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新教材)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新教材)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知识点(新教材)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一节物质的构成物质的构成是由微粒组成的,其中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其他微粒包括原子和离子。

分子是物质构成微粒中比较小的一种,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并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相同,而不同种物质分子的性质则不同。

气体分子之间空隙最大,液体分子次之,固体分子之间间隙比较小。

扩散现象说明了分子之间有空隙,并且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分子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物质扩散也就越快。

如果将50毫升水和50毫升酒精混合,混合液的总体积将小于100毫升,这说明分子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空隙。

蒸发和沸腾的微观解释都是基于分子的运动和离开液体表面的过程。

物质在发生状态变化时只是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小变化了,并没有产生别的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需要注意的是,分子运动与物体运动是不同的,扩散、蒸发等是分子运动的结果,而飞扬的灰尘、液体和气体的对流则是物体运动的结果,不属于分子的热运动。

水蒸气容易被压缩,而水和冰并不容易压缩。

这是因为水分子之间间隙差别较大,水蒸气的水分子之间的间隙较大,而水和冰的水分子之间间隙很小,所以水蒸气易被压缩,而水和冰不易被压缩。

第二节质量的测量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温度、位置、形状、状态的变化而改变。

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其他单位有吨、克和毫克。

常见的物体的质量范围是50克到6吨之间。

测量质量常用的工具有电子秤、杆秤和磅秤等。

实验室中常用托盘天平测量质量,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是:When using a platform scale。

there are several things to keep in mind。

First。

make sure to place the scale on a level surface。

Second。

adjust the balance by moving the balance nut until the XXX of center。

If the pointer is leaning to the left。

adjust the balance nut on the left or move the balance nut on the right to the right。

Third。

make sure the weight of the object being measured does not exceed the capacity of the scale。

When adding weights。

estimate the weight and add them from XXX until the scale is balanced。

Do not use the balance nut to adjust the balance during weighing。

To read the weight。

use the formula: weight on left pan = total weight on right pan + weight XXX。

Do not place wet or chemical objects directly on the left pan。

Instead。

use two pieces of paper or two glass containers of equal weight on both pans。

If the object is accidentally placed on the right pan。

use the formula weight on right pan = total weight on left pan - weight XXX.Density is defined as the mass of a substance per unit volume。

It is a XXX constant for the same material。

regardless of its shape。

volume。

or mass。

The formula for density is ρ = m/v or m = ρv。

For the same substance。

ρ is constant and m is XXX different substances。

when v is constant。

the substance with a larger mwill have a larger ρ。

When m is constant。

the substance with a larger v will have a smaller ρ。

The density of mercury is 13.6 x10^3 kg/m^3.which means that the mass of 1 cubic meter of mercury is 13.6 x 10^3 kg。

The unit of density is typically kg/m^3 or g/cm^3.The nship een the two units is 1 g/cm^3 = 1000 kg/m^3or 1 kg/m^3 = 1 x 10^-3 g/cm^3.本文介绍了密度和比热的相关知识。

首先,水的密度是1×10千克/立方米或1克/立方厘米,单位转化中1毫升= 1立方厘米= 1×10立方米,1吨=1000千克=1×10克,1毫升= 1×10升,1升=10立方米。

其次,测量密度的原理是ρ=m/v,固体的测量步骤为先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m,再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v,液体的测量步骤为先量取一定体积液体并称重M1,倒掉V体积液体,再称量剩余液体质量M2,最后计算液体密度ρ=(M1-M2)/V。

密度的应用包括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以及判断物体是否空心。

最后,比热是指1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在升高(降低)1℃时所吸收(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简称为比热。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可以用来鉴别物质。

比热单位为焦/(千克×℃),读作焦每千克摄氏度,符号为J/(kg.℃)。

33水的比热是4.2×10焦/(千克×℃),这意味着当1kg的水温度升高1℃时,需要吸收4.2×10焦的热量。

比热容实质上反映了物质吸热和放热的能力,比热容越大,物质的吸热或放热能力越强。

同时,比热容也反映了物质对冷热反应的灵敏程度,比热容越小,物质对冷热反应的灵敏程度越高。

比热表的阅读需要注意几点。

首先,水的比热最大,这表明水在冷却和保温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其次,不同物质的比热是不同的,因此比热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升高的温度、吸放热量无关。

最后,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状态下的比热也不同,这说明比热与物质状态有关。

沿海地区的气温变化相对较小,而内陆地区的气温变化较大。

在同一纬度下,海洋和陆地的气温变化也不同。

冬季,陆地的降温速度比海洋快,夏季则相反。

这是因为海洋(水)的比热容比陆地(岩石)要大,因此升温的速度较慢。

物质存在的状态通常有三种:气态、液态、固态。

物质的状态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这种变化称为物态变化。

熔化是将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而凝固则是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凝固过程会放出热量,而熔化过程则需要吸收热量。

晶体具有一定的熔点,而非晶体则没有一定的熔点。

晶体和非晶体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具有熔点。

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熔化时都需要吸收热量。

晶体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是晶体的一种特性。

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的温度称为凝固点,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是相同的。

晶体熔化过程吸热,温度保持不变,而凝固过程放热,温度也保持不变。

常见的晶体有萘、海波、冰、石英、金刚石以及各种金属,而常见的非晶体有沥青、玻璃、松香、橡胶、塑料、石蜡等。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称为汽化,而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称为液化。

汽化过程需要吸热,而液化过程则放热。

液体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

蒸发是指液体在任何温度下进行的汽化现象,一般只在液体表面进行。

而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汽化现象。

沸腾的特点是在一定温度(沸点)下进行,低于这个温度时,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上升,不沸腾;在这个温度时,液体吸收热量,温度不变,沸腾。

沸腾的条件是同时具备:a液体的温度达到沸点(沸点即液体沸腾时的温度);b继续吸收热量。

沸腾过程中,沸腾前气泡上升,气泡体积变小(因为液体温度没有达到沸点,气泡内水蒸气增多后气泡会在水中上浮,上浮的气泡遇到上层凉水将变小)。

而沸腾时,气泡上升,气泡体积变大(因为水的温度达到沸点,液体变气体进入气泡,并在水面破裂放出大量蒸汽)。

刚烧开水的时候,边出现气泡,这是因为冷水中溶有少量空气,温度高,气体在液体中溶解少。

蒸发的三个影响因素是:液体温度高低、液体的表面积大小、液体表面空气流通快慢。

蒸发时,液体的温度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也随之降低。

温度计从酒精中取出后示数将先下降后上升。

下降是因为玻璃泡上的酒精在蒸发时要吸收热量,后上升是因为酒精蒸发完后回到室温。

液化是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也叫凝结。

同一物质,液化温度和沸点相同。

气体液化时要放出大量的热,因此100℃的水蒸气比100℃的沸水对人的烫伤要厉害得多。

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压缩体积。

气压低,沸点低(例如高压锅、一个标准大气压、高山上)。

电冰箱就是利用低沸点的冷凝剂在汽化时,从冷冻室吸热,又利用压缩机将气体的冷凝剂液化,向外放热,而将从冰箱的冷冻室“搬”到冰箱外面的。

热管温控技术,管内工作的液体在高端汽化吸热,在低端液化放热。

水蒸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人眼是看不见的,烧开水时水面出现大量的“白气”是高温水蒸气遇冷空气后液化成的小水珠(冰棒雪糕的白气也是同理)。

雾是地面附近的水蒸气遇冷后液化成的大面积“白气”形成的。

升华是指物质直接从固态变成气态的过程,需要吸热。

和酸碱性是物质的化学性质之一。

2、溶解性是指物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通常用溶解度来描述。

例如,盐的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温度下,溶液中能够溶解的盐的最大质量。

3、酸碱性是指物质在水溶液中的酸碱性质,通常用pH值来描述。

pH值越小,表示酸性越强;pH值越大,表示碱性越强;pH值为7表示中性。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