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竞赛数学教程数论专题.doc

竞赛数学教程数论专题.doc

数论数论素有“数学皇后”的美称。

由于其形式简单,意义明确,所用知识不多而又富于技巧性,千姿百态,灵活多样。

有人曾说:“用以发现数学天才,在初等数学中再也没有比数论更好的课程了。

”因此在理念的国内外数学竞赛中,几乎都离不开数论问题,使之成为竞赛数学的一大重要内容。

1. 基本内容竞赛数学中的数论问题主要有:(1)整除性问题;(2)数性的判断(如奇偶性、互质性、质数、合数、完全平方数等);(3)余数问题;(4)整数的分解与分拆;(5)不定方程问题;(6)与高斯函数[]x有关的问题。

有关的基本知识:关于奇数和偶数有如下性质:奇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两个数之和是奇(偶)数,则这两个数的奇偶性相反(同).若干个整数之和为奇数,则这些数中必有奇数,且奇数的个数为奇数个;若干个整数之和为偶数,则这些数中若有奇数,奇数的个数必为偶数个.奇数g奇数=奇数;奇数g偶数=偶数;偶数g偶数=偶数.若干个整数之积为奇数,则这些数必为奇数;若干个整数之积为偶数,则这些数中至少有一个偶数.若a是整数,则a与a有相同的奇偶性;若a、b是整数,则a b-奇偶性+与a b相同。

关于整数的整除性:设,,a b c是整数,则○1a a;○2若,a b b c,则a c;○3若,a b b c,则对任意整数,m n,+.有a bm cn若在等式11m ni i i i a b ===∑∑中,除某一项外,其余各项都能被c 整除,则这一项也能被c整除.若(,)1a b =,且a bc ,则a c .若(,)1a b =,且,a b b c ,则ab c .设p 是素数,若p ab ,则p a 或p b .关于同余:若0(mod )a m ≡,则m a .(mod )a b m ≡⇔,a b 分别被m 除,余数相同.同余具有反身性:(mod )a a m ≡、对称性:若(mod )a b m ≡,则(mod )b a m ≡、传递性:若,(mod )a b b c m ≡≡,则(mod )a c m ≡.2. 方法评析数论问题综合性强,以极少的知识就可生出无穷的变化。

因此数论问题的方法多样,技巧性高,富于创造性和灵活性。

在竞赛数学中,解决数论问题的常用方法有因式分解法、估值法、调整法、构造法、反证法、奇偶分析法等等。

2.1 因式(数)分解例1 证明无穷数列10001,100010001,……中没有素数。

证明:设11000100011n n a =L 1442443个,则4484(1)41011101010=101n n n a --=++++-L 当n 为偶数,设2n k =,888484101(10)1101=101101101k k n a ---=---g 所以n a 为合数。

当n 为奇数,设2+1n k =,42+1221221422101101101==101101101k k k n a ++--+--+g ()()()所以n a 为合数。

评析:对n 分奇偶,分情况讨论,问题变得清晰易证。

同时注意,若n 为奇数时,n n x y +可分解因式。

例2 证明对任意整数1n >,44n n +不是素数。

证明:当n 为偶数时,44n n +为偶数,所以44n n +为合数;当n 为奇数,设21n k =+,则4421444=44(2)n k k n n n +++=+g422422222222222=4(2)4(2)4(2)[2(2)]4(2)[2(2)22][2(2)22]k k k k k k k k k n n n n n n n n n ++-=+-=++⋅+-⋅g g所以44n n +为合数。

评析:对n 适时地进行奇偶性讨论,不失为一种证明思路。

同时应注意,44x y +可作因式分解。

例3 设正整数,,,a b c d 满足ab cd =。

证明:a b c d +++不是素数。

证明:由于ab cd =,则设a d u c b v==,其中(,)1u v =,则 ,,a pu c pv d qu b qv==== 故=()()()()a b c d pu qv pv qu p u v q u v p q u v ++++++=+++=++所以为合数。

评析:此题中采用方法可扩展如下: 若a d c b=,不妨设gcd(,),gcd(,)a c s d b t ==,则 1111,,a a s c c sb d t b b t====,且1111gcd(,)gcd(,)1a c d b ==由于 1111a s d t c s b t =,所以1111a d cb =,即1111=a bcd 所以11111,gcd(,)1a d c a c =,故11a d 。

同理可证11d a ,所以11=a d同理可得11=c b例4 证明:若正整数,a b 满足2223a a b b +=+,则a b -和221a b ++都是完全平方数。

证明: 因22222a b a b b -+-=,即2()(221)a b a b b -++=故只需证a b -和221a b ++互质。

设gc (,221)d a b a b d -++=,即证1d = 则,221d a b d a b -++ 由于22d b ,所以d b ,又d a b -,则d a 。

所以1d ,故1d =得证。

故a b -和221a b ++互质,所以a b -和221a b ++都是完全平方数。

评析:有时,适当的因式分解可以使问题简化,以证得结论。

例5 一个正整数,加上100为一个完全平方数,若加上168则为另一个完全平方数,求这个数。

解:设这个数为x ,则22100168x a x b⎧+=⎪⎨+=⎪⎩ 其中,a b N ∈ (注:限定正的可减少讨论)。

故2()()217b a b a -+=⋅,从而b a -与b a +则等于把2217⋅拆开的因数1、2、4、17、34、68.这样就有六种情形。

又由于b a b a -<+,且b a -与b a +同奇偶性,故234b a b a -=⎧⎨+=⎩所以18,16b a ==。

则216100156x =-=。

评析:此题利用平方差公式,再考虑因数分解,便于讨论以确定某些式子的值,最终求得解。

例6 求方程44422222222224x y z x y x z y z ++=+++的全部整数解。

解:对原方程进行变形、因式分解44422222222222424x y z x y x z y z y z ++--+=+222222222222()424(2)(2)24()()()()24x y z y z x y z yz x y z yz y z x y z x y z x y z x -++-=-+++-++-=+++--+--=Q 左边四个括号内奇偶性相同,而32423=⋅为偶数,故括号内每个都为偶数,则应出现42,矛盾。

所以原方程无整数解。

评析:将所有字母项放在一起,进行因式分解,再与另一侧数字项对比讨论,推出矛盾。

例7 证明:两连续正整数之积不能是完全平方数,也不能是完全立方数。

证明:1o 若有两连续正整数之积为完全平方数,设2(1)x x t +=(1,2x t ≥≥),则(,1)(,1)1x x x +==,则x 与1x +均为完全平方数。

故存在正整数,a b 使得22,1x a x b =+=,从而22()()1b a b a b a -=+-=这与2b a +≥矛盾。

所以两连续正整数不能是完全平方数。

2o 若有两连续正整数之积为完全立方数,设3(1)x x t +=(1,2x t ≥≥),则(,1)(,1)1x x x +==,则x 与1x +均为完全立方数。

故存在正整数,a b 使得33,1x a x b =+=,从而3322()()1b a b a b ba a -=-++=这与223b ba a ++≥矛盾。

所以两连续正整数不能是完全平方数。

评析:此题运用因式分解和反证法,分析论证推出矛盾。

2.2 估值法例8 证明方程223y y x x x +=++没有0x ≠的整数解。

证明:对原方程进行变形、因式分解3()(1)y x y x x -++=设gcd(,1)d y x y x =-++,若1d ≠,设p 为d 的素因数,则,1p y x p y x -++ 又23p x ,故p x ,从而p y ,所以1p ,这与p 为素因素矛盾。

gcd(,1)1y x y x ∴-++=∴y x -与1y x ++均为完全立方数。

设33,1y x a y x b -=++=,则由3()(1)y x y x x -++=得,x ab =332221()()21b a ab b a b ba a ab ∴-=+-++=+又0ab x =≠,则 1o 当0ab >时,则210,1ab b a +>-≥2222()()321b a b ba a b ba a ab ab -++≥++>≥+这与22()()21b a b ba a ab -++=+矛盾。

故没有非零整数解。

2o 当0ab <时,则222222()()22()3221b a b ba a b ba a b ba a ab ab ab -++≥++≥-+≥>+ 这与22()()21b a b ba a ab -++=+矛盾。

故没有非零整数解。

评析:因式分解与互素性质相结合,分情况讨论,推出矛盾,题目得证。

例9 在两个相邻的完全平方数2n 与2(1)n +之间任取若干个不同的整数,证明它们中两两乘积互不相同。

证明:只需证明若22(1)n a b c d n <<<<<+则ad bc ≠若ad bc =,则设,,a pu b qu c pv d qv====(见例3),则,q p v u >>,即1,1q p v u ≥+≥+ (1)(1)1d qv p u pu p u =≥++=+++22pu a n p u n⎧=>⎪⎨+≥=>⎪⎩Q 2221(1)d n n n ∴>++=+,矛盾故在两个相邻的完全平方数2n 与2(1)n +之间任取若干个不同的整数,它们中两两乘积互不相同。

评析:与例三的思想方法大同小异,因为它们都利用ad bc =的结论。

例10 求不定方程(1)!1k n n -=-的全部正整数解。

解:当1n =时,无解;当2n =时,121k =-,有1k =;当2n >是,(1)!n -为偶数,n 必为奇数。

1o 当3n =时,231k =-,1k =2o 当5n =时,2451,2k k =-=3o 当5n >时,11(2)!(2)22n n n n ---≤-,12(2)!2n n --g故(1)(2)!n n --,则2(1)1k n n --而1111(11)1(1)(1)(1)k k k k k kk n n n C n C n ---=-+-=-+-++-L 所以21(1)(1)k k n C n ---,则()1n k -,1n k -≤故111(1)!k n n n n --≥->-,与2(1)1k n n --矛盾,则无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