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饲养手册---------王宏鹌鹑的养殖前景鹌鹑是一种古老的鸟类,野生鹌鹑分布广,我国是野鹌鹑的主产地,也是驯养野鹌鹑最早的国家之一。
野生鹑一般年产蛋7~12枚,而家鹑年产蛋280~300枚,合2.4—3公斤,平均产蛋率可达80%以上,每只鹌鹑从出壳到产蛋率50%仅耗料0.75公斤,每天每只仅耗料20—25克,全年耗料9公斤,料蛋比为2.3—2.5:1。
鹌鹑属于特种经济禽类,它具有投资少、生长快、成熟早、产蛋多、耗料少、生产周期短等优点,鹌鹑35日龄开产,按照当前市场行情,每只鹌鹑投资2.7元(包括雏、笼、开产用饲料),而鹌鹑蛋4.4元以上,每斤鹌鹑蛋可获利1.4元以上,可产8-10个月的蛋。
养1千只鸡的地方可以养1万只鹌鹑,按当前市场行情,1千只鸡每天可获利100元而1万只鹌鹑可获利220元左右。
鹌鹑肉营养丰富,含有丰富蛋白质、铁、钙、磷,被誉为野味之珍。
饲养鹌鹑具有较高的综合效益,并且有稳定的市场,鹑蛋、鹑肉均为我国对外出口商品。
目前,国内饲养量仅次于鸡鸭。
饲养鹌鹑有着比鸡更高的经济效益和广阔的发展前景鹌鹑的品种介绍1.日本鹌鹑:母鹌鹑体羽呈栗褐色,头部黑褐色,中央有淡色直纹,背心赤褐色,均匀散布着黄色直条纹和暗色横纹,腹羽色泽较浅。
6周龄开产,年产蛋250~300个。
2.朝鲜鹌鹑:羽毛与日本鹌鹑相似,母鹌鹑重约150克(体形大的重达160~180克)。
母鹌鹑40日龄开产,年产蛋270~280个,平均蛋重12克,蛋壳有斑块或斑点。
3.中国白羽鹌鹑:体型似朝鲜鹌鹑,体羽洁白,偶有黄色条斑,眼粉红色,喙、胫、脚为肉色。
具有自别雌雄配套系的父本。
成年母鹌鹑体重130~140克,40~45日龄开产,平均产蛋率75%~80%,蛋重11.5~13.5克,蛋壳有斑块与斑点,每天每只鹌鹑耗料23~25克。
4.黄羽鹌鹑:由南京农业大学发现并培育成功。
属隐性黄羽。
体羽黄色。
体型、生产性能与朝鲜鹌鹑相似。
但具有伴性遗传特性,为自别雌雄配套系的父本。
鹌鹑的饲养管理鹌鹑一般情况下,按其生理特征一生大致可分为育雏期(0—2周龄);育成期(3—5周龄)到性成熟前永久羽已基本换好,初见蛋;产蛋期(6周龄)至淘汰。
一、准备:鹌鹑的场舍一般可采用和改造原有民房,不用地窗,窗户设在鹑笼以上,避免风直吹鹌鹑,窗户光线不要过强,最好设顶棚距离地面2-2.5米,顶棚上设通风窗,以水泥地面为好,大型鹑场要设计与论证。
鹑笼在舍内的排列有两种:一种是与鹑舍山墙平行;另一种是与鹑舍长轴平行。
一般60平米的雏舍可养1万只鹌鹑。
密度不要过小,以免温度不够。
二、消毒:鹑舍内的地面、墙壁和各种设备都应先进行消毒,场地消毒可用石灰,办公室、宿舍用百毒杀1:200消毒,笼具用1:300配治的菌毒杀消毒液消毒,发生疫情消毒用1:200菌毒杀消毒液喷雾器喷洒。
粪便暂放要用火碱消毒。
进鹑前,还应进行熏蒸消毒。
消毒时要将鹑舍的门窗关闭,所有进出气孔都应堵严。
根据鹑舍的容积,按每立方米28ml福尔马林的比例进行熏蒸消毒。
(有热源时加入等量的水一起加热蒸发,无热源时每立方米28ml福尔马林与28ml温水混合后加入14g高锰酸钾)。
三、笼具准备:可按照图自治笼具:12 60w 30w210m m 450m m700m m 网900m m250只砖2000mm210mm210mm 450mm700mm网900mm 110-120只注:图1 育雏笼图2成鹑笼正面简图 图3成鹑笼侧面简图 图4成鹑笼正面 图2成鹑笼正面图1育雏笼图2成鹑笼正面简图 图3成鹑笼侧面简图图4成鹑笼正面 图5成鹑笼侧面饮水器1、成鹑笼:先钉治长×宽×高=2×0.7×1.5的木架,然后中间分5层钉笼,笼底应有大约15°的坡度。
笼底和侧面应有较密的铁丝网,正面可以较疏的网。
饮水器应用碗式自动饮水器每层两个,用塑料管串在一起,接上水箱。
用塑料食槽,装于笼前。
(见图2、图3、图4、图5)2、雏鹑笼:可用成鹑笼代替。
将成鹑笼去掉食槽,前方垫起,使笼底水平。
利用上面三层育雏,在笼底铺设白布,放上饮水器。
(见图1)四、雏鹌鹑饲养管理雏鹌鹑(0—2周龄)是鹌鹑一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以后搞好生产的基础,为此必须抓好以下工作。
1.保温雏鹌鹑由于腹内卵黄还没有吸收完,神经系统及生理机能还不健全,几乎无调节体温能力。
因此,必须采取保温措施。
热源有多种,如果饲养数量不多,可采用自温育雏即用木箱、纸箱等,内垫软草、旧棉絮等保温物,将雏鹌鹑放入,靠雏鹌鹑自身的体温来维持所需要的温度。
此法适合室温在25℃以上。
有一定规模的饲养场,可采用上面提到的多层育雏笼,利用炉火供热。
总之不论使用何种热源,热源中心温度均要达到40℃,冷了可靠近热源,热了可远离热源,使雏鹌鹑自动调节活动空间。
使用控温育雏设备的温度要求:1—3日龄为39℃,每两天下降一度 (均为参考数)至到30℃。
2.通风与湿度通风的目的是排出舍内有害气体,换新鲜空气,只要育雏室温度能保证,空气越流通越好。
育雏的前阶段(1周龄),相对湿度保持在60%—65%,以人不感到干燥为宜。
稍后(2周龄)由于体温增加,呼吸量及排粪量增加,育雏室内容易潮湿,因而要及时清除粪便,相对湿度55%— 60%为宜。
3.密度密度根据地域季节不同而有差别,另外也可根据鹌鹑大小,强弱进行调剂。
一般每层250只。
4.光照在育雏阶段,除接受自然光照外,还应补充人工光照。
雏鹌鹑的光照,一般采用24小时光照。
在15日龄内,采用60-100瓦的灯泡,舍内灯高1.5-2米,每平方米4瓦,以后可减至1-2瓦即可。
5.饮水与开食1日龄的雏鹌鹑应按强弱分群饲养。
一般健雏体格健壮、体重大、羽毛蓬松、丰满、有光泽、眼大有神、活泼好动、脐部愈合良好,腹部绒毛长而密,喙和脚趾粗壮,无畸形,有光泽。
开食时间一般出壳24小时开食为宜,在开食2小时前饮水,水中加开口药(多维葡萄糖、氧氟沙星)。
可将饲料直接撒在白布上。
5日龄后可将白布缩小一半,将饮水器放在没有白布的地方,并经常清理白布和笼底的粪便。
每天添料6-7次,以不断料为前提。
6.做好预防性投药和其他日常管理工作小型禽类消化器官容积小,一旦发生患病,消化道内食物不多或已无食物,若此时用药反而效果不佳,甚至加速死亡,故在育雏阶段更要作好预防性投药工作,在开食前要注意上呼吸道病,1日龄注意白痢、球虫,4日龄注意球虫病、白痢、禽霍乱、肠炎,10日龄注意新城疫,12日龄注意白痢、球虫病。
饲管人员应随时注意观察雏鹌鹑的状态,检查温度、湿度和通风是否正常。
加料、换水并清扫卫生等。
对死亡雏鹌鹑要剖检,查看各脏器是否正常,检查粪便是否有血、脓等病变,发现异常,尽快找出原因,以利即时采取措施。
五、鹌鹑育成期(3-5周)的饲养管理育雏期结束后,鹌鹑应转到成鹑笼,成鹑笼采用碗式自动饮水器,塑料采食料槽。
(1)离温可根据气候条件逐步离温夏季3日龄后就可离温;冬季一般要到20日龄左右再离温。
离温一定要逐步进行,先试断中午的温度,后断下午的温度,再段上午温度,接着断上半夜,最后下半夜。
离温有个顺序适应过程。
如遇天气骤变,则需继续供温。
(2)转群:鹌鹑转到成鹑笼,多在白天进行,动作要轻缓。
转群前后可在饮水中加电解多维缓解应激。
可将体型较小发育不好的放在上层笼,体型大发育较好的放在下层笼。
(3)密度:每层110-120只。
(4)调教:调教鹌鹑到笼外采食和饮水。
(5)称重:经常给鹌鹑称重,及时调整饲喂方法。
3鹌鹑生长期体重与耗料量六、产蛋期鹌鹑的饲养管理(1)温度:控治在25-30℃(2)湿度:60%左右的相对湿度,在高温与寒冷的时候可适当降低湿度。
(3)光照:可采用自然光加人工光,24小时光照,采用25瓦/10平米。
光照强度要适中,因为光照强度过弱会减弱对丘脑的刺激而减少排卵,影响产蛋率;反之,光照强度过强,常因刺激至受惊,或因兴奋引发争斗,时间过长招致精神疲劳,甚至会发眼病。
灯泡悬挂时要分散,并不呈水平线,而呈上下锯齿状,以照顾到各层次的光源均匀度。
(4)喂料:这阶段饲喂东鹏的A021/A421。
保持不断料,一般晚上多喂些,早上少喂些,中午可以将有料的地方和没料的地方均一下。
(5)安静的环境鹌鹑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笼具的移动,饲管人员的高声说话,异常响声等,都能使鹌鹑受惊而影响产蛋率,按其规律产蛋一般集中在午后及晚8点前,下午3—4点为产蛋高峰。
因此,在这阶段时间最好不要有人走动、添料、捡蛋等动作。
鹌鹑喜欢安静应防止应激,夏季高温时可在饮水中加维生素C 与电解质,以保持食欲。
寒冬增加防寒保温措施。
七、淘汰:到产蛋8个月后鹌鹑的产蛋率和蛋壳质量会有所下降,此时可根据淘汰鹌鹑的价格选择合适的淘汰时机。
4鹌鹑免疫程序鹌鹑疾病防治1.防治鹌鹑新城疫:新城疫是由副粘病毒引起的禽类的传染病。
任何日龄的鹌鹑均可发病。
病鹑精神沉郁,吃料及饮水均下降,羽毛松乱,闭目缩头,翅膀下垂,气喘,张口伸颈呼吸,口角流出多量粘液,嗉囊内积有多量气体和液体,拉黄绿色稀粪,成鹑产蛋率下降,降幅可达50%。
病程稍长者常出现共济失调,头颈歪斜,角弓反张和转圈等神经症状。
剖检病死鹌鹑可见喉头粘液、心冠脂肪出血,气管粘膜充血出血,大小脑有小出血点,腺胃乳头水肿出血,十二指肠卡他性炎症,盲肠扁桃体出血,直肠粘膜出血,肝脾肿大,呈暗褐色,质脆。
根据有无预防接种以及前述临床症状、病理变化,现场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应进行病毒分离。
对新城疫的预防,除杜绝无关人员、车辆入场外,尚需搞好环境卫生及消毒工作,加强饲养管理,增强禽只抗病力。
一般紧急免疫接种后5—7天疫情得到控治。
病死鹑深埋、焚烧。
栏舍彻底消毒。
有时为了控治细菌病的继发感染,可使用抗菌药物。
2.防治鹌鹑大肠杆菌病:鹌鹑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细菌性传染病。
由于大肠杆菌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因此本病发生相当普遍。
本菌革兰氏染色阴性,对外界理化因素抵抗不强,一般常用消毒药物容易将其杀灭。
本病传染来源是患本病的鹌鹑,含有大肠杆菌的排泄物、分泌物污染了饮水、饲料通过消化道感染易感鹌鹑,是本病主要传播模式。
此外本病尚可通过呼吸道、蛋壳穿透以及交配传播。
有学者认为本病尚能经胚胎垂直传播。
任何龄期的鹌鹑均可发病。
病鹑精神不振,羽毛松乱,两翼下垂,离群独处;减食或废食,渴欲增加,常有下痢。
最后站立不稳倒地而死。
病程一般为2—4天。
剖检死、病鹑,主要病变是皮下、肌肉、粘膜及内脏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
腺胃粘膜充血,个别出血。
小肠呈出血性卡他性炎。
个别病例心冠脂肪有小点出血。
最为特征性的病变是肝表面被覆一层纤维素性薄膜;心包积有多量淡黄色液体,严重者充满纤维素性物,将心包膜与心脏粘连,整个心脏外观如发霉样;腹腔常有鸡蛋花样零碎片段的纤维素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