民间去采集民间文学作品,称为“采风”。

8、历史追溯法答:就是在研究现代的民间文学现象时,通过文献资料的考证,追溯它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以获得对这种现象的更全面的认识。

9、共时比较法答:就是在研究某个地方的一种民间文学现象时,将它与别的地方的同类型的作品进行比较,以更好地分析该作品的主要特征、传承规律、演变情况等。

思考题1、怎样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答:从根本上说,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这就是它的双重属性。

(一)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民间文学首先是一种文艺现象,它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形象化地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是区别于作家文学的一种独特的文学样式。

其文艺属性的主要内容就是文学性。

民间文学具有文学的美学特点,同时又具有表演性。

(二)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指民间文学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对此,主要从两方面来解释:第一,从民间文学的实际产生和存活状态来看,民间文学比作家文学同生活有着更加密不可分的关系,以至于口头创作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从民间文学的学科属性来看,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

2、怎样看待民间文学的文学价值?答: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主要在于它的文学价值。

民间文学作品大都经过长期流传、千锤百炼,是无数人智慧与才能的结晶,往往思想精粹、艺术高超,其优秀之作可以和第一流大作家的名著相媲美。

民间文学既有民谣、谚语、笑话、寓言、谜语那样的精致小品,也有四大传说、史诗那样的篇幅较长甚至结构恢宏的名篇巨著。

中国民间文学历史悠久,出现了许多在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经典文献。

关于中国文学史上民间文学的地位和价值,郭沫若先生曾经作过充分的估价,他说:“如果回想一下中国文学的历史,就可一发现中国文学遗产中最基本、最生动、最丰富的就是民间文艺或是经过加工的民间文艺的作品。

”3、为什么说民间文学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答:民俗即民间风俗,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民众集体创造、共同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它包括物质民俗、社会民俗、精神民俗、语言民俗四大部分。

语言民俗是个广义的概念,指以语言为载体的民俗文化,包括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

狭义的语言民俗仅指民间语言,包括俗语、称谓语、流行语、吉祥语、暗语、咒语等短小、不成篇的语言成分。

谚语、歇后语、谜语、绕口令等既可以看做民间语言,也可以看做民间文学。

近年来,民间文学的研究也越来越注重它的民俗文化属性,研究方法也是更加注重采用民俗学的常规方法。

4、民间文学有什么社会价值?答:同作家文学相比,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更具有多样性。

归结起来民间文学主要有三大价值: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

(一)实用价值首先,民间文学是民众表达思想、感情和愿望的一种方式,满足民众的表达需要和创作欲望,也是民众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化的手段。

其次,有些民间文学样式可以在劳动过程中表演,以协调劳动节奏、增加劳动兴致。

第三,民间文学可以使民众在日常生活中获得娱乐和放松。

第四,民间文学是民众传授知识、实施教育的一种有效工具。

(二)艺术价值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主要在于他的文学价值。

除了文学性外,它还常与音乐、舞蹈、表演等艺术形式结合在一起。

它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发展有重大的借鉴价值。

(三)科学价值对历史学有重要的借鉴价值;是一般人了解科学知识的途径之一,也是研究自然科学的重要资料;有助于政府官员和各个人文科学的学者了解民众的文化史和民众文化的动态;是音韵学、方言学等语言学科的重要资料。

5、怎样学好民间文学概论课程?答:(一)民间文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或学习任务1、学习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

2、阅读和熟悉民间文学的重要作品。

3、初步掌握进行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方法。

(二)学习本课程的要求1、切实掌握民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独特规律,对民间文学有正确的认识,并注意学会研究民间文学的特有方法。

2、熟悉民间文学各种体裁的代表作品,掌握鉴赏、分析民间文学的视角和方法。

3、具备到社会上调查、采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来考察自己家乡和工作环境中的活态的民间文学,能利用亲身调查的资料来领会、说明本课所学的理论问题。

4、认真听讲,精读教材,浏览相关的参考书目,独立完成作业。

第一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与作家文学的关系关键概念1、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答:口头性是民间文学最显著的外部特征,人们有时甚至就把民间文学称为“民众口头创作”、“口头文学”、“口承文艺”等。

把握口头性是理解民间文学艺术特色的一把钥匙。

所谓口头性,指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创作、口头传承并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和语体风格的文学形式。

2、民间文学的群体性答:群体性又叫“集体性”,是民间文学相对于作家文学而言最具区别性的特征,也是民间文学最重要的本质特征。

所谓群体性,指民间文学是群体创作、群体流传的,并具有群体性的思想感情和为群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这与作家文学强调创作的个体性、作品的个人化风格形成鲜明的对比。

3、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答: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指民间文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些根本性因素或传统模式,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作品以其固有的基本面目在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的群体中沿袭、存活。

4、民间文学的变异性答: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指在流传过程中民间文学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包括语言、情节、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生变化。

同作家文学相比,变异性也是民间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

民间文学在口头流传,没有固定的版本,作者是大众,任何个人都不拥有其著作权,谁都可以任意改动,故其流传的过程也就是变异的过程。

思考题1、简述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的含义及其形成原因?26答:原因:第一,在中国长期的传统社会里,普通民众文化程度低,有很大比例的劳动者是不识字的,这样他们就很少或没有机会解除书本,也不能用书面形式来表达其创作。

第二,民间文学的创作和传播是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是民众的一种日常活动,伴随着其他的活动自然而然地进行,这样自然不能把正在进行的事情停下来,拿起笔去创作。

2、简述民间文学的传承性与变异性特征?3、论述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答:与作家文学相比较,民间文学有四个显著的根本特征:口头性、群体性、变异性和传承性。

4、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区别是什么?答: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着显著地差异,使得它们成为各自相对独立的品种,它们是两株树上开出来的形状和色香各异的花朵。

两者差别形成的基础在于民间文学所具有的四大基本特征,区别主要有四点:第一,作者的差异。

民间文学具有群体性特征,是匿名的;作家文学是个人创作,作者有名有姓。

第二,民间文学是口传的文艺,主要以口头语言为载体,作品是朴素的变异的;作家文学以文字作为记载和传播的手段,风格较典雅,有书面化特点,而且作品出版后即固定不变。

第三,民间文学是民众生活的直接反映,或者说是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直接体现民众的生活、思想、感情和艺术特长;而作家文学是“一般所谓高级的精神的表现物或慰藉物”,即使很同情和理解民众,与民众自己反映自己生活的作品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第四,二者在功能上的差异。

民间文学有很强的实用性,作家文学虽然也有社会功利性,也可以间接地作用于社会生活,而是要通过培育人的精神、陶冶人的情操来实现其干预社会生活的功能。

5、论述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答: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有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

1、作家、文人对民间文学的保存、提炼和再创作2、作家、文人对民间文学的损害和歪曲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主要影响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来谈:1、民间文学在体裁和思想内容上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2、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典型形象的素材3、民间文学在文学体裁和艺术手法上对作家文学有很大的影响4、在语言上,作家创作也常借鉴民间口语第二章民间文学的搜集、记录与整理关键概念1、乐府民歌P56答:乐府机构收集上来的歌谣称为“乐府民歌”或“汉乐府”。

2、歌谣学运动答:1918年2月,北京大学教授刘半农、沈尹默、周作人等主持成立了一个歌谣征集处,他们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发表了《北京大学征集全国近世歌谣简章》,并在《新青年》及各地报纸转载,开始了在全过范围内征集歌谣的活动。

3、三套集成答:1984年,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提议并会同文化部、国家民委共同发起,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的大普查、大采集,并出版了三套大型丛书:《中国民间故事集成》、《中国歌谣集成》及《中国谚语集成》,简称“三套集成”。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