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翻译研究之有声思维方法探析

翻译研究之有声思维方法探析

翻译研究之有声思维方法探析[摘要]有声思维翻译研究方法是翻译研究的实证方法之一,它在翻译学研究中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其操作过程和方法论还存在很多问题,有待于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研究。

本文将对有声思维翻译研究方法的历史、概念、理论基础及其在研究翻译过程中的研究成果等相关问题进行基本的论述,并对有声思维翻译过程研究的未来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有声思维;翻译研究[翻译研究已经历了两千多年的历史,从思辨方法、理论方法发展到实证方法,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已逐渐形成了科学的研究方法与理论思想。

有声思维(think aloud protocols)翻译研究方法是实证研究的一种,在种种翻译研究的途径中,以其独特的研究对象及特别的理论关怀而在当代翻译研究中独树一帜,并具有越来越大的影响力。

为什么要用有声思维方法研究翻译过程?译文是静态的,只研究译文则无法探究译者是如何成功地运用翻译策略的,也不易发现翻译过程中的问题,即不能透过译文发现翻译过程中译者的思维活动,有时译文甚至会起误导作用。

至今,对工作中的大脑思维状态还没有办法直接观察到,因此,研究人员试图用有声思维法间接观察译者翻译过程中的大脑思维。

一、“有声思维”的概念TAPs翻译研究就是让受试者用“有声思维法”(thinking aloud method)口述自己在翻译特定任务时大脑的所思所想。

与此同时,研究者会用录音机或录像机将受试者在实验中表述的一切言语记录。

受试者完成翻译任务后,研究者会将记录下来的录音转为可以用于进一步分析的文本数据(protocols),然后在分析这些数据的基础上,重组出受试者翻译时的一些思维模式和规律(李德超,2004,2005,2008)。

具体实践中是测试者通过记录、分析受试者出声思考时的话语,获得受试者较为真实的认知过程。

记录的言语和书面语分为口头和书面话语记录。

对个体思维活动的描述是在自然发生状态下进行的,所记录的数据是未经加工、修改和编辑的语言。

二、有声思维翻译研究的历史有声思维法始于Karl Bühler 和Edouard Claparede(1933,1934)的研究(L?scher,1991:68)。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Krings(1986),Gerloff(1987),House(1988),L?scher(1991)以及Tirkkonen-Condit(1993)等一批学者率先对翻译的过程进行了有效数据控制的实证研究。

为了研究翻译的认知过程,他们借用了各种认知心理学中的方法,如有声思维(Think aloud protocols)和内省法(Immediate introspection)。

从1982— 2002这二十年间,有声思维翻译研究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对翻译策略、翻译单位、翻译述要和翻译方式等方面的研究。

其研究对象逐步由学生转变为职业译员,其研究内容越来越深入。

三、有声思维的理论基础Ericsson和Simon为有声思维提供了理论基础。

他们认为,信息存放在不同的记忆区域中,提取途径与记忆能力都不同:短时记忆提取信息容易,但是储存空间非常有限,长时记忆提取信息困难一些,但储存空间较大。

只有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即受试者注意的信息才可直接获得并表达出来。

此外,由于言语编码的信息可以用口头报告的形式表达出来,因此,言语化没有干扰认知过程,有声思维只是减缓了任务的执行。

有声思维的话语记录能提供关于认知过程的数据,而用其他方法很难获得这些数据。

因此在研究人类的认知过程时,这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方法,许多情况下甚至是独一无二的信息来源。

除了上述追忆信息理论,心灵主义与内省数据、行为分析与构建理解都为有声思维方法研究翻译过程提供了理论依据(苗菊,刘艳春,2010)。

四、有声思维翻译研究的成果洛社(L?scher, W. 1996)用有声思维法比较了资深译员和非专业译员(学外语的学生)所采用的翻译策略。

他指出,尽管这两个群体的人都采用翻译策略,但两者所采用的翻译策略程度不同,即,他们用翻译策略的范围和次数不同。

另外,研究发现他们采用翻译策略的取向不同,非专业译员的翻译策略趋向于注重形式,而资深译员趋向于意义。

他们采取的翻译单位大小不同,翻译单位的大小是区分资深译员和非专业译员的标志之一。

普通学生翻译时使用的翻译单位往往都较小,大部分以词为单位,而资深译员在翻译中采用较大的翻译单位,如句子、段落,或句群,而且,资深译员能自如地按需要转换大小翻译单位。

但在应用较大的翻译单位的同时,资深译员也不会忽视对较小语言单位的处理。

资深译员比非专业译员对原文和译文更能宏观监控把握,对风格也会更加留心。

(L?scher, W. 1996)她通过对资深译员的TAPs数据的分析发现,资深译员和半专业译员(正接受专业培训的译员)比非专业译员更常用全局策略。

她还发现,资深译员在制定翻译总体策略后一般都会按计划有序地执行该策略,而非专业译员翻译时对策略的应用没有一定的计划,解决问题的方法带有很强的随意性。

(J??skel?inen, R. 1993)五、有声思维方法的局限性虽然有声思维正成为流行的研究方法,但它不是万能的,以下几个方面值得考虑。

有声思维翻译研究的主要问题是没有可供参考的详尽图式,导致研究设计、数据收集和研究报告中采用的方法无章可循。

作为认知科学中收集数据的一种方法,只有在非常严格的实验条件下收集到的数据才有效。

而至今我们看到的大多数研究报告对研究设计只做概括性的描述,收集数据的方法往往不太严格,有的连数据也不提供,没有对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研究过程的科学性也不十分强,不能对核心的理论假设做出有效解释,呈现给读者的研究结果信度不太高。

六、结束语有声思维翻译研究方法极大地推动了我们对翻译的认识,其作为分析人类认知过程的一种主要方法,目前已经扩展到各个领域。

虽然如此,但质疑和争论从未停止。

因此,要达到实证研究的科学的研究标准,有声思维翻译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研究者在运用有声思维这一方法时,有必要对有声思维法的话语记录的收集和分析的具体方法加以研究,并针对自己的研究进行考量后再仔细运用,建立更加严格的实验方法,在收集和分析数据时提高实验和理论的信度,为科学地研究翻译过程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1〕Bernardini, S. Using Think-Aloud Protocols to investigate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methodological aspects.In John, N. Williams (ed.) RCEAL Working papers in English and applied linguistics 6 〔C〕. Cambridg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1999: 179-199.〔2〕L?scher.w. Translation Performance, Translation Process, and Translation Strategies: A Psycholinguistic Investigation〔M〕. Tübingen: Gunter Narr. 1991.〔3〕L?scher, W. A psycholinguistic analysis of translation processes〔J〕. Meta 41, 1996(1): 26–32.〔4〕J??skel?inen, R. ‘Investigating translation strategies’. In Tirkkonen-Condit, S. (ed) 〔C〕. Recent trends in empirical translation research. Joensuu: University of Joensuu Faculty of Arts. 1993: 99–120.〔5〕Laukkanen, J. Affective and attitudinal factors in translation processes 〔J〕. Target 8, 1996 (2): 257–74.〔6〕姜秋霞, 杨平. 翻译研究实证方法评析〔J〕. 中国翻译, 2005,(01): 23-28.〔7〕李德超. 论TAPs翻译研究的前景与局限〔J〕. 外语教学与研究, 2004,(05): 385-391.〔8〕李德超. TAPs翻译过程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J〕. 中国翻译,2005,(01): 29-34.〔9〕李德超. 有声思维法在翻译教学中的运用——TAPs翻译研究对翻译教学的启示〔J〕. 中国翻译, 2008,(06): 34-39.〔10〕苗菊. 有声思维——翻译内在过程探索〔J〕. 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5,(06): 43-46.〔11〕苗菊, 刘艳春. 翻译实证研究——理论、方法与发展〔J〕. 中国外语, 2010,(06): 92-97.On Thinking Aloud Protocols in Translation StudyMa Rui- jie(College of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 of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Gansu,730070 )Abstract:As one of the recently developed empirical approach, thinking aloud protocols is generally recognized and utilized in translation study. By reviewing its development over the past twenty years, the present paper points out its methodological limitations despite its marginal success in some areas. The paper concludes by offering some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APs in the study of translation process.Key Words:thinking aloud protocals; translation study。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