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我的老师同步练习A 基础储备卷:时间(30分钟)分值(50分)1、给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在文中的意思:(8分)(1)预兆():。
(2)琢磨():。
(3)纳闷():。
(4)迷惑不解():。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8分)(1)题目《我的老师》,文中的“我”是谁?“老师”是谁?她的教师和我们在学校见到的老师有什么不同?(6分)。
(2)海伦·凯勒在学习方面有哪些不利的因素?她依靠什么感官来认识世界的?(6分)。
(3)课文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叙述莎利文老师对海伦·凯勒的教育的?请用概括的语言简要地回答。
(6分)。
3、重点问题探究:(18分)(1)海伦·凯勒在什么时间,怎样认识了安妮·莎利文老师,这位老师对她有什么影响?(6分)。
(2)莎利文老师教了海伦什么,是怎么教的?她的教学方法有什么优异之处?(6分)。
(3)莎利文老师是怎样一个老师,从文中哪些语句看出来?(6分)。
4、把你了解的有关海伦·凯勒的情况写在下面(6分)。
B 综合提升卷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1、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3分) ( )无垠毛坯绚丽颤抖刹那A、yín pēi xuàn zhàn chàB、yín pī xuàn chàn chàC、yín pēi xún zhàn shàD、yín pī xún chàn shà2、根据具体的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9分)(1)忽然,有人拉着我的手,然后把我紧紧搂在怀里。
搂:。
(2)我紧紧搂住老师,感到非常高兴,我的脚又重新踏在坚实的土地上了。
搂:。
(3)我有了学习语言的钥匙,我热切希望运用学到的东西。
钥匙:。
3、问题探究:(16分)(1)莎利文老师是怎样教她学会了词的具体含义并形成概念的?(4分)。
(2)莎利文老师又是如何让她认识、了解大自然的,是什么事情使她有了正确理解事物的思想?(4分)。
(3)海伦·凯勒又是怎样懂得抽象词语含义的呢?以她对“爱”的理解为例加以说明。
(4分)。
(4)从海伦·凯勒的身上,你受到什么启发?(4分)。
课内语段阅读:(22分)①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就是安妮·莎利文老师来到我身边的那一天——1887年3月3日。
②在那个激动人心的下午,从母亲示意的动作以及人们进进出出、忙个不停的迹象中,我猜到会有不寻常的事发生。
我走到大门边,坐在石阶上等待。
温暖的阳光照在我的脸上,我的手指触到了鲜花的叶子,我意识到春天来临了。
一连好几个星期我都感到纳闷和痛苦,感到疲倦和寂寞。
我不能预测未来将带给我什么。
③我感到有人朝我走来,我以为是母亲,就把手伸出去。
忽然,有人拉着我的手,然后把我紧紧搂在怀里。
就是这个人——莎利文老师,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深深地爱着我,向我揭示了一切。
…..④我是通过生活本身开始我的学习生涯的。
起初,我只是个有可能学习的毛坯,是我的老师帮我开了眼界,是我这块毛坯有可能发展进步。
她一来到我的身边,就给我带来爱,带来欢乐,给我的生活增添绚丽的色彩。
她把一切事物的美展现在我的面前,她总是设法使我生活得充实、没满而有价值。
4、概括语段的两层意思(4分)第一层(①—③):。
第二层(第④段):。
5、前三个自然段主要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表达了“我”怎样的心情?(4分)。
6、第四自然段主要用了的表达方式。
(2分)7、为什么说“1887年3月3日”是“我一生中最重要的一天”?(4分)。
8、第二段结尾一句说“我不能预测未来将带给我什么?”从全文来看,莎利文老师给“我”带来了什么?(4分)9、“我是通过生活本身开始我的学习生活的。
起初,我只是个有可能学习的毛坯,是我的老师开了我的眼界,使我这块毛坯有可能发展进步。
”这里,作者说自己“是通过生活本身开始我的学习生活的”含义是什么?“是个有可能学习的毛坯”的含义又是什么?请分别作答。
(4分)。
C 新颖考题集萃卷时间(45分钟)分值(50分)1、辨析形近字,先注音后组词(8分)(1)碎()(2)觅()悴()览()(3)覆()(4)晃()履()恍()2、指出下面句子所运用的描写方法(8分)(1)可是我自己发了脾气,随手把一个新洋娃娃摔得粉碎。
()(2)我的眼眶里充满了泪水,我意识到自己干了错事,我第一次感到后悔和难过。
()(3)我闻着她手上的花,打着手势问:“花的香味是‘爱’吗?” ()(4)周围死一般的沉寂。
树叶开始骚动,然后整个树都在颤抖。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这次艺术节办得栩栩如生,全校师生交口称赞。
B、执法部门要善于虚张声势,使假冒伪劣产品无藏身之地。
C、老师的几句点评,使我茅塞顿开。
D、我们每年都在家乡植树,现在,那里的树已是鳞次栉比,鸟儿也回来了。
4、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个句子。
(4分)例句:友谊,是酷暑里的浓荫,为你挡住似火的骄阳。
仿句:友谊,,。
课外拓展阅读:(28分)盲道上的爱(一)上班的时候,看见同事夏老师正搬走学校门口一辆辆停放在人行道上的自行车。
我走过去,和她一起搬。
我说:车子放的这么乱,的确有碍观瞻。
她冲我笑笑,说那是次要的,主要是侵占了盲道。
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说:“您瞧我,多无知。
”(二)夏老师说:“其实,我也是从无知过来的。
两年前,我女儿视力急剧下降,到医院一检查,医生说视网膜出了问题,告诉我说要有充足的心理准备。
我没听懂,问要有啥充足的心理准备。
医生说,当然是失明了。
我听了差点死过去。
我央求医生说,我女儿才20多岁呀,眼睛看不见怎么行?医生啊,求求你,把我的眼睛抠出来给我女儿吧!那一段时间,我真的是做好了把双眼捐给女儿的充足心理准备。
为了让自己适应失明以后的生活,我开始闭着眼睛拖地抹桌、洗衣做饭。
每当辅导完了晚自习,我就闭上眼睛沿着盲道往家走。
那盲道,也就两砖宽,砖上有八道杠。
一开始,我走的磕磕绊绊的,脚说什么也踩不准那两块砖。
在回家的路上,石头拌倒过我,车子碰破过我,我多想睁开眼睛瞅瞅呀,可一想到有一天我将生活在彻底的黑暗里,我就硬是不叫自己睁眼。
到后来,我在盲道上走熟了,脚竟认得了那八道杠!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之百的盲人了!也就在这个时候,我女儿的眼病居然奇迹般地好了!有天晚上,我们一家人在街上散步,我让女儿解下她的围巾蒙住我的眼睛,我要给她和她爸表演一回走盲道。
结果,我一直顺利地走到了家门口。
解开围巾,看见走在后面的女儿和她爸都哭成泪人儿…….你说,在这一条条盲道上,该发生过多少叫人流泪动心的故事啊。
要是这条人间最苦的道连起码的畅通都不能保证,那不是咱明眼人的耻辱吗?”(三)带着夏老师讲述的故事,我开始深情地关注那条“人间最苦的道”,国内的,国外的,江南的,塞北的……(四)我向每一条畅通的盲道问好,我弯腰捡起盲道上碍脚的石子。
有时候,我一个人走路,就跟自己说:喂,闭上眼睛,你也试着走一回盲道吧。
尽管我的脚不认得那八道杠,但是,那硌脚的感觉那样真切地瞬间从足底传到了心间。
我明白,有一种挂念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
痛与爱纠结着,压迫我的心房。
(五)让那条窄路无障碍地延伸,谢谢你!5、给加点的字注音:(4分)(1)抠出来()(2)磕绊()(3)抹桌()(4)硌脚()6、第一自然段“我不好意思地红了脸”的原因是什么?(3分)。
7、“我真高兴,自己终于可以做个百分之百的盲人了”,这句话有什么深刻地含义?(3分)。
8、夏老师表演走盲道很成功,可“女儿和她爸都哭成泪人儿”,这是为什么?(3分)。
9、作者为什么说盲道是“人间最苦的道”?(3分)。
10、“有一种挂念深深地嵌入了我的生命。
”此句中的“挂念”指的是什么?(3分)。
11、“让那条窄路无障碍地延伸”包含了作者怎样的愿望?(3分)。
12、你为身边的残疾人做过什么或打算做些什么?请把你的真实写在下面。
(3分)。
13、你认为这篇文章的主题是什么?(3分)。
A 基础储备卷:1、(1)zhào;文中指预示将要发生某种事情。
(2)文中读“zuï”;意思是思索,考虑。
(3)nà;因为疑惑而发闷。
(4)huî ;摸不着头脑,搞不清是什么意思。
2、(1)海伦·凯勒;莎利文;她的教师是只教她一个人的家庭教师。
(2)她既是盲人,又是聋哑人。
她认识世界只能用触觉和味觉。
(3)认识事物都有名称;体验大自然;认识抽象名词。
3、(1)1887年3月3日的下午,正值美好的春天;她从人们进进出出忙个不停的迹象猜到会有不寻常的事情发生。
她坐在大门边的石阶上等待。
忽然,有一个人拉着她的手,然后紧紧把她搂在怀里;就是这位老师给她开了眼界,向她揭示了生活中的一切,给她带来爱,带来欢乐,给她的生活增添了绚丽的色彩。
(2)通过实物接触和理解教法,教会海伦认识具体事物和抽象事物,认识自然界;用自己的爱心与耐心更能激发学生的潜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3)有极大的耐心和爱心,有良好的教学方法;例如:“把我紧紧搂在怀里”体现她的爱心;“莎利文老师很耐心地教我”“莎利文老师并没有责怪我,而是耐心和蔼地指出我的错误”等句子体现她的耐心。
4、海伦·凯勒(1880—1968),美国作家、教育家。
出生后不久因病导致哑巴失明,后来耳朵也聋了,但她在莎利文老师的教育下,以自己顽强的毅力终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
也是全世界学习的典范。
B 综合提升卷1、B2、(1)老师把海伦·凯勒搂抱着,表现了老师对海伦·凯勒的爱心是发自内心的;(2)海伦·凯勒在受到惊吓后紧紧地抱着老师,感到无比的塌实。
(3)通过触摸和感受去认识自然界的方法(或学习语言的方法)。
3、(1)莎利文老师从她身边的具体的物——旧的洋娃娃,让物和表示此物名称的字母建立起联系。
为让她形成词的概念,老师又用新的洋娃娃和词再次联系。
接着又用对水的触觉形成“水”这一词的概念,终于让她学会了母亲、父亲、姐妹、老师等词的概念。
老师让她学会了语言的基础——词。
(2)莎利文老师把她带到大自然中,运用她的触觉、嗅觉,以及学到的词汇,使她在头脑中形成特有的形象。
有一次,莎利文老师让她坐在树上等候老师回去取午饭,突然天气变化,暴风雨来临,在她最危急的时刻,老师来了,帮她回到地上。
这件事使她懂得了大自然不总是对人微笑,给人仁慈。
这使她有了思想——运用词汇的思考。
(3)老师指给她“爱”在心里,她不理解;花香是“爱”吗?不是,“温暖”是爱吗?不是。
当她穿错袜子的时候,老师请她“思考”。
老师运用比喻:“你不能摸到云,但你会感觉到雨。
”使她懂得了爱是一种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