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概述 (1)1.1 项目基本概况 (1)1.2 评价依据及评价标准 (2)1.2.1 评价依据 (2)1.2.2 评价标准 (3)1.3 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 (3)2.0基本情况 (5)2.1流域概况 (5)2.2 水文、气象条件 (7)2.3 地形地貌和地质概况 (7)2.4 研究河段概况 (8)2.5 工程概况 (9)3.0 河道演变 (9)4.0 防洪综合计算 (11)4.1 ****水文分析 (11)4.1.1水文资料及计算方法 (11)4.1.2设计洪水的计算 (12)4.1.3两种方法成果比较 (13)4.1.4推荐采用成果 (14)4.2 起始水位的确定 (14)4.3 河道水面线的推算 (16)4.3.1 天然河道水面曲线计算 (16)4.3.2 程序计算原理 (16)4.3.3 研究河段水面曲线推求 (17)4.4 壅水高度计算 (18)4.4.1计算依据 (18)4.4.2规划状态水力要素计算 (21)4.4.3 建桥后水力要素计算 (21)4.4.4 桥前壅水计算 (23)4.4.5桥前壅水计算结论 (25)5.0 防洪综合评价 (26)6.0 结论与建议 (27)1.0 概述1.1 项目基本概况本项目位于**河的支流****上,****是穿越****的一条主要河道,全长30公里,在**东南与**河汇流后入**湾,全长30km,流域面积1500km2。
*****路漫水桥的建设是****政府为解决农村交通问题而实施的工程。
该漫水桥的建设对于连接**镇与**村两岸交通、推动区域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路漫水桥,与****斜交,斜交角度为30度,在****上的桩号为14+400,与**高速桥邻近,该漫水桥为6孔,孔径13米,桥总长78米,桥宽为10.0米。
桥面高程为10.800米,河底高程为4.200米。
漫水桥的上部构造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板,板厚0.55米,板上为厚10cm的C25混凝土现浇层。
漫水桥下部为双柱式混凝土轻型桥墩,灌注桩上部直径为1.0米、下部直径为1.2米。
本桥的设计荷载为:汽车—20设计,挂车—100校核。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在防洪区、滞洪区建设防洪项目,应当就防洪对建设项目可能产生的影响做出评价,编制洪水影响评价报告,提出防御措施。
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按照国家规定的基本建设程序报请批准时,应当附具由有关水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的洪水影响评价报告”的要求,现对桥位河段的防洪现状和防洪标准以及本大桥建成后对河道防洪的影响进行水文设计和评价。
按照国家相关标准,对****的防洪标准进行了复核,推算了研究区域的设计标准的水面线、漫水桥建成后河道水面壅高及壅水长度,以及对河道防洪影响进行评价。
并按《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编制了防洪影响评价报告,为建设单位进行项目决策提供依据。
1.2 评价依据及评价标准1.2.1 评价依据1、《水利工程水利计算规范》SL 104-95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桥涵水文》,同济大学出版社。
3、《桥渡勘测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铁道部标准,中国铁道出版社。
4、《**市****防洪工程规划》**市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2005年;6、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试行)》;7、《水力计算手册》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水力学教研室编,水利电力出版社;8、《公路桥涵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人民交通出版社;9、《河流桥渡设计》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10、《公路水文勘测设计与水毁防治》,人民交通出版社。
11、《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12、《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洪水计算规范》;1.2.2 评价标准****是**河的一条支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江河流域规划编制规范》(SL201-97)第6.0.8条规定:“......本流域洪水至其他流域时,其泄洪能力的核算应考虑两地洪水较不利的遭遇情况。
”按照《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6—98)及根据**市城市防洪规划,**河的防洪标准为五十年一遇洪水设计。
因此,本次防洪评价洪水设计确定****设计洪水频率为二十年一遇。
1.3 技术路线及工作内容由于****流域面积较大,洪水地区组成较为复杂,为了满足防洪评价的要求,根据《**省防洪规划设计洪水工作大纲》及****流域实际情况,将****流域划分为5个控制断面,用实测径流资料法和实测暴雨法两种推求设计洪水的方法,通过产流及汇流计算,求得各断面二十年一遇的设计洪水过程线,推算出设计标准频率下的洪峰流量。
通过对暴雨资料的可靠型、一致性、代表性分析,对用实测径流资料法和实测暴雨法两种方法计算的洪峰流量成果进行比较,推荐采用实测径流资料法算得的成果作为最后采用成果。
****二十年一遇的水位是以**河汇入口处的水位为基础推算的,**河二十年一遇的水位是以入海口段**断面(111+000)的复合潮位做为起始水位,向上游逐次推算的。
根据**河防洪规划,本次推算的****二十年一遇的洪水起始断面水位以**河处(****汇入口处)的水位为准,推算的研究河段的起始断面水位为8.172m,用水面线推算程序推算出研究河段的水面线。
桥位处水面壅高的计算采用了三种方法,把计算结果进行相互比较,得出最切合实际的桥位水面壅高值,同时计算了壅水水面的影响长度。
根据防洪评价的工作内容和计算的数据结果,对建桥的防洪影响进行了评价,提出了建议。
2.0基本情况2.1流域概况研究区域位于**河下游段的主要支流****上,漫水桥位于****桩号14+400处,****在**河规划桩号93+000处汇入**河。
****是**运河的一部分。
**河流域位于**半岛***脉与**山脉之间。
约在东经****,北纬****。
干流全长130km,流域面积1500km2。
流域形状呈长方形,南北方向长,而河流是东南___西北向,犹如长方形对角线。
流域最大宽度64km,最小宽度8km,各支流均正交于干流,成羽状河系,水流一般是由两旁分水领向干流集中。
流域内平原居多,以堆积地貌为主,侵蚀河冲积台地约占流域面积的75%,火山形成的地貌约占7%,丘陵面积约占18%。
丘陵区及侵蚀台地分别在各支流的上、中游地带,冲积台地分别在干流两岸。
**河干流是一条没有源头的、南北两端通海的人工河。
**河南北分流,以**市**分水岭为界,南流入**湾,北流入**湾,河名取两湾首字而成。
****至**段是南、北**河的分水岭,河道顺直、提防齐整。
洪水期****水较大时流向北**河,当北**河水位高于****的水位时,则流向****;当南、北**河同时涨水时则水流缓慢。
降水量多的年月,因水泻滞缓,堤顶会出现漫溢的现象。
****始于元朝,元世祖为南粮北调接济京师,于1280年开凿,历时五年而成,后为**河主要排水干道。
****向东南流经**、**、**三县(市)界,穿过**济铁路在**东南与**河汇流后入**湾,全长30km,流域面积1500km2。
该河流向大致呈西北至东南,流经洼地,河道顺直,断面自上而下由20m逐渐宽到80m,呈“凹”字形。
由于一些支流断面超过干流断面两倍以上,当盛夏山洪爆发时,****两岸常发生水灾。
流域内年降雨多集中在6~9月,汛期与枯水期变幅很大。
****主要支流:****流域面积超过100km2的支流有**河和**河。
其他支流还有**河、**河、**河、**河等。
**河古称**水,发源于**以南,向西经**、**、入**水库,再东北于**、**、**交界处入****。
河长100km,流域面积608km2。
**河的上游河床断面宽,下游河床断面窄,建国前经常泛滥成灾。
据《**县志》载,从1288~1374年的86年间曾有3次特大水灾。
**河简称**河,古称**。
发源于**南部一带丘陵地区,上游流经**、***、***、**4处乡镇;中下游沿***西界北流,至**西入**县境,于**西北再入****,经**、**、**3处乡镇,于**汇合**河、**河入****。
主要支流有**沟、**河、**河、**河、**河、**河等。
河道全长50km,总流域面积为339.9km2,河道上游河床开阔,一般在300~500m;下游提防窄,一般在50m左右。
**河原发源于**市西南部,现发源于**东北部,在**市**家村东汇入****,河长26.5km,流域面积52km2。
**河系元代1283年为从**河调水接济****水量而开挖的人工河道,源于**市东北,在**汇入****,河长10.5km,流域面积87.48km2。
**河发源于**市南东,以兴利于民而得名,干流长10km,流域面积62km2,在**分成东西两条,东**河于1977年改道入**河,西**河至**东南1.5km处入****。
**河源于****一带,在**汇入****,干流全长13km,流域面积83.4km2。
2.2 水文、气象条件****流域位于**河谷区,属暖温带季风气候。
流域内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86.0mm(1956~2000年系列),最大年份年降水量为1366.3mm (1964年),最小年份年降水量为339.5mm(1981年),最大值是最小值的4.02倍,丰枯变化剧烈。
流域内干旱指数为1.75。
降雨量的年内分配也极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6~9月,汛期4个月的降水量约占年降水量的70%左右,有些年份,全年降水量主要集中在一、二次大暴雨中。
造成本流域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有气旋、台风、峰面、切变线等。
流域多年平均最大24h降水量87.8mm,实测最大24h降水量为183.1mm,发生于1997年8月19日。
2.3 地形地貌和地质概况****流域位于郯庐断裂带的东侧,跨**南隆起的北缘与**凹陷的南缘,从区域地层分布看,流域南部出露有元古界**群海眼口组变质岩,其他地区出露的是中生界**组砂岩、砂砾岩、页岩、青山组火山岩,以及王氏组砂岩、页岩、玄武岩,覆盖在地层之上的为新生界第四系,包括残积、残坡积、冲积与冲洪积及海积等。
****流域的下游段有第四系地层不同程度的发育,有较厚的第四系冲积—冲洪积地层,富含地下水,为****区及周围乡镇的重要水源地。
2.4 研究河段概况根据****漫水桥在****的具体位置,选取****桩号从12+000(店子河入****处)到14+500(****源头至**高速桥)共2.5公里作为本专题研究河段。
本河段总长2.5公里,河道基本顺直,为梯形断面。
本河段河槽宽度约为70米左右,两岸边坡坡度为1:2.0。
研究区域地处**丘陵西部,在大地构造单元上属中朝准地台的**迭台隆。
自远古代后,**地区长期整体上升遭受剥蚀,到中生代受燕山运动影响,**隆起开始了差异性升降活动,形成**北、**南隆起和**凹陷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