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一上学期月考地理试卷(12月份)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21题;共76分)1. (2分)该图中心表示南极,阴影区为3月22日,非阴影区为3月21日,据此回答。
此时下列地区的时间是()A . SA的地方时是3月22日24时B . SB的地方时是3月21日24时C . 北京时间为3月22日12时D . 伦敦时间为3月21日6时2. (4分) (2016高二上·张家口期中)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上述图中纬度相同的四地,昼夜温差最小的是()A . aB . bC . cD . d(2)导致上题中昼夜温差最小的作用是()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吸收作用③大气的保温作用④地面的辐射作用A . ①②B . ③④C . ①③D . ②④3. (2分) (2013高一上·桓台月考) 如图的天气系统中,能形成我国东南沿海夏秋季台风天气的是()A .B .C .D .4. (2分)下列关于全球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A . 西风带影响的内陆地区降水丰富B . 副热带高气压带影响的地区气温较低C . 信风带影响的地区降水都比较多D . 季风影响的地区降水季节变化较大5. (2分)终年受一种气压带影响的气候类型是()A . 热带雨林气候B . 温带海洋性气候C . 温带季风气候D . 地中海气候6. (6分) (2020高二上·遂宁期末) 长江三峡自西向东由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组成,是我国著名的水文地质景观,举世闻名的三峡工程位于西陵峡东段。
雄伟壮观的瞿塘峡“夔门”景观(下图)是石灰岩山体被江水从中切穿而形成。
正午前后,巫峡常常江风带雨,云蒸雾绕。
乘船游历其中,宛若在山水画中穿行。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以下地理景观与瞿塘峡“夔门”成因接近的是()A . 挪威峡湾B . 路南石林C . 新疆魔鬼城D . 华山崖壁(2)图中江面明显低于枯水期水位线,原因可能是()A . 气候干旱,水位偏低B . 农田灌溉用水C . 汛期防洪,库区泄水D . 水力发电,耗水量大(3)“正午前后,巫峡常常江风带雨,云蒸雾绕”,与此现象成因无关的是()A . 山高谷深B . 水汽充沛C . 对流旺盛D . 水流湍急7. (4分) (2019高二下·阜阳开学考) 读某大洋冬季浮冰(漂浮的冰块)南界分布图和甲岛上的冰尘(混合了冰和水的黑色尘埃)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冬季浮冰界线a段偏南的主要原因是()A . 暖流①温度低B . 寒流①势力强C . 寒流②温度低D . 暖流③温度高(2)关于甲岛上冰尘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A . 增强太阳辐射的吸收,加速全球变暖B . 减弱太阳辐射的吸收,减缓全球变暖C . 减弱太阳辐射的反射,减缓全球变暖D . 增强太阳辐射的反射,加速全球变暖8. (6分) (2018高二下·新化开学考)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和M地区气候资料图,山地M一侧的山坡为西侧。
回答下列问题。
(1)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A . 该海域洋流对沿岸有降温减湿的作用B . 7月M地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C . M地区的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D . 1月M地区受来自海洋气流的影响(2) M一侧同一自然带的高度比另一侧高,原因最有可能是()A . M侧是阳坡,热量条件好B . M侧是阴坡,热量相对较低C . M侧是背风坡,降水较少D . M侧是迎风坡,降水丰富(3)图中非地带性沙漠形成的主导因素是()A . 洋流B . 地形C . 海陆分布D . 降水9. (4分) (2017高三上·辽宁模拟) 下图是我国某地区一条河流受三种不同水体补给而形成的全年流量曲线图。
读图,完成问题。
(1)关于河流补给水的说法,正确的是()A . ①是雨水B . ②是高山冰雪融水C . ③是地下水D . 积雪融水是主要补给(2)由统计资料可知()A . 曲线a是修坝前测得的径流量年变化B . 河流有两次汛期且都与气温有关C . 该河流位于华北地区D . 河流含沙量小,有结冰期10. (2分) (2017高二下·徐州月考) 下列对下图的分析,正确的是()①a~d环节联系了地球的各个圈层②b环节直接为陆地降水输送大量水汽③c环节对陆地淡水资源更新有重要意义④d环节水量受地表植被条件影响不大A . ①②B . ②③C . ③④D . ①④11. (4分) (2019高三上·江苏期中) 下图中①②③④线段均为该大洋中的洋流。
读图完成下列题。
(1)若②③洋流流向刚好相反时,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 . 印度半岛为炎热干燥的季节B . 马六甲海峡海水由东南向西北流C . ①洋流所在海区垂直方向上的上升流较强盛D . ②洋流形成的主要动力为盛行西风(2) 7月份①洋流所在海区经常出现浓雾,有关其成因叙述正确的是()①7月气温较高,蒸发旺盛,海域上空水汽充足;②7月份该海域中有寒流经过,降温促使空气中水汽达到过饱和状态;③7月份该海域中有暖流经过,故水温较高,蒸发旺盛,海域上空水汽充足;④7月份该地有向岸风,垂直方向上升流较强盛,故水平方向有寒流经过;A . ①③B . ②④C . ①②D . ①②④12. (2分) (2017高一下·宜昌月考) 下图中,①②③④所示的洋流中,对沿岸气候产生明显增湿作用的是A . ①B . ②C . ③D . ④13. (2分) 2008年10月7日重庆晚报报道,自7月以来,在巴西东北部接近赤道的几个州的海滩上陆续出现了企鹅的身影,由于不适应气候,它们中的大多数非常虚弱。
巴西环保组织立即对它们进行了抢救和保护,还动用飞机将企鹅运到东南部的海滩,准备让企鹅乘洋流回到南极洲的家乡。
下图为南美洲简图,图中阴影部分是此次大量出现企鹅的海滩。
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 . 图中洋流②为南赤道暖流B . ④处形成热带沙漠气候与①洋流的降温减湿有关C . ①海域形成的大渔场与北海渔场的成因相同D . ③为巴西暖流,企鹅到巴西东南部海区可顺此洋流回到南极14. (2分) (2016高一下·安庆期中) 2011年日本核泄漏事件是否会对中国产生影响呢?据专家分析,基本上没有太大影响.整个东亚的洋流流向总体上是自南向北,即使在极端状况下,污染强烈到能够扩散到整个太平洋,顺大洋环流又流回中国沿海的几率也非常微小.读“亚洲东部部分海域洋流流向示意图”,回答.材料中提到的“即使在极端状况下,污染强烈到能够扩散到整个太平洋,顺大洋环流又流回中国沿海的几率也非常微小”中的大洋环流是指()A . 顺时针流动的中低纬度大洋环流B . 顺时针流动的中高纬度大洋环流C . 逆时针流动的中低纬度大洋环流D . 逆时针流动的中高纬度大洋环流15. (6分) (2018高二下·南宁期中) 下图为世界某区域图,箭头示意1月和7月风向,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 . 实线表示1月风向,其形成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B . 实线表示7月风向,其形成与气压带、风带移动有关C . 虚线表示1月风向,经过红海,补充大量水汽D . 虚线表示7月风向,来自内陆,携带水汽多(2)造成M,N两地降水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 . 地形B . 洋流C . 海陆位置D . 大气环流(3)图中渔场的形成原因是()A . 冬季水温低,冷水鱼聚集B . 夏季盛行离岸风,海水上涌C . 寒暖流交汇,饵料丰富D . 地表径流量大,营养物质丰富16. (6分) (2020高三下·柳州开学考) 海洋占据了地球表面积的70.8%,到达地表的太阳辐射约有80%被海洋所吸收。
下图是北大西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年总值(×0.484w/m)分布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海洋向大气输送热量的最主要方式是()A . 海面短波辐射B . 海气之间对流C . 蒸发潜热输送D . 洋流热量输送(2)影响20°N沿线数值分布差异的是()A . 太阳辐射B . 洋流分布C . 陆地面积D . 大气运动(3)数值为0或负值的海区()A . 鱼类稀少B . 盛行西风C . 多雾少雨D . 海水下沉17. (2分)右图为太平洋局部洋流模式图,a、b代表两股不同性质的洋流,据图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 受a洋流影响,沿岸地区降温减湿B . 甲区有世界著名渔场分布C . 受b洋流影响,沿岸地区增温增湿D . 丙处有世界著名渔场18. (6分) (2017高二下·济南期中) 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如果该图为大气环流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 . E处气温比H处高B . F处气压比G处低C . 气流②自南向北运动D . E处的高度可达120千米(2)如果该图为海陆间水循环模式,S线代表地球表面,则()A . 环节①参与地表淡水资源的补给B . 环节②是陆地自然带形成的基础C . 环节③表示植物蒸腾作用D . 环节④的运动距离与下垫面无关(3)如果该图为中低纬洋流分布图,S线代表纬线,则()A . 洋流①对沿岸气候有降温、减湿作用B . 洋流②为西风漂流C . 洋流③对沿岸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D . 洋流④表示北赤道暖流19. (4分) (2018高二下·连云港期末)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示地区沿岸甲处洋流()A . 是在西南风影响下形成B . 使向南的海轮航行速度加快C . 造成沿海地区气温升高D . 流经海区等温线向北凸(2)甲、乙两地的海水性质差异及成因说法正确的是()A . 甲地的纬度较低,甲水温较乙高B . 乙地有暖流流经,乙水温较甲高C . 甲地有河流汇入,甲盐度较乙低D . 乙地蒸发量较大,乙盐度较甲高20. (6分) (2018高二下·应县期末) 坡面侵蚀是指在坡面上发生的一切侵蚀现象。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坡度与侵蚀强度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A . 坡度20°时,坡面侵蚀强度最大B . 坡度在20°—4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增加得最快C . 坡度在40°左右,坡面侵蚀强度最大D . 坡度越大,坡面侵蚀强度越大(2)坡度在40°—90°,坡面侵蚀强度随坡度的增加而减小,其原因是()A . 植被破坏的程度较轻B . 降水量少,且强度小C . 坡面径流流速小D . 受雨面积减小,使坡面径流量减小(3)鱼鳞坑是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防治水土流失的一种方式,它能够拦截地面径流,起到保持水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