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摘要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由文化相近、体制相同、水平相似的地理近邻国家建立区域经贸合作组织,促使资本、技术、劳动、信息、劳务和商品的自由流动和有效配置。
它以牺牲一定的国家主权为代价,以期获得更多的比较成本收益和社会经济福利,直至形成区域内统一的经贸政策和经济体制。
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客观必然趋势,它对国际政治、世界经济及社会发展有着越来越大的影响和作用。
本文在阐述区域经济一体化在最近二三十年来,结合当前的国际形势,区域经济出现的新的特点,在此大环境的影响下,中国应该怎样去适应新形势下的世界经济区域化。
关键词区域经济一体化国际贸易引言………………………………………………………………………1、新形势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特点…………………………1.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其原因…………………1.2世界经济区域一体化的新阶段,新特点……………………………1.3区域经济一体的实践,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以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发展概况……………………………………………………………2、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2.1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贸易的积极影响………………………………2.2经济一体化对世界经济贸易的消极影响………………………………3、区域经济一体化对中国的影响………………………………………4、中国与国际区域经济的合作…………………………………………5、结束语…………………………………………………………………6、参考资料………………………………………………………………7、英文摘要………………………………………………………………区域经济一体化已成为国际经济关系中引人注目的趋势之一,但国内外对经济一体化尚无统一定义。
"经济一体化"这个词语的使用是近年出现的。
据专家考证,在1942年以前一次也没有被使用过。
到1950年,经济学家开始将其定义为单独的经济整合为较大的经济的一种状态或过程。
也有人将一体化描述为一种多国经济区域的形成,在这个多国经济区域内,贸易壁垒被削弱或消除,生产要素趋于自由流动。
所谓“区域”是指一个能够进行多边经济合作的地理范围,这一范围往往大于一个主权国家的地理范围。
根据经济地理的观点,世界可以分为许多地带,并由各个具有不同经济特色的地区组成。
但这些经济地区同国家地区并非总是同一区域。
为了调和两种地区之间的关系,主张同一地区同其他地区不同的特殊条件,消除国境造成的经济交往中的障碍,就出现了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设想。
经济的一体化是一体化组织的基础,一体化组织则是在契约上和组织上把一体化的成就固定下来。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球涌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新浪潮。
这股新浪潮推进之迅速,合作之深入,内容之广泛,机制之灵活,形式之多样,都是前所未有的。
此轮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不仅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特点,而且反映了世界多极化曲折发展的新趋势。
新形势下区域经济一体化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财经学院08级国本一班郝阳阳学号:1085086181、新形势下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及特点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一个重要的世界政治、经济现象。
但是国际经济学界对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定义上午统一认识。
1.1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一、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早在20世纪40年代末期就已出现,但在以后的二三十年里大部分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进展缓慢,一直到了20世纪80年代经济一体化才呈现出重新高涨的势头,在此以后,新出现了众多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如雨后春笋般地在全球涌现,形成了一股强劲的新浪潮。
这股新浪潮推进之迅速,合作之深入,内容之广泛,机制之灵活,形式之多样,都是前所未有的。
此轮区域经济一体化浪潮不仅反映了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新特点,而且反映了世界多极化曲折发展的新趋势。
FTA 特别是双边自由贸易迅速发展,意味着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某些新的重要的变化。
首先,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不仅有多国经济联合和多国经济一体化,而且还有两国经济联合和两国经济一体化,出现了区域内国家经济联合、一体化和两国间经济联合、一体化同时发展、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其次,更为重要的是,经济一体化不仅有区域内国家的经济一体化,而且还有跨地区国家的经济一体化,出现了区域内经济一体化和全球范围内经济一体化同时发展、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很明显,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的新阶段与双边自由贸易迅速发展密切相关。
从这个意义上,可说世界经济区域化、一体化进入了以双边自由贸易为主的新阶段。
1、到了20世纪90年代,区域经济一体化已形成不可阻挡的潮流,迅速席卷全球。
据统计,目前全世界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已超过100个,在20世纪70年代时,还仅有28个,到80年代时增加到32个,90年代中期已超过40个,可见,其中的60%是90年代中期以后建立的。
有些区域经济组织互相重叠,或者大区域组织包容次区域组织,关系错综复杂。
2、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亚太经合组织”中则包括了“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这样的区域化组织。
虽然发达国家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数目虽不多,但其建立的时间往往比较早,发展得比较成熟,尤其是发达国家经济实力雄厚,其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影响力也就大,这就使经济落后的发展中国家感受到某种压力,使它们感受到排挤的威胁。
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越是增多,越是发展,那些尚未加入区域化组织的被排除在外的国家和地区的压力就越大,也就更加促使它们纷纷加入,或纷纷建立自己的区域经济组织。
3、当前,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努力仍有增无减。
由于贸易区中各成员之间拆除所有关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但每个成员有权对非成员设定各自的关税税率:关税同盟也是自由贸易区,但其成员对所有非成员采取共同的对外关税:4、共同市场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高级形式,除拆除成员之间所有贸易和投资壁垒以外。
还允许资本、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通常还要求成员之间在自愿协议的基础上让渡部分主权,建立负责协调和制定共同政策并且管理该组织共同事务的权力机构。
二、区域经济的新特点〔1〕双边自由贸易和区域内自由贸易同时发展、相互促进。
目前,以双边自由贸易为主,双边自由贸易和区域内自由贸易都在迅速发展,形成了双边自由贸易与区域内自由贸易同时发展、相互促进的新局面。
其中,区域内自由贸易为双边自由贸易的发展开辟了道路,指引了方向,而双边自由贸易作为多边自由贸易的补充和推动,则使区域内自由贸易的时机和条件日臻成熟。
其中中国与东盟十国组建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缩写CAFTA)于2010年1月1日贸易区正式全面启动。
自贸区建成后,东盟和中国的贸易占到世界贸易的13%,成为一个涵盖11个国家、19亿人口、GDP达6万亿美元的巨大经济体,是目前世界人口最多的自贸区,也是发展中国家间最大的自贸区。
(2)多层次双边自由贸易相互促进,同时发展。
双边自由贸易不仅是两国缔结FTA,而且也包括经济联合组织与一个国家缔结FTA。
因此,就出现了多层次双边自由贸易相互促进、同时发展的局面。
例如,目前美国和日本都是以最终与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为目标,优先与东亚各国缔结FTA或EPA〔经济连携协定〕,并且把与东亚各国缔结FTA或EPA,作为与东盟缔结FTA或EPA的准备和过渡。
(3)超越了传统FTA的界限。
与以往的FTA主要是废除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相比,近年来新缔结的FTA大都涉及到了广泛领域的经济合作。
以中新FTA为例,它不仅包括两国间的贸易投资自由化,而且还涉及到了货物贸易、海关程序、贸易救济、技术性贸易壁垒及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服务贸易、自然人移动、投资、经济合作、争端解决等诸多方面的合作。
此外,《协议》还强调,双方将在贸易投资促进、旅游合作、促进中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人力资源开发和中国企业“走出去”等方面加强合作。
(4)易于达成协议。
尽管新缔结FTA所涉及的领域很广,但由于谈判者只有当事国双方,因此就易于达成协议。
以日新EPA为例,谈判中双方在农产品自由贸易方面曾有很大的分歧,日本因国内“农林族”的压力,并没有做出任何让步,只不过是同意把实际上已经零税率的品目实行了“自由化”,近2000个品目的农水产品进口关税仍原封未动。
尽管如此,但由于新加坡不出口农产品,因此谈判比较顺利,从2001年1月开始谈判,10月就达成了协议。
其他FTA的谈判大多数也很顺利。
例如,2000年缔结的美约FTA和EFTA-墨西哥FTA,其谈判时间都不足5个月。
(5)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国际分工更加深入自从世界市场形成以后,它就不断扩大。
第一是商品市场的扩大,这表现在世界贸易额的迅速增长上。
“200年世界贸易额为6.2万亿美元,到2008年,世界贸易额就突破了15万亿美元。
第二,金融市场以惊人速度扩张。
国际贸易的增长,必然导致国际金融业务规模的扩大,但更重要的表现是国际间短期资本直接投资规模的迅速增长,其速度大大超过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速度,据联合国《世界投资报告》提供的资料,2000年世界对外直接投资额为1.3万亿美元,2008年世界直接投资额达1.8万亿美元。
”而贸易和投资是衡量经济一体化程度的两项最重要的指标。
同时,国际劳动分工也在不断的深化。
战前,国际分工以垂直分工为主,这是一种不等价交换。
战后,就发展中国家看,随着民族经济的发展,其产业结构不断多样化,出口的初级产品占全部出口额的比重仅为40%左右。
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分工更多地表现为一种水平国际分工。
同时,发达国家之间水平分工也进一步深化。
(6)以科学技术进步为动力源泉,引领世界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作用早已被历史所证实。
20世纪90年代,信息高速公路使全球网络联为一体,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大市场得以形成。
新兴的物流业取代传统的交通运输成为一体化中的关键环节,电子商务(EC)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与现代经济贸易活动结合的产物,已经成为人类跨入知识经济新纪元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所建立的虚拟市场允许全球范围内大中小企业共同参与、费用低廉、24小时不问断运营,使整个世界变成了“地球村”。
知识经济是在世界经济一体化条件下的经济。
高技术产业是知识经济的标志性产业,较之以前钢铁、机械和纺织等产业不同,其领域十分广阔。
仅以信息科学技术为例,任何国家都不可能在芯片技术、光纤技术、网络技术和软件技术以及其他层出不穷的高新技术中全面领先,只有充分利用自己的智力资源,“有所为,有所不为”,才能在世界大市场中获得比较利益,成为世界经济一体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是冷战以后世界多极格局的经济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