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优秀10篇)二年级美术课教案篇一教学目的:1、认识、了解桥的用途,感受桥梁建筑造型多样化的艺术风格,提高学生审美素养。
2、训练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为学习风景积累素材。
教学重点:了解家乡的悠久历史,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教育。
教学难点:训练学生的观察、记忆能力,发展形象思维。
教学准备:放大范图若干张。
一、组织教学桥是道路的组成部分,它能帮助我们跨越障碍。
人类造桥有很悠久的历史在我国有举世闻名的赵州桥,它是世界上现存最早、保存最完好的巨大石拱桥。
在我们福建也有一座很著名曲桥,这就是泉州的洛阳古桥。
洛阳桥,又名万安桥。
位于泉州城东13干米洛阳江人海处。
该桥是粱式海港巨型石桥,是我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与北京的卢沟桥,河北的赵州桥,广东的广济桥并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桥。
洛阳桥原长12oo米,阔5米许,桥墩46座,桥栏柱;石狮28只,石亭7座,石塔5座。
规模宏伟,正艺卓越。
桥建在江海交汇处,水阔浪急。
古代劳动人民采用筏型基础及种蛎固基,为我国乃至世界造桥史上的创举。
此外,历史上桥的样式还有多种多样,如:索桥、石板桥、廊桥、亭桥、藤网桥…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桥也是一个重要审美对象,杜甫的诗"驱车石龛下,仲冬见彩虹",杜牧的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成语也还有"烟柳画桥",意思是说:在春的景色里,有桥有树的自然景界,就像画一样好看。
二、讲授新课宋代张择端的名画《清明上河图》,桥是里面重点勾描的对象,围绕桥发生的事情是画面的最高潮。
由此可见,历代的中国人曾对桥作过多么深人的审美发掘。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具有悠久造桥历史的我国,在现代桥梁建设方面,也已跻身世界先进行列。
今天的桥从样式上花样更多了,有预应力混凝土梁桥、拱桥、斜拉桥和悬索桥……从功能上看有公路桥、铁路桥、立交桥、高架桥……各式各样的桥不断出现在我们身边。
这些桥不仅科技含量高,而且造型优美,不少还成为当地的一道著名风景。
与传统上的桥相比,现代的桥往往更宏伟、更有气势,用途也更广泛。
《公园里的桥》以线描的手法画了公园里的石拱桥,虽有缺点,但基本上表现了石拱桥的结构和特征。
《闽江上的桥》作者则饶有兴趣的画出福州彩虹桥的特点,桥面上来来往往的车辆、人群及穿梭于桥下的大大小小的船只,一片繁华的都市景象。
《我家村口的桥》则显得平静、安宁,让人仿佛听到桥头那几棵树上的蝉鸣。
三、作画步骤(1)先划出桥的基本形,用简笔画方法对桥的基本结构作简单概括。
(2)添画出鞘的结构,桥上的行人车辆,还有四周的环境和背景。
(3)将整幅图涂上鲜艳美丽的颜色。
也可只用线描方式完成。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篇二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选用各种工具、材料,采用画、撕、剪、拼贴等多种手法进行造型活动。
2、引导学生认识各种道路,汽车是重要的交通工具,通过想象大胆表现繁忙的交通情景。
3、引导学生认识遵守交通规则的重要意义。
学习重点、难点:学生能够利用各种材料,通过撕、画、剪等多种手段进行作品创作。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自制交通标志教具、一张大的彩色卡纸学生:水彩笔、油画棒、剪刀、胶水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1、这是我们常州的哪里?你们熟悉吗?(怀德桥)2、每天早晨上学时要经过这座桥的小朋友举手?3、这里的桥上什么东西很多?(车多、人多、房子多)4、车多、人多,让你们觉得交通是怎样的?(拥挤的、繁忙的)(揭示课题)二、发展阶段1、早晨是坐交通工具来学校的?(小汽车、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2、在马路上你们还见过哪些交通工具?(卡车、双层巴士、面包车、三轮车……)3、马路上的车辆都具有特别的声音,你们会模仿它们的驾驶动作和声音吗?(学生上台模仿:摩托车的声音、自行车的铃声等)游戏:听一听,猜一猜(课件)我们除了在马路上可以见到这些交通工具,还能在哪些路上见到它们?(立交桥、转盘、盘山公路、乡村的马路等)(课件)车辆和行人在马路上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现在老师要考考大家对马路上的交通标志认识多少?(投影展示后贴在黑板上的道路情景图上)4、指导学生欣赏作品,评述对作品的看法。
(表现形式:画、剪、贴……)5、放一段科幻影片中的可以飞的汽车,开拓学生的眼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作业阶段这是我们学校五年级的大哥哥为常州设计的一座未来的立交桥,你们看,纵横交错,非常有现代气息,现在就让我们一起乘上自己喜欢的交通工具,去看一看美丽的新常州,好不好?要求:1、用画笔画出各种交通工具,再剪下或撕下贴在马路上。
2、尽可能多地表现各种交通工具。
3、自由地表现,可画出现实生活中没有的交通工具。
4、画花、树、房子、人等布置在马路的两边。
(注:也可引导学生独立制作表现,突破纯平面的绘画方式,将绘画与纸工结合起来。
)四、展评阶段摆一摆,想一想用剪贴或画的方法制作一条交通繁忙的大马路,将自己制作的小车等交通工具剪下粘贴在马路上,并注意用花或树木装饰马路的两边,还要注意路两边的建筑物,这样看起来画面会更饱满、更美丽。
(提醒学生粘贴时注意交通规则,布置出繁忙而有序的交通景象。
)说一说,评一评(自评、互评、点评结合)五、拓展阶段如今我们常州的马路越来越宽阔,交通也越来越繁忙,小朋友从小就要做一个遵守交通规则的'好公民。
(儿歌进行交通法规教育)人和车,靠右行过街要走斑马线红灯停,绿灯行交通顺畅好心情六、收拾整理提醒学生收拾工具和材料,整理桌面、地面,注意保持教室环境的整理洁。
二年级美术课教案篇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1、掌握折和粘的方法制作出“大嘴巴”的基本形。
2、学会把握剪贴装饰的基本要求。
情感目标:1、通过有趣的美术活动,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和整洁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剪贴、装饰“大嘴巴”教学难点:有创新地对“大嘴巴”进行装饰。
课程学习领域:设计、应用课时安排:1课时教具准备:制作好的“大嘴巴”若干,磁带录音机。
学具准备:剪刀、胶水、各色蜡光纸设计思路:由于本课取材于儿童最熟悉的折纸玩具,因此,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我强调学生的自主的学习行为,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学生自己的观察,探究已完成的作品,到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大嘴巴”形象,均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同时,在制作结束后,设计学生的展示活动,把学生自评与互评促使学生从多方面了解自己,从而获得自信及成功的喜悦。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一、导入新课(4分)教师与手中的“大嘴巴”进行对话导入,学生倾听教师与“大嘴巴”的对话,欣赏教师制作的“大嘴巴”。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对话”形式使学生产生好奇心,并激发起学习兴趣,二、学习新课1、探究(4分)展示几个制作好的大嘴巴,分发给每个小组。
学生欣赏这些作品,对分发到小组的“大嘴巴”进行研究。
说一说这些作品是怎样做的。
设计意图:通过这种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嘴巴”的制作方法,进行自主学习。
2、制作(5分)放两首儿童歌曲,学生在这两首歌曲的时间内完成“大嘴巴”的基本形——即“东西南北”的折叠。
设计意图:通过限时完成的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为下一步装饰打好基础。
3、谈话(4分)提问:你打算怎样装饰“大嘴巴”,学生谈谈自己的打算设计意图:在谈话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启发三、学生作业(15分)1、提出作业要求学生对前面折好的“大嘴巴”基本形进行设计、装饰。
即可独立完成,也可以合作进行。
2、学生作业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创新,并在作业过程中放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设计学生独立完成或合作完成两种形式,让学生有更多选择,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不同对待,面向全体,通过放音乐使较长的作业时间不至使学生感到疲劳、枯燥。
四、评价学生自愿上台介绍自己的作品,同学之间相互评价、欣赏。
通过多种评价方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
同时在欣赏别人的作品的过程认识自身不足。
五、小结1、清理卫生(1.5分)2、小结(0.5分)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从多方面对学生活动过程进行评价。
二年级美术课教案篇四教学目标:1、尝试用简单线条和夸张构图表现快乐小人。
2、探究造型变化与画纸中折线的关系。
3、感受“快乐小人”造型变化带来的乐趣。
教学准备:快乐小人范画、记号笔、粉红、黄色、绿色纸各16张。
教学过程:一、观察快乐小人,尝试画出“小人”。
1.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师:今天,老师请你们画人,而且是顶天立地的人。
你们知道“顶天立地”是什么意思吗?2.出示范例“快乐小人”并观察。
师:就像他一样头顶天,画到纸的最上边,脚踩到地上,画到纸的最下边,这样就叫顶天立地。
师:你觉得他心情怎么样?从哪里能看出来?引导观察小人的表情和动作。
3.第一次作画。
4.交流,对照、比较自己所画的小人是否是顶天立地,提醒后面画时可要注意。
三、探索“快乐小人”的快乐造型与纸的折线的关系。
1.师:这次我们用黄颜色的纸来画,有两个要求:第一小人要画得顶天立地,第二画时不要打开这张纸。
2.第二次作画,教师观察。
3.展开画纸,通过比较不同作品断的点,发现折线与断点的关系。
二年级美术课教案篇五教学目标:1、能够为自己喜欢的儿歌配画。
2、能够根据所选的儿歌内容进行配画、画面自由大胆,色彩和谐,构图合理。
3、通过感受儿歌,给儿歌配画,了解优秀的文化传统,增进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难点:1、学会构图,画面主体突出,色彩和谐,画面完整。
2、能够根据儿歌构思画面。
教具学具:儿歌配画作品,画册或图书。
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或熟悉的儿歌,导入并板书课题。
二、发展阶段:1、出示儿歌:拔萝卜,再出示配画后的拔萝卜儿歌,欣赏比较,从中让学生了解为儿歌配画可以让儿歌更有趣,更能吸引大家,也便于让大家更容易理解儿歌的内容。
2、欣赏儿歌图画作品,让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体会儿歌的趣味,认识和了解画面中色彩的搭配,画面内容的构图安排,等等。
3、小组交流讨论:自己想为哪首儿歌配画,画什么,怎样画?4、学生创作,教师辅导。
5、展评:6、板书设计:儿歌变画三、教学反思:本课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喜爱的儿歌画成一幅幅有趣生动的画,大胆发挥创作能力想象能力,按照儿歌的内容有目的地进行绘画,增强学生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将对文字的感受融入绘画表现中。
小学二年级美术教案篇六教学目标:通过欣赏,认识年历的艺术特点,年历的作用及组成部分。
学习设计、绘制年历。
运用已学过的知识进行综合练习,培养协作学习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年历的组成要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绘画表现能力及设计制作能力。
教学难点:月份版面的内容及排列,色彩的搭配。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教学仪器、各种各样年历、1-12月份日期表、四开纸、展板。
学生:各种绘画工具、手工制作材料:腊光纸、剪刀、胶水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