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

七年级生物第一单元《生物和生物圈》知识点一、选择题1.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关于生物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肾”之称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整个地球C.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所有的生物【答案】C【解析】【分析】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内容),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和岩石圈的上部(范围)。

它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的家。

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的开放系统,是一个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自我调节系统,是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

【详解】A.森林生态系统有“地球之肺”之称,错误。

B.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错误。

C.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正确。

D.生物圈是指地球上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的总和,错误。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圈的范围、理解生物圈的概念。

2.历史上汉武帝修筑扶荔宫,把本来应该生长在热带或亚热带的荔枝移植到长安,结果没有栽种成功。

荔枝没有栽活的原因是()A.阳光不充足B.水土不适C.人工养护不当D.温度不适宜【答案】D【解析】【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

【详解】温度影响植物的分布,荔枝是热带水果,它们的生长需要较高的温度,南方温度较高因此生长良好;北方冬季温度较低,不适宜荔枝生长,不能成活。

因此,荔枝没有栽活的原因是温度不适宜。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运用所学知识对某些自然现象做出科学的解释。

3.下列各项中,能够完整地表示一条食物链的是()A.狐吃兔子,兔子吃草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C.蝗螂捕蝉,黄雀在后D.猫头鹰捕食田鼠,狐也捕食田鼠【答案】A【解析】【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A.狐吃兔子,兔子吃草,能表示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能够完整地表示一条食物链:草→兔子→狐,故符合题意。

B.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不能完整地表示一条食物链,因为其中缺少生产者,故不符合题意。

C.蝗螂捕蝉,黄雀在后,不能完整地表示一条食物链,因为其中缺少生产者,故不符合题意。

D.猫头鹰捕食田鼠,狐也捕食田鼠,不能完整地表示一条食物链,因为其中缺少生产者,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食物链的概念组成。

4.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A.小鸡破壳而出B.钟乳石慢慢长大C.植物落叶D.葵花朵朵向太阳【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具有一下特征:1、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2、生物能够进行呼吸。

3、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4、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5、生物能够生长和繁殖。

6、除病毒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详解】A.小鸡破壳而出体现了生物能够繁殖生长发育的现象,A不符合题意。

B.钟乳石没有生命的特征,不属于生物,因而“钟乳石在缓慢的长大”不属于生命现象,B 符合题意。

C.植物落叶,体现了生物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C不符合题意。

D.葵花朵朵向太阳,体现了生物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点睛】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物的特征。

5.具有净化水质、蓄洪抗旱作用且号称“地球之肾”的是()A.草原B.农田C.荒漠D.湿地【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圈中有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

各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各不相同。

【详解】A.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这里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草原生态系统的动植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少,但仍然非常丰富。

草原生态系统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A错误。

B.农田生态系统以农作物为主,动植物种类相对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农作物抵抗旱、涝或病虫害的能力较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B错误。

C.荒漠生态系统是指分布于干旱地区,极端耐旱植物占优势的生态系统。

由于水分缺乏,植被极其稀疏,甚至有大片的裸露土地,植物种类单调,生物生产量很低,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缓慢,C错误。

D.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

沼泽是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动物的种类也很多。

湿地具有净化水源、蓄洪抗旱的作用,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D正确。

【点睛】此题考查的是各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和功能,注意熟记。

6.下图中的动物③与动物②之间的关系是A.捕食B.竞争C.合作D.互不影响【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本题考查的是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关系常见有:捕食关系、竞争关系、合作关系、寄生关系等。

动物③是食虫鸟,动物②是昆虫,食虫鸟吃昆虫,是为了获取食物,维持自身的生存,因此属于捕食关系。

故选A7.关于草原生态系统中草、羊、狼的叙述,错误的是()A.草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B.羊与狼都是消费者C.这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是草D.狼的数量是最少的【答案】C【解析】【分析】(1)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

生态系统中的有机物来自生产者,而能量则最终来自太阳能。

(2)该草原生态系统中草、羊、狼组成的食物链是:草→羊→狼。

(3)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即能量往下一级传递只是传递上一级能量的10%~20%。

【详解】A.草是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因此草是这个生态系统的生产者,A正确。

B.羊、狼等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必须直接或间接以草为食,因此羊与狼都是消费者,B正确。

C.在生态系统中只有绿色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将太阳能储存在有机物中,动物、细菌和真菌等生物都直接或间接依靠有机物中的能量维持生存。

因此这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来源是太阳能,而不是草,C错误。

D.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逐级递减。

因此在一条食物链中营养级越高,相对数量越少,营养级别越低相对数量越多。

在食物链“草→羊→狼”中营养级最高的是狼,所以狼的数量是最少的,D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组成和能量流动的特点。

8.生态平衡是指( )A.生产者、消费者的比例是稳定不变的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在数量上是稳定不变的C.所有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D.出生和死亡的动植物数量必须是相等的【答案】C【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生态平衡的概念。

解答时可以从生态平衡的概念方面来切入。

【详解】生态平衡是指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生物的种类数量不是不变、而是相对稳定。

如草→兔→狐中,草的数量要远大于兔的数量,兔的数量要远大于狐的数量。

狐多了,兔就会少,兔少了,狐也会少,狐少了,兔就会多;同样兔少了,草就会多;草多了,兔就会多,兔多了,草就会少,但最终达到草的数量远大于兔的,兔的数量远大于狐的数量,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

根据概念可知选项C是正确的。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生态平衡是一个动态的平衡。

9.茫茫的内蒙古大草原上生活着种类繁多的生物,则影响草原上野兔生活的生物因素有()A.草原上的鹰B.草原的降雨量C.草原的温度D.草原的湿度【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解答时可以从环境的含义、生物与非生物方面来切入。

【详解】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

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生物。

鹰属于生物,是影响野兔生活的生物因素。

而其它选项均为非生物因素。

故选A。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的概念。

10.一个生态系统可以是()A.一条蛇B.一只狼C.一条河流D.小溪中的鱼【答案】C【解析】【分析】生态系统是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生物与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

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

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

【详解】AB.一条蛇、一只狼只有消费者,没有生产者和分解者等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一条蛇和一只狼都不属于生态系统,AB均错误。

C.一条河流,即包括了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所有的生物,因此一条河流属于生态系统,C正确。

D.小溪中的鱼,只有动物,没有生产者、分解者等生物,也没有环境部分,因此小溪中的鱼不属于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C。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理解掌握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组成。

11.裸子植物中似乎只有银杏和水杉等少数树种不是常绿树。

银杏和水杉-到金秋就落叶,说明它们和金秋的关系是()A.在秋天停止生长和发育B.生物适应环境C.无关,由遗传物质决定D.环境适应生物【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的适应性是指生物体与环境表现相适合的现象。

适应性是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需要很长时间形成的,据此解答。

【详解】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如沙漠上的植物必须耐旱才能生存,而需水较多的水莲则很难成活。

银杏和水杉一到金秋季节就落叶,可以降低蒸腾作用,减少因为进行蒸腾作用的热量散失,避免因温度过低而冻伤甚至冻死,因此银杏和水杉一到金秋季节就落叶是植物对冬季寒冷环境的一种适应,说明生物适应环境。

故选B。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不同生物适应环境的方式不同。

12.如图表示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关系。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生物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④是生产者,①、②是消费者C.②③两种生物既有捕食关系,又有竞争关系D.最长的一条食物链可表示为④→①→②→③【答案】B【解析】【分析】(1)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

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2)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地域内,生物与环境所形成的统一整体。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等,生物部分由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和分解者(细菌、真菌)组成。

(3)图中①②动物是消费者、③细菌真菌是分解者、④植物是生产者。

【详解】A.图中④植物是生产者、①②动物是消费者、③细菌真菌是分解者,因此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还缺少非生物部分,A错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