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二次函数知识点总结
一、函数定义与表达式
1.一般式:y = ax^2 + bx + c(a、b、c为常数,a≠0);
2.顶点式:y = a(x - h)^2 + k(a、h、k为常数,a≠0);
3.交点式:y = a(x - x1)(x - x2)(a≠0,x1、x2是抛物线与
x轴两交点的横坐标)。

注意:任何二次函数的解析式都可以化成一般式或顶点式,但并非所有的二次函数都可以写成交点式,只有抛物线与x轴有交点,即b^2 - 4ac≥0时,抛物线的解析式才可以用交点式
表示。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这三种形式可以互相转化。

二、函数图像的性质——抛物线
1)开口方向——二次项系数a
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中,a作为二次项系数,显然
a≠0.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上,a的值越大,开口越小,反
之a的值越小,开口越大;
当a<0时,抛物线开口向下,a的值越小,开口越小,反
之a的值越大,开口越大。

顶点坐标:(h,k)一般式:(-b/2a,-Δ/4a)
总结起来,a决定了抛物线开口的大小和方向,a的正负
决定开口方向,a的大小决定开口的大小。

|a|越大开口就越小,|a|越小开口就越大。

y = 2x^2
y = x^2
y = (1/2)x^2
y = -(1/2)x^2
y = -x^2
y = -2x^2
2)抛物线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为直线x = -b/2a。

对称轴顶点式:x = h
两根式:x = x1、x = x2
3)对称轴位置
一次项系数b和二次项系数a共同决定对称轴的位置。

(“左同右异”)
a与b同号(即ab>0)对称轴在y轴左侧
a与b异号(即ab<0)对称轴在y轴右侧
4)增减性,最大或最小值
当a>0时,在对称轴左侧(当x。

-b/2a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当a -b/2a时),y随着x的增大而增大;
当a>0时,函数有最小值,并且当x = -b/2a时,ymin = -Δ/4a;当a<0时,函数有最大值,并且当x = -b/2a时,ymax = -Δ/4a;
5)常数项c
常数项c决定抛物线与y轴交点。

抛物线与y轴交于(0,c)。

6)a、b、c符号判别
二次函数y = ax^2 + bx + c(a≠0)中a、b、c的符号判别:
1.符号判别
当抛物线的开口向上时,a>0;当开口向下时,a<0.
当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上方时,c>0;在X轴
的下方时,c<0.
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时,a、b同号;在Y轴的右侧时,a、b异号。

7.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当Δ=b²-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2个交点。

这两点间
的距离AB=|x1-x2|=2|a|/Δ。

当Δ=b²-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1个交点,顶点在x 轴上。

当Δ=b²-4ac0时,图象落在x轴的上方,无论x为任何实数,都有y>0;当a<0时,图象落在x轴的下方,无论x为任何实数,都有y<0.
8.特殊情况
①二次函数y=ax²+bx+c(a≠0)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或二次函数的顶点在X轴上,则Δ=b²-4ac=0;
②二次函数y=ax²+bx+c(a≠0)的顶点在Y轴上或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Y轴对称,则b=0;
③二次函数y=ax²+bx+c(a≠0)经过原点,则c=0.
三、平移
⑴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y=a(x-h)²+k,确定其顶点坐标(h,k);
⑵左右平移变h,左加右减;上下平移变k,上加下减。

练:
1.A
2.D
3.A
4.B
5.C
6.B
1.抛物线的符号判别
当抛物线的开口向上时,a为正数;当开口向下时,a为负数。

当抛物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上方时,c为正数;在X 轴的下方时,c为负数。

当对称轴在Y轴的左侧时,a和b的符号相同;在Y轴的右侧时,a和b的符号不同。

7.抛物线与x轴交点个数
当Δ=b²-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

这两点间的距离AB=2|a|/Δ。

当Δ=b²-4ac=0时,抛物线与x轴有一个交点,且顶点在x 轴上。

当Δ=b²-4ac0时,图像在x轴上方,y大于0;当a<0时,图像在x轴下方,y小于0.
8.特殊情况
①二次函数y=ax²+bx+c(a≠0)与X轴只有一个交点或二
次函数的顶点在X轴上,则Δ=b²-4ac=0;
②二次函数y=ax²+bx+c(a≠0)的顶点在Y轴上或二次函
数的图像关于Y轴对称,则b=0;
③二次函数y=ax²+bx+c(a≠0)经过原点,则c=0.
三、平移
⑴将抛物线解析式转化成顶点式y=a(x-h)²+k,确定其顶
点坐标(h,k);
⑵左右平移变h,左加右减;上下平移变k,上加下减。

练:
1.A
2.D
3.A
4.B
5.C
6.B
1、已知二次函数y=2x²-4x-6,将其写成标准式:y=2(x-
1)²-8,因此它的顶点坐标为(1,-8),与x轴交点为(-1,0)和(3,0),与y轴交点为(0,-6)。

2、已知抛物线y=ax²+bx+c与y轴交于C(0,c)点,与x轴
交于B(c,0),其中c>0.
1)因为抛物线与y轴交于C点,所以x=0时,y=c,代
入y=ax²+bx+c得到b+1+ac=0.
2)因为C与B两点距离等于22,所以(0-c)²+(c-0)²=22,
解得c=1或c=7.
当c=1时,代入b+1+ac=0得到b=-3,所以抛物线的解析
式为y=ax²-3x+1.
当c=7时,代入b+1+ac=0得到b=-8,所以抛物线的解析
式为y=ax²-8x+7.
又因为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的两根之差的绝对值等于1,所以(b²-4ac)的平方根的绝对值等于1,即b²-4ac=±1.
代入y=ax²+bx+c得到x=(-b±√(b²-4ac))/2a,两根之差为
√(b²-4ac)/a,因此√(b²-4ac)=±a。

代入b²-4ac=±1得到b²-1=4ac或b²-1=-4ac。

当c=1时,代入b=-3得到a=2或a=-2,因此抛物线的解
析式为y=2x²-6x+1或y=-2x²-6x+1.
当c=7时,代入b=-8得到a=1或a=-7/2,因此抛物线的
解析式为y=x²-8x+7或y=-7/2x²+28x-21.
B与A一起影响二次函数关于y轴的对称性,即“左同右异”。

C表示二次函数与y轴的交点坐标,当c>0时在x轴上方,c<0时在x轴下方,c=0时必经过原点。

特殊点的纵坐标位置
如(1.a+b+c)、(-1.a-b+c)等。

对于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其解为二次函数
y=ax2+bx+c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而一元二次不等式
ax2+bx+c>0的解集为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在x轴上方的
点对应的横坐标范围,ax2+bx+c<0的解集则为二次函数
y=ax2+bx+c图象在x轴下方的点对应的横坐标范围。

例如,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9所示。


据图象,可以解答以下问题:(1)写出方程ax2+bx+c=0的
两个根;(2)写出不等式ax2+bx+c>0的解集;(3)写出y
随x的增大而减小的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4)若方程
ax2+bx+c=k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求k的取值范围。

当定义域为全体实数时,二次函数的顶点纵坐标为最值。

如果定义域不包含顶点,则需要观察图象确定边界点,进而确定最值。

二次函数的对称变换可以通过关于y轴对称、关于x轴对称、关于原点对称等方式,得到变换后的解析式。

在解二次函数的问题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⑴求二次函数与x轴的交点坐标,需要转化为一元二次方程;⑵求二次函数的最大(小)值需要利用配方法将二次函数由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⑶根据图象的位置判断二次函数y=ax2+bx+c中a、b、c的符号,或由二次函数中a、b、c的符号判断图象的位置,
需要数形结合;⑷二次函数的图象关于对称轴对称,可以利用这一性质,求出已知一点对称的点坐标,或已知与x轴的一个交点坐标,通过对称性求出另一个点坐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