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李商隐诗两首_优秀PPT课件
李商隐诗两首_优秀PPT课件
——梁启超
• 《锦瑟》一诗,堪称李商隐诗集中的 压卷之作。然而,对于这首诗的旨意, 千百年来聚讼纷纭,莫衷一是。这首 诗,如果从具有高超的艺术成就和具 有丰富的多解性两方面看,可以说古 代诗歌无一能比。元代的元好问就曾 发出这样的感叹:“望帝春心托杜鹃, 佳人锦瑟怨华年。诗家总爱西昆好, 独恨无人作郑笺。”
便上玉阳山东峰学道。而玉阳山西峰的灵都观里, 邂逅了侍奉公主的宫女、后随公
• 主入道的女子宋华阳,宋年青美丽,聪慧多情, 两人很快双双坠入情网。
• 两个多月后,这段超出常规的爱恋,终因不为 礼教和清规容许而豪无结果,短暂的欢娱,无望 的永好,只在李商隐的心中留下了永远的伤痛。 他有些留传至今,荡心动魄的《无题》诗即完成 于此时。
李商隐的诗歌,特别是他的近体律 绝,其中的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 丽精工的艺术特色。他一生大约创作了六 百多首诗,有《李义山诗集》。 这首诗大约作于大中十二年,这年诗人 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 久病故。
义山的《锦瑟》等诗,讲的什么 事,我理会不着。拆开来一句一句 叫我解释,我连文义也解不出来。 但我觉得它美,读起来令我精神上 得一种新鲜的愉快。
• 首联: •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首联
锦瑟啊,你没来由地为什么竟有五 十根弦,那弦弦柱柱所奏出的悲音使我 不由自主地思忆起那逝去的盛岁年华。 一晃年已半百,回首当年,一言难尽
诗人以“锦瑟”喻美好的“华年”,
瑟字发音,清幽哀怨,故借用之表示伤
感。“思华年”为全篇主脑,以下文字
皆由此而生。
• 颈联: • 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象青苍的大海之 中明月映照着寂 寂流泪的遗珠, 象蓝田玉山之上 升起丝丝缕缕可 望不可及的青 烟.
沧海月明珠有泪
传说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珠得月 华,始极光莹。又有南海鲛人泣泪,颗颗成珠。
蓝田日暖玉生烟
《搜神记》载:吴王夫差小女紫玉 与韩重相爱,欲嫁未成,气结而亡。 后韩重前去祭奠,紫玉显形,韩重欲 抱,化烟而逝。其它见注释。
• 课堂教学目标:
• (1)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 这其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2)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 故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 怎样的意境?
• (3)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表现手法?
• (4)探究《锦瑟》一诗的主旨和情感?
• 这首诗为李商隐46岁时所作,据说怀 恋一个赠予锦瑟的女子。是令狐楚婢 女也好,是当时贵人爱姬也罢。正如 《玉溪生诗集笺注》说:“吐词含味, 妙臻神境,令人知其意而不敢指其事 以实之。”,“透彻玲珑,不可凑泊。 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 镜中之花,言有尽而意无穷”。
四个典故的运用表达了诗人怅惘、悲 伤的内心情感,带给读者的是一种扑 朔迷离的意境。
庄生晓梦迷蝴蝶
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翩跹飞舞的蝴蝶, 十分愉悦,后来惊醒,不知是庄周 梦中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 成庄周呢?
望帝春心托杜鹃
传说周朝末年蜀主杜宇禅位退 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 为杜鹃,杜鹃在晚春啼鸣,希 望留住春天,啼声哀怨凄悲。
起兴 比喻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联: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象庄生梦化蝴蝶,变幻迷离,晓梦醒来, 转眼成空.象望帝身死化魂,满腔的春情 春恨,都托于泣血悲啼的杜鹃.
曾经有梦想,曾经害相思
本诗中间两联用了哪些典故?这些典故渲染了 一种什么样的情调,留下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共用了四个典故: 庄周梦蝶化蝶 -----表现了对美好情感的追怀 望帝魂化杜鹃 ------凄凉悲慨 南海鲛人珠泪 -----对梦想和理想破灭的伤心 蓝田山产玉 -----梦想和思想都破灭后的迷惘
•
无题
•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 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
• 这些回忆前情的诗作,辞藻华丽,音韵悠 扬,深情眷念,凄婉动人。运用比喻、典 故和强烈对照的手法,抒写失意的爱情, 失意的际遇,对爱情热烈的追求,失意的 痛苦,怀春的惆怅与偷情的愉悦,执着的 爱恋和绵长的相思。我们可以相信李商隐 和女道士宋华阳的恋情既缠绵沉痛,又极 其真诚的。李商隐的心灵深处永久留下了 她的身影,终生难忘。他的一生都在这段 回忆中怅惘与悲哀,直到李商隐晚年,还 设法在长安与宋华阳相见。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象征的手法来表达情 感。象征与比喻有共同之处,都有以具 象表示抽象的特点,但它们也有不同之 处。比喻像人间的桥梁,一般有两个硬 性的端点,可以找出本体和喻体;象征 则像天上的彩虹,物质表象所联系的对 象不那么分明,主要靠暗示,带有更多 游移不定的成分。
• 李商隐不像一般诗人,把情感内容的强度、 深度、广度、状态等,以可喻、可测、可 比的方式,尽可能清晰地提示出来。为了 表现复杂矛盾,甚至怅惘莫名的情绪,他 善于把心灵中的朦胧图像,化为恍惚迷离 的诗的意象。这些意象分明有某种象征意 义,而究竟要象征什么,又难以猜测,由 它们结构成诗,略去其中的逻辑关系的明 确表述,遂形成如雾里看花的朦胧诗境, 辞意飘渺难寻。只有把握了这一点,才能 更好地理解本诗。
此
只
情
是
可
当
待
时
成
已
追
惘
忆
然
尾联
直抒胸臆
“此情可待成追忆”表明作者到老还是很 珍重这份情感的,无需“追忆”,分明已 然在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反迭前句,言当时身 处其境已是凄迷难辨,而今思之,更是如 水中之月,镜中之花,捉摸不到了。
——诗人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怅惘 苦痛。
怎样理解《锦瑟》一诗的表现手法?
锦 瑟
李商隐(约813—约858):
晚唐诗人,字义山。与杜牧合称“小 李杜”。曾三次应进士考试,至开成二年 (837年),由于令狐楚的推荐,得中进 士。因受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 被人排挤,潦倒终身。
李商隐一生虽短暂坎坷,但感情的经历绝非寻常。 李商隐二十三岁时,即太和九年(公元83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