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 物质的构成课程标准课标解读 1.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
理解分子之间存在空隙,能列举反映分子之间有空隙的证据。
能用事实说明气体分子之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分子之间的空隙大得多。
2.了解扩散现象,确认固体、液体、气体都能发生扩散,能列举反映固体、液体、气体扩散的现象,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
理解扩散的快慢与温度的关系,能叙述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3.能列举支持分子运动的证据,知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
4.通过应用分子和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宏观现象,学会透过现象看事物的本质。
解读1:了解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理解分于之间存在空隙,能列举反映分子之间存在空隙的证据。
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难度较小。
解读2:了解扩散现象,能用分子运动的观点解释扩散现象,理解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的关系。
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难度较小。
解读3:知道分子之间存在引力和斥力,且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
常见题型为选择题、填空题,难度较小。
知识点01 分子之间存在空隙(一)实验一:水和酒精混合①实验现象: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 水和酒精的体积之和。
②解释:水分子之间和酒精分子之间存在着空隙,当水和酒精混合时,水分子和酒精分子彼此进人对方分子的空隙中,所以水和酒精混合后的总体积会减小。
目标导航知识精讲(二)实验二:芝麻和黄豆混合①实验现象:芝麻和黄豆混合后的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体积之和。
②解释:黄豆与黄豆之间存在空隙,一部分芝麻钻到了黄豆之间的空隙中。
结论:不论固体、液体还是气体,构成物质的分子(或微粒)之间都有一定的空隙,不同物质分子(或微粒)间的空隙大小不同,固体的最小,液体的次之,气体的最大。
【能力拓展】本实验是实验,芝麻和黄豆不是分子。
【即学即练1】(2019七上·长兴月考)为了探究物质的内部结构,我们利用一端封闭的玻璃管做了水和酒精混合的实验,如图所示。
通过比较混合前后的总体积,即可推断出组成物质的微粒是连续分布的还是存在空隙的。
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应该采用的操作是:在直玻璃管中先注入一定量的 (选填“水”或“酒精”),并且优先选用内径较 (选填“粗”或“细”)的玻璃管。
【即学即练2】(2019七上·萧山期末)向容积为250毫升的细颈玻璃仪器A中加水至虚线处,再继续向A 中加酒精至凹液面最低处正好与刻度线相平,塞紧玻璃塞,将A中液体倒转摇匀,重复3次。
静置一段时间后观察。
(1)A中的现象为________,说明了________。
(2)仪器A细颈部分的作用是________。
知识点02 分子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一)扩散现象(1)现象探究:一瓶是(无色)空气,一瓶是二氧化氨(红棕色),用玻璃板隔开。
抽去玻璃板,使两个瓶口相互贴紧,将会看到没有颜色的那瓶气体变红了,两瓶气体的颜色最后变得均匀。
这就是气体的扩散现象。
将红墨水注人水中,一段时间后,水会变红,这是液体的扩散现象。
扩散现象还能在固体中发生,如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起,5年后,将它们切开,发现它们互相渗入约1毫米深。
(2)概念:不同物质的分子彼此进人对方分子空隙中的现象叫做扩散。
(3)扩散现象表明:①构成物质的分子都在。
②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
(二)扩散快慢与温度的关系温度越高扩散越快,说明分子的运动越剧烈。
因为分子的运动与有关,所以分子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也叫做。
【即学即练3】将2个分别装有空气和红棕色二氧化氮气体(ρ二氧化氮>ρ空气)的玻璃瓶口对口对接,中间用玻璃板隔开。
抽开隔板后,通过观察瓶内颜色变化推断气体分子是否做无规则运动。
对于玻璃瓶的三种放置方法,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图放置方法最不合理B.乙图放置方法最不合理C.丙图放置方法最不合理D.三种放置方法都不合理【即学即练4】(2020七上·西湖月考)戴口罩是防止雾霾颗粒物进入人体的一种有效措施,市场上口罩品种繁多。
雾霾颗粒的运动能否证明空间分子的无规则运动________(填是或者否)为探究口罩的防护功能,小敏在三只如图甲所示瓶内装少量激光打印粉,将A,B,C三种口罩分别在瓶口系紧,外面覆盖一张餐巾纸,通过打气筒打气,使粉末飞扬。
实验结果如图乙,则防护功能最好的口罩为________。
知识点03 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一)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1)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物体内部)存在。
分子间的相互引力像一只只无形的手,将分子与分子聚集在一起,构成各种固体和液体。
不但物体内部的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两个物体接触面上的分子之间(不同物体之间)同样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
(2)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
构成物质的分子之间存在空隙,很难将其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斥力。
(二)物质三态的分子结构及宏观特征对比物质状态微观特征宏观特征分子间距离分子间作用力分子运动情况固态很小很大只能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有一定体积和形状,没有流动性液态比固体稍大较大既可以在一个位置振又可以移动到另一位置振动有一定的体积,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气态很大十分微弱,可以忽略除碰撞外,均做匀速直线运动,可以充满整个空间既没有一定的体积,也没有一定的形状,具有流动性【能力拓展】分子间的引力和斥力是同时存在的,对外有时表现为引力(如物体被拉伸时),有时表现为斥力(如物体被压缩时),即分子间的作用对外表现形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
物质三态的分子间距离不同,决定物质三态分子间的作用力不同。
从而导致物体的形状和体识方面也就有很大的不同。
分子间的引力使得固体和液体能保持一定的体积而不致散开。
由于斥力的存在,使得分子已经离得很近的固体和液体很难进一步被压缩。
【即学即练5】(2020七上·温州期末)荷叶上两滴水珠接触时,能自动结合成一滴较大的水珠,这现象说明了( )A.分子之间存在空隙B.分子之间存在引力C.分子之间存在斥力D.分子非常的微小【即学即练6】(2021七上·平阳期中)将一根棉线松松地系在一个铁丝框架的两边。
把框架浸入肥皂液里再取出来,框架上便会出现一层肥皂膜,如图甲所示。
现用烧热的针刺破棉线一侧的肥皂膜,另一侧的肥皂膜就会把棉线拉过去如图乙所示,这个实验现象说明。
能力拓展考法01 易将机械运动和分子热运动混淆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与外力作用下的机械运动是不同的。
机械运动是宏观物体的运动,用肉眼可以直接看到(如灰尘飞舞柳絮漫天飞等),而分子运动用肉眼是看不见的。
【典例1】(2020七上·仙居期末)下列事例中,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狂风暴雨C.秋天,桂花飘香D.冬天,雪花纷飞分层提分题组A 基础过关练1.(2021七上·平阳期中)密封的烧瓶中装有某种气体,如图所示,图中黑点表示气体分子。
用抽气筒抽出该烧瓶中部分气体后仍密封,下列描述烧瓶内剩余气体分布的四个示意图中正确的是( )A. B. C. D.2.(2021七下·拱墅开学考)下列有关分子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B.分子极其微小,只有在光学显微镜下才能看到C.液体蒸发是由于分子不停地运动引起的D.当物质从液态转变为固态时,分子间的空隙一定减小3.(2020七上·台州期末)绿茶是一种很多人喜爱的饮品。
泡茶时,会闻到茶叶特有的清香,这个现象说明( )A.分子非常小B.分子之间存在空隙C.分子之间有相互作用力D.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4.(2020七上·杭州月考)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事实微观解释A 温度降低,汽油的体积减小分子的体积变小B 春天公园里散发出阵阵花香分子在不断运动C 10mL酒精与1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mL 分子之间有间隙D 一滴水中含有约1.67×1021个水分子水分子的体积和质量都很小A.AB.BC.CD.D5.(2020七上·诸暨期末)下图是《物质的构成》一课中的四个重要实验,下面关于实验的描述错误的是( )A.图甲说明分子总是在不断的做无规则运动,集气瓶水平放置可排除地心引力对实验的干扰B.图乙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实验时将装置上下翻转几次,可加快酒精与水的混合C.图丙中两杯水温度不同,红墨水扩散的速度也不同,说明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D.图丁和图乙实验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都相同6.(2020七上·嘉兴期末)如图,做了酒精倒入水的混合实验后,老师得出结论:总体积变小的原因是酒精分子和水分子进入到对方分子间隙中去了.小明却认为可能是手指沾上了部分液体,所以总体积变小.要证明小明的想法是错误的,可以进行( )A.芝麻和黄豆的混合实验B.水倒入酒精的混合实验C.酒精和酒精的混合实验D.黄豆和黄豆的混合实验7.如图所示是由微颗粒(1~ 50纳米)制备得到的新型防菌“纳米纸",在“纳米纸”的表面细菌无法停留且油水不沾。
与此现象有关的判断正确的是( )。
A.组成“纳米纸”的分子间没有空隙B.油与“纳米纸”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C.“纳米纸”可阻止构成细菌的分子无规则运动D.油分子间的引力使纸面上的油汇集成小油珠8.科学研究需要进行实验,得到事实,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推理。
因此,在学习科学过程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
则下列表述: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进入到空气中;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正确的是( )A.①②是事实,③④是推论B.①②④是事实,③是推论C.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D.③④是事实,①②是推论题组B 能力提升练1.(2018七上·长兴月考)小明走进正在使用电蚊香的房间,闻到一股特殊的香味,这是________现象;如图所示,把两块表面刮净的铅压紧,它们能结合在一起,甚至还能吊起一个大钩码,这说明分子间存在__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
2.(2019七上·天台月考)用所学知识填空。
(1)水与酒精混合,总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________。
以下事实也能说明上述结论的是________。
A.两块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B.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C.对厚壁钢瓶内的油施加高压后,瓶内的油会从瓶壁渗出(2)分别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一滴墨水,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________有关。
3.(2020七上·吴兴期末)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