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地理八上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说课稿

人教版地理八上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说课稿

《中国在世界中》说课稿
【教材依据】
人教版•地理•八年级下册•第十章《中国在世界中》。

【课标要求】
通过实例,认识不同地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用实例说明加强国际经济合作的重要性。

【设计理念】
一、遵循新课标理念,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设计联系实际的教学活动,引发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引导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

二、运用课前预习收集资料、课上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实践提升,进行本节课的教学活动设计,结合教材中的案例和收集的资料以了解学习自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举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为例,力求突出我们国家在世界中的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在世界舞台上彰显的负责任的大国的作用,引导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结合时事,就美国在韩国部署“萨德”这一主题分析我国应该持怎样的态度与立场发挥负责任的大国作用,进一步感悟理解“和平、发展、合作、共赢”这一世界主题,树立全球观念。

最终达到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帮助学生的地理知识、综合能力和学科素养有所提升。

【教材分析】
《中国在世界中》是八年级下册教材的最后一个章节,是中国区域地理内容学习结束的总结篇,与八年级上册教材中国地理的开篇《从世界看中国》前后照应。

此节内容是初中地理所学内容的一个大融合,即中国地理和世界地理的融合,所以本节教材内容呈现出区域性、综合性的有机结合和统一。

突出了本章节的标题《中国在世界中》。

【学情分析】
1.认知心理特征
八年级学生自我意识明确,自主、独立,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大部分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表达。

但是逻辑思维能力较弱。

2.已有知识和能力储备
八年级学生通过之前近两年的地理课程学习,读图能力和思维能力均有所提高,已经对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区域性、综合性有了较深入的了解。

3.个性化学习策略
由于学生所处的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和思维发展方面的差异,导致他们的学习习惯不尽相同。

因此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力图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地理素养的提升。

4.学生易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八年级学生虽已学过中国区域地理,但由于认知水平所限,缺乏宏观分析中国和世界未来发展的能力。

因此,在以往学习这部分知识时,大部分八年级学生浮于表面,只能就文读文、就图读图。

5.课堂中可能随机生成的问题
由于学习基础和学习习惯不同以及其他种种原因,可能会生成一些问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2、知道中国在世界中彰显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3、现阶段就朝鲜半岛局势,中国如何应对并发挥负责任的大国作用。

过程与方法:
首先,回顾我国的基本国情;接着运用图文资料,举例说出中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以及理解中国在世界中做负责任的大国;最后,中国就朝鲜半岛局势分析中国如何做出大国作用,引导学生学生在各项活动的积极参与中探索、求知、收获、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地理学习兴趣,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理解国际合作的意义,初步形成全球意识。

【教学重点】
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教学难点】
理解中国在世界中彰显的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教学资源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中国基本国情;
新授课:列举我国的发展成就和中国积极参与的国际事务。

拓展延伸:中国如何应对朝鲜半岛局势,并发挥负责任的大国作用。

小结:梳理知识点、巩固新知识。

所谓说课是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面对评委、同行、系统地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听者评说,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目的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

说课的基本步骤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
从地位上、结构上、内容上、教育意义上等方面论述本节教材在本课\本书中的地位和作用。

2、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年龄特点、生活经验、认识问题的层次、程度、学生发展的需要等方面制定出三维学习目标。

3、教学重点、难点:
从教学内容、课标要求、学生实际、理论层次、对学生的作用等方面找出确立重点难点的依据并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二、说教法
依据《纲要》、课标的四性、新理念、新教法等理论具体说明将在课堂设计中运用那些方法。

这里可以从大的方面,从宏观上来说一下,具体详细可以放在下一个教学程序里说明。

如:
1、参与式
2、讨论式
3、互动式
4、体验式
5、研究性学习
6、谈话、对话、辩论、调查、情景模拟、亲历体验、小活动等
三、说学法
依据新的教学理念、学习方式的转变,说出所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方法。

达到体验中感悟情感、态度、价值观;活动中归纳知识;参与中培养能力;合作中学会学习。

四、说教学程序
主体部分:说出教学的基本环节、知识点的处理、运用的方法、教学手段、开展的活动、运用的教具、设计的练习、学法的指导等。

并说出你这样设计的依据是什么。

五、说板书
一般正规的说课如果时间允许的情况下,是要在说教学程序的过程中写出板书提纲的。

如果时间很紧张,你可以提前写在一张大纸上,张贴在黑板上也可以。

能够配合讲解适时出示,达到调控学生、吸引注意、使师生思路合拍共振的目的
说出这样设计的理由。

如:能体现知识结构、突出重点难点、直观形象、利于巩固新知识、有审美价值等。

说课应遵循的四个原则
一、科学性原则--说课活动的前提
科学性原则是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也是说课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它是保证说课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科学性原则对说课的基本要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材分析正确、透彻。

2、学情分析客观、准确,符合实际。

3、教学目的的确定符号
大纲要求、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

4、教法设计紧扣教学目的、符合课型特点和学科特点、有利于发展学生智能,可行性强。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说课活动的灵魂
说课是说者向听者战士其对某节课教学设想的一种方式,是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一种活动。

因此在说课活动小中,说课人不仅要说清其教学构想,还要说清其构想的理论与实际两个方面的依据,将教育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时间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理论与实践的高度统一。

1、说课要有理论指导。

2、教法设计应上升到理论高度。

3、理论与实际要有机统一。

三、实效性原则--说课活动的核心
任何活动的开展,考试大都有其鲜明的目的。

说课活动也不例外。

说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说课”这一简易、速成的形式或手段来在短时间内集思广益,检验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教研能力,从而优化了课堂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因此,“实效性”就成了说课活动的核心。

为保证每一次说课活动都能达到预期目的、收到可观实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1、目的明确。

2、针对性强大。

3、准备充分。

4、评说准确。

四、创新性原则——说课活动的生命线
说课是深层次的教研活动,是教师将教学构想转化为教学活动之前的一种课前预演,其本身也是集体备课。

在说课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

尤其是研究性说课,其实质就是集体备课。

在说课活动中,说课人一方面要立足自己的教学特长、教学风格。

另一方面更要借助有同行、专家参与评说众人共同研究的良好机会,树立创新的意识和勇气,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探索出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从而为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进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只有在说课中不断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才能使说课活动永远“新鲜”、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