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李商隐诗两首》PPT课件

《李商隐诗两首》PPT课件




阆 中

中 学





名诗对接
李商隐
①夕阳无限好,_只__是__近_黄__昏___。 ②身无彩凤双飞翼,心__有__灵__犀__一_点__通__ 。 ③何当共剪西窗烛,却__话__巴__山__夜_雨__时__ 。 ④春蚕到死丝方尽,蜡__炬__成__灰__泪_始__干__ 。
旷世情种李商隐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这种情境 何须今天 再去追忆, 既便在它 们产生的 当时就让“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如此哀怨怅恨的情怀哪里是现在回忆才 感到的啊,在当时就已经令人惘然无措了。 既然此等情怀在当时就如此,那么今朝追忆 此情又会惹起怎样的怅恨,怎样的哀怨,怎 样的苦痛呢?
追忆华年的迷惘与感伤。
艺术特点:大量用典(着眼于从原典
中生发诗意的联想,借以 传递情绪和感受)比兴 哀怨的基调 凄迷的意境 华美的语言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
• 基本思路: 一、弄清史实 二、推敲作者对古人古事的态度,领悟作
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三、揣摩作者的创作意图 四、分析技巧 .写作意图:
借古讽今、借古抒怀、借古伤今
——诗人直截了当地表达了自己的怅惘 苦痛。
• 《锦瑟》中,诗人大量借用庄生梦 蝶,杜鹃啼血,沧海珠泪、良田生 烟等典故,采用比兴手法,运用联 想与想象,把听觉的感受,转化为 视觉形象,以片段意象的组合,创 造朦胧的境界,从而借助可视可感 的诗歌形象来传达其真挚浓烈而又 幽约深曲的深思。
.
9
诗的情感:
【伉俪深情】
李商隐婚后就陷入牛、李党争之争 中,令狐楚及其子属牛党,王茂元 属李党。义山竟做了属于李党的王 茂元的女婿,所以牛党的人,从此 瞧不起义山。令狐说他背恩,更加 嫌恶他。大中五年(公元851年)李 氏夫人去世,李商隐写了一些诗怀 念她。
•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天日暖玉生烟.
象青苍的大海之中明月映照着寂寂流泪 的遗珠,象蓝田玉山之上升起丝丝缕缕 可望不可及的青烟.
[注]韦庄(836~9l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诗人为
什么说“台城柳”“无情”?有人说诗人在凭
吊古迹时流露出浓重的对时事的感伤情
绪,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么?
.
13
• .(1)因为虽然六朝的繁华已如梦远 逝,而台城柳却依旧逢春即枝繁叶 茂,不管人世沧桑、人间兴亡,总 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以它的繁 荣茂盛和台城的荒凉破败,以它的 终古如斯和六朝繁华如梦转瞬即逝 作鲜明对比,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颈联
典故 传说
“沧海、明月、明珠、泪珠”,这一连 串凭借联想交融起的意象,幻化成了一个难 以分辨的可望而不可即的又带有哀婉的妙境;
“蓝田日暖玉生烟”代表了一种异常美 好的理想景色,只是它只能远观,不能把握, 也无法亲近的迷幻。
此联用阴阳冷暖的不同境界展现了诗人高洁 的感情、执著的爱慕和无尽的哀思与怅恨。
夜雨寄北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李商隐(约813—约858)晚唐诗 人。与杜牧齐名,被称为”小李杜 ”。字义山,号玉谿(溪)生, 出身小官僚家庭。曾三次应进士 考,终得中进士。曾任县尉、秘书 郎和川东节度使判官等职。因受 牛(僧儒)李(德裕)党争影响,被人 排挤,潦倒终身。他的诗作,也 有揭露现实黑暗的,但为数不多 ;他的主要成就在诗歌的艺术上 ,特别是他的近体律绝,其中的 优秀篇章都具有深婉绵密、典丽 精工的艺术特色。
.
14
• (2)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时 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 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 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 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 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 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 伤今
.
15
李商隐诗选读
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 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 不问苍生问鬼神
.
11
云鬓花颜金步摇, 芙蓉帐暖度春宵。春宵 苦短日高起, 从此君王不早朝。
-----白居易《长恨歌》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 杜牧的《过华清宫》
.
12
• 2、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 城 [唐]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