鹌鹑传染性疫病(18种)鹌鹑常见疾病有传染病(新城疫、马立克病、传染性支气管炎、溃疡性肠炎、慢性呼吸道病、鹌鹑痘、鹑白痢、伤寒、鹑巴氏杆菌病、大肠杆菌病、葡萄球菌病、曲霉菌病、白喉病、传染性鼻炎、传染性法氏囊病、绿脓杆菌病、禽流感),寄生虫病(球虫病、隐孢子虫病、羽虱、石灰脚病) ,营养代谢性疾病(维生素A缺乏病,维生素B1、B2、B3以及维生素D、E缺乏症),普通病(胃肠炎、脱肛)等。
1 .新城疫新城疫又称亚洲鸡瘟,是一种烈性传染病,主要侵害鸡、火鸡、鹌鹑和雏鸡等,常给生产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
新城疫是由新城疫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可通过空气、昆虫、人员和伺料,经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鹑体,迅速传播。
不同日龄的鹌鹑均可发病,死亡率高达 50 %。
随着日龄的增加,机体对该病的抵抗力增强,发病率降低,死亡率在 10 %左右。
[临床症状] 病鹑食欲减退,精神不振,缩头呆卧。
产蛋率下降,蛋壳颜色变白,软壳蛋增多,拉绿色或白色稀便。
成年鹌鹑出现扭头、歪颈、转圈、瘫痪、观星、张口伸颈等神经症状。
有时会出现不明症状的突然死亡,死亡率高,但成活的鹌鹑大群精神状态不错。
雏鹑头向后背,或偏瘫,呼吸声音异常。
一般 2 一 6 天死亡,慢性的可存活10-30天,也有的个体能存活更长时间。
[剖检变化]腺胃乳头及粘膜出血,心肌、心脏脂肪出血,盲肠扁桃体出血,肠扁桃体出血,小肠有斑状和枣核样坏死灶。
「防治]本病无特效治疗药物,中草药对慢性病有一定的疗效。
新城疫可用抗新城疫高免血清肌肉注射,每只 0 . 5 一 1 毫升;也可用抗新城疫高免蛋黄,每只 1 毫升,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用抗新城疫高免血清和高免蛋黄治愈的鹌鹑,第 7 天用新城疫IV系饮水或滴鼻、点眼。
另外,一种有效的方法是用Lasota 苗,或克隆 30 ,或新城疫IV 系紧急预防接种。
预防本病最好的方法就是按照防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并搞好环境控制和饲养管理。
5 一 7 日龄用 1 月Lasota苗,或新城疫IV 系,或克隆 30 ,或新城疫 II系滴鼻、点眼; 28 一 30 日龄重复免疫 1 次,同时用复合强化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油苗胸部肌肉注射 0 . 5 毫升/只。
190 一 210 日龄再用Lasota VH120 28/86 2 倍量饮水,复合强化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二联油苗接种 1 次。
2 .马立克病马立克病是马立克病毒引起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以肿瘤为特征的危害性很大的传染病。
该病毒通过羽毛传播,也可通过接触传染和饲料传播。
鹑场一旦发生此病很难根除。
病鹑发病 5 个月后排毒, 70 日龄以后才表现症状。
[临床症状] 病鹑呆立缩头闭眼,食欲不振,消瘦,特别是胸肌消耗的只剩皮包骨头。
瘫痪、劈叉,皮肤毛囊肿瘤,拉黄绿色粪便,连续不断地零星死亡。
[剖检变化] 肌肉、内脏、皮肤广泛性肿瘤。
肝、卑肿大,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白色肿瘤。
心脏肌肉有大小不等白色肿瘤。
肾脏肿大,严重者全部呈肿瘤。
卵巢似菜花样肿瘤。
肠道、肠系膜、胰、腺胃、肌胃等肿瘤病变明显,手摸变硬,肠道有时有菜花样肿瘤形成梗阻。
坐骨神经水肿出血。
[防治]幼鹑出壳后24小时内注射液氮苗 CV1988 ,每只雏鹑皮下注射0.2毫升。
注射马立克疫苗对鹌鹑有较高的保护率,但不能保护100%的鹌鹑不发病。
幼鹑对本病易感。
出壳后即使接种了马立克疫苗,但 20 日龄以内如果有马立克病的野毒感染则发病率还很高。
因此加强育雏前、育雏期的消毒和隔离非常重要,也是预防本病发生的关键所在。
3 .传染性支气管炎鹌鹑支气管炎是由一种禽腺病毒引起的急性、高度传染性呼吸道疾病。
该病常发生在雏鹑阶段, 1 月龄以内的最易感,常突然发病,传播速度快,发病率达 100 % ,病死率可超过 50 %。
雏鹑发病,成年后产蛋量会降低 30 %左右。
〔临床症状〕病鹑张口伸颈,呼吸困难,甩头发出怪叫,咳嗽打喷嚏,结膜炎,流泪,有神经症状。
个别鹌鹑突然甩翅挣扎死亡。
〔剖检变化〕鸣管处有干酪样栓塞物堵塞或黏液堵塞,气囊浑浊。
眼结膜发炎,角膜雾状。
鼻窦和眶上窦充血。
成年鹌鹑剖检可见气管下 l / 3 处有出血,鸣管、支气管出血,内有分泌物。
卵巢发育正常,输卵管囊肿或发育不良,无产蛋能力。
〔防治〕主要是接种疫苗。
接种新城疫疫苗时,同时接种传染性支气管炎疫苗。
7 日龄接种 H120 疫苗。
28 一 30 日龄接种 H120疫苗,同时用新城疫和传染性支气管炎油苗肌肉注射,每只 0 . 5 毫升。
本病用中草药煎服或拌料有定的疗效,一般 3 一 5 大可以得到控制。
日前尚无特效药物治疗。
使用中药时,辅以青霉素 5000 单位/只和链霉素 3000 单位/只饮水,每天 2 次,或者用红霉素、强力霉素、高力米先饮水,以防继发感染。
4 .慢性呼吸道病慢性呼吸道病是由败血性支原体引起的传染病,带菌鹌鹑是主要的传染源。
饲养管理条件差、通风不良、湿度大.饲养密度大、卫生条件差等是诱发该病的重要原因。
[临床病症]呼吸声音异常是典型症状。
发病后传播速度快,很短时间内蔓延到全群。
病鹑流泪、流鼻液、咳嗽、羽毛松乱、呼吸困难。
鼻腔充满液体,眼睑肿胀,最后眼部突出,甚至死亡。
本病发病率高,死亡率不高,但严重影响生长发育。
「剖检变化」呼吸道黏膜增厚,鼻腔、气管内有豁液性渗出物。
眼睑、鼻窦内有豆腐渣样物。
胸部、腹部和气囊中有大量灰色、黄色豆腐渣样物质。
[防治]保持舍内空气新鲜、加强通风换气、减少饲养密度是预防本病的有效措施。
冬季寒冷季节应防止贼风和温度忽高忽低对鹌鹑的侵袭。
该病可以在 40 日龄用败血性支原体疫苗预防。
治疗可选用支原净、北里霉素、链霉素、盐酸环丙沙星、强力霉素、强力米先等药物。
具体用法是 5 %的恩诺沙星饮水剂 100 毫升+ 65 千克凉开水(或深井水),连用 5 天。
也可选用百病消、普杀平、呼泻净等药物饮水,均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该病如得不到有效的控制和净化,商品蛋鹑产蛋率会受到很大影响。
环境变化)、认激可诱发该病反复发生。
种鹑还可以通过种蛋将该病传给后代,影响后代的成活率和产蛋性能。
5 .鹌鹑痘鹌鹑痘是由鹌鹑痘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
该病病毒与其他家禽痘病毒不同,主要发生在青年鹑,通过蚊子、黏膜创口感染。
[临床症状]眼肿,流泪,流鼻涕,脸、眼皮无羽区生长一种疣肉状结节,眼睑内充满干酪样渗出物。
呼吸困难,最后死亡。
〔剖检变化〕咽喉部、口腔豁膜有白色不透明的假膜或突起的小结节,然后形成黄色干酪样物堵塞喉头使鹌鹑窒息死亡。
[防治」目前没有鹌鹑痘苗,发现病鹑应立即淘汰、深埋或焚烧。
也可在饲料中加病毒灵,每千克饲料 4 片,连用 3 一 5 天;或用 0 . 2 %的甲紫水溶液饮水 3 一 5 天。
此外,饲料中添加克痘灵等中草药也有一定的疗效。
6 .鹌鹑白喉白喉是嗜血杆菌、芽孢杆菌、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等侵人鼻腔、口腔、咽喉、眼睑等部位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
该病梅雨季节多发、幼鹑多发。
[临床症状]初期眼睛肿,流水样鼻液,流泪,打喷嚏,减食,气短,眼内出现黄色渗出物,口腔私膜出现黄色斑点。
[防治」发现病鹑,立即隔离或淘汰。
用复方新诺明拌料,用量为0.04%,连喂 3 天;或用土霉素( 0 . 4 % )拌料,连用 5 天。
复方泰灭净 0 . 5 %拌料,连用3天。
病鹑用碘酊涂抹,或者用高锰酸钾局部消毒。
7 .鹌鹑的白痢病白痢是由鸡白痢沙门杆菌引起的烈性传染病,对雏鹑危害很大,死亡率高。
该病可垂直传播,也可以水平传播。
[ 临床症状] 病鹑精神不振,缩头怕冷,翅膀下垂,羽毛干燥无光泽,食欲大减,呆立不动,发出连续不断的轻声鸣叫。
病程长的消瘦,手摸似枯柴棒。
拉稀,肛门周围糊有白色黏稠样粪便。
副伤寒的症状与白痢基本相同,但肝脏肿大出血。
[剖检变化]肝脏表面有针尖大小的坏死灶,小肠和十二指肠壁出血严重。
小肠、盲肠上有灰白色坏死灶,泄殖腔内有白色恶臭稀粪。
盲肠有时灰白色硬性结块。
[ 防治]首先应对种鹑群检疫,净化白痢病,检出的阳性鹌鹑严格淘汰,防止垂直传播。
其次应改善育雏环境,让鹌鹑和粪便分离,育雏温度适宜,及时淘汰病雏。
「治疗」饮水中每天添加 3 000单位链毒素/只,连用 5-7天。
同时,在饲料中添加 0 . l%氯霉素原粉,连喂 5天。
也可以在饮水中每天添加 5 000 单位的庆大毒素/只,连用5-7天。
许多药物如痢特灵、氟哌酸、复方新诺明、金霉素、普杀平、百病消、特效白痢净、恩诺沙星、盐酸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对该病都有预防和治疗效果。
8 .伤寒是由鸡伤寒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败血性传染病。
潜伏期 4-5 天。
一般死亡率为 20 %一 50 % ,幼鹑死亡率高。
[ 临床症状]病鹑早期精神不振,离群呆立,继而精神沉郁,羽毛松乱,食欲消失,极度口渴,体温升高,缩颈垂头,翅膀下垂,呼吸困难,或打咯声,排黄绿稀便,肛门周围沾有污粪。
病程约5 天,慢性病程可拖至 2 -3 周。
[病理变化]特征性病变是肝脏肿大 2 一 3 倍,呈现古铜色,表面散有灰白色小斑点。
胆囊扩张,胆汁浓厚。
肠道黏膜发炎,有出血点及小的溃疡灶,小肠病变严重。
带有心包炎或腹膜炎。
卵泡出血、变形或变色。
[防治]可用磺胺喹噁啉和呋喃类药物治疗,在饲料中添加 0 .1 %磺胺喹噁啉,连用 3 一 5 天;或在饲料中添加 0 . 02 %一 0 . 04 %的呋喃唑酮,连用 10 一 15 天,宰前停止用药。
可用疫苗进行预防。
要注意环境的消毒与卫生,加强饲养管理。
9 .鹌鹑的大肠杆菌病大肠杆菌病是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包括急性败血症、脐炎、气囊炎、肝周炎、肠炎、关节炎、肉芽肿和卵黄性腹膜炎等。
该病是一种条件性疾病,改善环境是预防该病发生的有效措施。
大肠杆菌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脐部和皮肤创口感染。
[临床症状] 鹌鹑表现脐部感染变红、大肚子、腹水症、眼炎、呼吸声音异常、败血症、精神萎靡、羽毛散乱、脱肛、拉稀便、关节炎等症状。
[剖检变化 ] 心包炎,心脏表面有白色胶冻样附着物。
心包内有黄色液体。
肝周炎,肝脏表面有绍维膜包裹,似凉皮样。
气囊肠系膜发炎增厚。
肝脏表面有时会有针尖大小的黄白色或灰白色坏死灶。
盲肠内可能有灰白色、白色或灰褐色硬性栓子。
肠道黏膜有火山口样肉芽肿,有时肉芽肿呈现黄豆样大小不等的病变。
[ 防治] 改善舍内通风条件,保证舍内空气新鲜;合理饲养,饲养密度适中。
杜绝使用腐败变质和受霉菌、大肠杆菌污染的饲料。
加强饲养管理,勤刷水槽及饮水器具,使用优质饲料,增强抗病力。
饲料中添加 0 . 3 %的禽窝康或 0 . 4 %的土霉素原粉,饮水中添加氧氟沙星连用 7 天,有良好的疗效。
此外,还可用壮观霉素、速灭沙星、恩诺沙星、氟哌酸和庆大霉素等饮水或拌料。
5 %的恩诺沙星饮水剂 100 毫升+ 65 千克水连续饮用 5天,或每天给予庆大霉素 5 000 单位/只,连续饮用 5 天,都可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