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心电图基础知识八制行医学诊断学临床技能操作精品PPT课件
心电图基础知识八制行医学诊断学临床技能操作精品PPT课件
心电图是如 何产生的?
正常图形是怎样 的?异常呢?
怎样与 病人相 连的?
心电发生的原理和心电向量的概念
Principles and Conceptions
心电活动产生的基本过程
静息状态 —— 心肌细胞膜外具 正电荷,膜内具 负电荷,两侧保 持平衡,无电位 变化。
++++++++
- - - - - - - - K+
Wilson提出把左上 肢,右上肢和左下肢 的三个电位各通过 5000欧姆高电阻, 用导线连接在一点, 称为中心电端
理论和实践均证明, 中心电端的电位在整 个心脏激动过程中的 每一瞬间始终稳定, 接近于零
单极肢体导联
将心电图机的负极 与中心电端连接, 探查电极在连接在 人体的左上肢,右 上肢或左下肢,分 别得出左上肢单极 导联(VL)、右上 肢单极导联(VR) 和左下肢单极导联 (VF)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复极方向
电偶方向
除极方向与电流的关系
-+ 除极方向
心脏电位强度的相关因素
与心肌细胞数量成正比 与电极位置和心肌细胞间的距离成反比 与电极的方位和心肌除极的方向所构成的角度
加压单极肢体导联
Gold-berger提出在 描记某一肢体的单极 导联心电图时,将该 肢体与中心电端相连 接的高电阻断开,这 样就可使心电图波形 的振幅增加50%,这 种导联方式称为加压 单极肢体导联
图形
胸导联
亦是一种单极导联, 把探查电极放置在胸 前的一定部位,这就 是单极胸导联
导联位置
心电图测量--各波时距的测量
自波形起点的内缘开始, 至波形终点内缘
向上的波从基线的下缘 开始上升处量到终点
向下的波则从基线上缘 开始下降处量到终点
心率的测量
测量若干个(5个以 上)P—P或R—R 间隔,求平均数
用下列公式计算出 心率
心率(次/分)=
60
P—P或R—R(s)
间期的测量
P-R间期 Q-T间期
位置
Ⅱ导联:左下 肢电极与心电 图机的正极端 相连,右上肢 电极与负极端 相连
位置
Ⅲ导联:将左 下肢与心电图 机的正极端相 连,左上肢电 极与负极端相 联
图形
单极导联
单极导联:心电图机的负极接在中心 电端上(无干电极),把探查电极接 在人体任一点上,就可以测得该点的 电位变化。
中心电端(零电位)
标准导联的导联轴 可以画一个等边三角 形来表示
六轴系统
胸导联的导联轴
心电图产生的原理 检测电极方位与心肌除极波形方向的关系
图形
心电图的测量方法
时间、电压的测量 各波形的测量 平均心电轴
心电图各波段组成、命名和意义
3个波
P波 QRS波 T波
2个段
P—R段 ST段
2个间期
心电向量 瞬时综合心电向量
立体心电向量环第一次投影 平面心电向量环第二次投影
心电图
归纳
导联系统
Lead System
心电图导联
将电极置于人体 的任何两点并用 导线与心电图机 连接,这种连接 方式和装置称为 心电图导联
标准导联
亦称双极肢体导联,反映两个肢体之间 的电位差
位置
Ⅰ导联:左上 肢电极与心电 图机的正极端 相连,右上肢 电极与负极端 相连
有关,夹角越大,电位越弱
心电向量
由心脏所产生的心电位变化不仅具有量 值,而且还具有方向性,故称心电向量。
综合心电向量:对多个心电向量进行综合 处理。
合成方法
瞬时综合心电向量
代表一瞬间无数 心肌细胞电活动 的总合情况。
心电向量环
P向量环 QRS环 T环
立体空间向量环
心肌细胞极化 电偶
内外离子的流动,使
+- +- +- +- +- +- +- +-
膜外变负,膜内变正。
-+
▪电偶的方向:电偶正极所 指的方向
除极方向
电偶方向
心电活动产生的基本过程
复极化——心肌细胞 完成除极后,经多种 离子后续移动及离子 泵的耗能调整,使心 肌细胞恢复到细胞膜 外呈正电荷,膜内呈 负电荷,恢复到静息 电位水平。
心电图图形
心电图的临床意义
对于各种心律失常、传导阻滞的诊断有肯定价值 特征性心电图改变以及演变是诊断心肌梗死的可靠
和实用方法 有助于心肌受损、供血不足、心包炎、药物和电解
质紊乱等诊断 可提示心脏房室肥大 用于监测危重病人、外科手术、麻醉、心导管检查
等以及航天、登山运动员的心脏情况
注意:心电图不是万能的!!
P—R间期 Q—T间期
心电图测量--时间、电压的测量
1.心电图记录纸是一种 1mm X 1mm的方格坐标 记录纸 横坐标代表时间 每一小格为lmm相当于 0.04s,5小格为0.2s
心电图测量--时间、电压的测量
纵坐标代表电压 lmV 的 定 标 电 压 , 正
好能将心电记录器上 的描笔上下移动l0mm 一 小 格 为 lmm , 相 当 于0.1mV的电位差 5小格为5mm,相当于 0.5mV。
Vl:胸骨右缘第四肋间隙 V2:胸骨左缘第四肋间隙 V3:V2与V4的连线中点 V4:左锁骨中线第五肋间 V5:左腋前线与V4同一水平 V6:左腋中线与V4同一水平
腋中线 腋前线
锁骨中线
V1 V2 V3 V4 V5 V6
导联轴
某一导联正负电极 之间假想的联线, 称为该导联的导联 轴
爱因托芬三角学说
+-
-+
--------
++++++++
心电活动产生的基本过程
除极化——一端的细 胞膜受到一定程度的 刺激,对离子的通透 性发生改变,引起膜
+- +- +- +- +- +- +- +-
+- +- +- +- +- +- +- +-
+- +-
+- +-
Na+ +- +- +- +- +- +- +- +-
检测方法
各波高度和深度的测量
测量向上的波高度时,从等电位线上缘垂直量至波形的顶端 测量向下的波的深度时,从等电位线下缘垂直量到该波的最
低处。 所测量的振幅可以mm(一小格)计。
平均心电轴的检测和意义
平均心电轴:将心房 除极,心室除极与复 极过程中产生的多个 瞬间综合心电向量, 各自再综合成一个主 轴向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