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教师业务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教师业务考试试题库(含答案)

教师业务考试单选题1.汉代时称呼学校为什么?(痒序)2.“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

学至于行而止矣。

行之,明也;明之为圣人。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讲过的(学与思、学与行的关系。

3.“强勉行道”的“行道”指什么?(.践行圣人的学说或道理)4.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

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5.《中庸》强调了教育的(.本质与作用)的和谐。

6.“乐”的声音是在什么情况下发出来的?(社会和谐)7.子曰:“好学近乎(知)”。

8.为了实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就必须实现(主导—主体)的中和9.秦朝继承周朝之后,“重禁文学”,这里的“文学”指:(儒家学说)10.对《论语季氏将伐颛臾》中“无乃尔是过与”翻译正确的一项是(.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11.“中庸”的核心思想是(中和)。

12.运用在学习中,《中庸》强调(.主体的主观能动作用)。

13.所谓平天下在治其国者,上老老而民兴孝,上长长而民兴弟,上恤孤而民不(倍),是以君子有挈矩之道也14.汉代著名文献《对贤良策》的作者是谁?(董仲舒)15.古人用“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来劝谕人们要尊敬父母,这句话出自:(《三字经》)16.纵观周朝、秦朝,君王统治因为缺少什么而导致灭国?(王道)17..乐得到通行,就会使(人心向道)18大哉圣人之道!洋洋乎!发育万物,峻极于天。

优优大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

待其人而后行。

故曰苟不至德,至道不凝焉。

19.君王制作乐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改变民风,感化民俗20.下面的译文不正确的一项是:( .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

译文:有不曾考虑的问题,考虑了还不得其解就放弃)21.圣明的君王在乱世中继承王位后会做什么?(扫除乱世迹象,恢复教化)22.《中庸》继承了重视(.主体)的个别差异的思想。

23.“感于物而动,故形于声”声的意思是(声音)24.天所赋予人的就叫做(性)25..所谓治国必齐其家者,其家不可教,而能教人者(无)之。

26在《尚书引义》中,王夫之把人性分为“先天之性”和“后天之性”27、下面的注释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优优:很多的忧愁)。

28.礼云:欲不可纵,志不可满。

29.黄宗羲和顾炎武开创了清初经学致用的学风。

30.“夫养生者先须虑惑,全身保性。

”与当今学校德育强调的安全教育一致。

31.“凡与人言,称彼祖父母、世父母。

”说明对待不同辈行的长辈,正确的态度是分长幼和辈行对待。

32.梁启超被称作饮冰室主人。

33.《在水一方》的歌词来源于《诗经》34.“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体现出对孩子的“爱”不应该溺爱害人。

35.韩愈“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讲述了教师解惑的重要性。

36.王守仁是宋明主观唯心主义的集大成者,师明朝中期有影响的教育家。

37.“贤俊者自可赏爱,玩鲁者”说明对待两个孩子的态度是同等对待。

38.纪事者必提其要。

39.“祸起萧墙”这个成语出自《论语》40.朱熹的《朱子语类》是一部涉及政治、哲学、历史、文学领域的重要著作。

41.“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描绘唐明皇和杨贵妃的爱情。

42.以下哪个字不含“黑色”的意思?苍。

43.黄宗羲被称为梨洲先生。

44.王夫之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

4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按网络规模分类的是环形网。

46.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伟大的启蒙主义思想家。

47.“生之孩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仪。

”说明“孝仁礼仪等教育根据外在黄精和孩子自身条件,力求越早越好。

48.微型计算机中,I/O设备的含义是输入输出设备。

49.下列哪个不是梁启超的称呼一壶道人。

50.“其责人也详,其待已也廉“,详的正确解释是对别人要求高51.“夫同言而信,信其所亲”从教育的角度说明教育者的人格魅力有利于言教。

52.“飞将”指的是李广。

53.当我们浏览网页时,必须需要的协议是HTTP。

54.下列那部是王夫之的著作《习性绪论》。

55.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亡到日本。

56.“师者,所以传道授业”出自韩愈之口。

57.“学校,所以养士也”士是人才。

58.黄宗羲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才。

59.EXCELL主要功能不包括文字录入。

60.《传习录》是王守仁儒家哲学著作。

61.先王制定射乡食飨的礼仪是用来(使人交往正常化)62.“人生而静,天之性也”的意思是(人出生没有情欲,这是天赋予的本性)63.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的思想出自(论语)64.孟子认为有无(先天善良本性)是人和兽想去呗的重要标志65.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这一段话讲(躬身实践)的重要性。

6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下一句是(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7.只知晓歌曲而不知晓乐的是(老百姓)68.乐的起因是(是由人心中产生的)69.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曰: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民善矣,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的(为政以德)的治国思想。

70.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出自(学记)71.明昇的意思是(传授与制作礼乐的人)72.颜之推认为培养的人应该具有“应世经务的能力,这种人是指(服务国家的通知人才}73.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个回答体现出孔子(讲究礼节)的治国思想。

7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一段讲的(学思结合)的重要性75.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孟子此话中提出了(知人论世)的观点。

76.文质彬彬,然后君子出自(论语)77.凡是豫则立,不豫则废,下列说法队的是(豫同预)78.孔子对教育在人的发发展过程中起关键作用持肯定态度,他在中国历史上首次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指出人的天赋素质相近,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天赋比平民高贵。

优越思想。

79.教育,对于人民而言就像寒暑,不及时对人民金乡教育就会(有伤世风)80.孔子主张(有教无类),扩大了教育对象81.礼是用来(区别等级)82.在下列主张中,比较准确的体现了启发性原则的(开而弗达)83.反应孔子教育民主思想的主要言论是(有教无类)84.荀子认为成为老师的条件有四种,而(博学)并不包括在这里面。

85.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

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86.在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是(循序渐进原则)87.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名言88.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中的道指的是(儒家礼教思想)89.下列语句中,哪一句体现了环境对人的影响(性相近也,习相远也)90.声音之道与政治相通,所以。

乱世的音乐显得(怨恨)91.先王治乐的原因(提供治理人民的方法)92.礼乐不可斯须去身出自(礼记)93.下面那句话出自《孟子》(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94.《学记》用(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来形象的说明教师在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

95.孔子教学的主要科目是”六艺“,六艺指的是(礼、乐、射、御。

书。

数)96.(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体现了荀子很重视环境对人的发展的影响97.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思想出自(论语)98.先王设置专门的官吏施行乐教的原因是(善民心,易风俗)99.战国后期,从正反两个方面总结了儒家的教育理论和经验的是(学记)100.(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说明如果不积累就不能达到远大的目的101.在孔子的教育内容中,(道德教育)占首位102.先王用礼是为了(节制人心)103.谨庠序执教甚至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以,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一句出自(《孟子》104.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105.《学记》中认为教学成败的关键在于(教师)106.《百家姓》中没有下面哪个姓(肖)107.达到了乐的要求便会(没有怨恨)108.《颜氏家训》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内容丰富,体系宏大的家训,成为我国封建时代家教的集大成之作,被誉为(家教规范)109.先秦思想的集大成者是(荀子)。

110.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暴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

孟子使用反面实力来强调学习要(持之以恒)。

111.汉代首先提出独尊儒术思想的是(董仲舒)。

112.展示学校的办学宗旨和特色的课程是(校本课程)。

113.在对人性的看法上,荀子主张(人性恶)。

114.春秋时期是思想家百家争鸣的时期,(孔子)是儒家的代表人物。

115.下面的说法中有误的一项是(千字文中的一千个字是从西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手记中拓下的各不相关的字组成的。

他的《兰亭集序》贴是我国古代书法艺术最灿烂的瑰宝,被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116.以培养学生的技能为目的,一般程序为:定向-示范-参与性练习-自主性练习-迁移的教学模式为(示范-模仿式)117.探究学习实施的过程是(问题阶段-计划阶段-研究阶段-解释阶段-反思阶段)。

118.我国第一部专门讨论教育教学问题的著作是(学记)119.下列名言属于孔子说的是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有杀生以成仁。

120.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茫茫然归,谓其家人曰。

孟子以这则揠苗助长的寓言说明了(循序渐进)的重要性。

121.孟子认为恻隐之心是(仁之端)122.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思想最早出自(论语)123.学记是(《礼记》)四十九篇中的一篇。

12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12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126.荀子以(青,取之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作比喻,说明通过学习,后学可以超过前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

127.(学记)是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的概括和总结。

128.孟子曰博学而详说之,将以反说约也。

此话意在说明广博的学习,详尽的解说,目的在于融会贯通后返归到(简约)上去。

129.春秋时,三年不飞,一飞冲天,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是(楚庄王)130.孟子认为(教育)是社会伦常秩序得以建立的基础和基石131.《进学解》的进学含义是意味勉励生徒刻苦学习,求取进步132.“生子孩提,师保固明孝仁礼义,导习之矣。

凡庶纵不能尔,当及婴稚识人颜色、知人喜怒,便加教诲,使为则为,使止则止。

比及数岁,可省笞罚.说明孝仁礼仪等教育:根据外在环境和孩子自身条件,力求越快越好。

133.下面哪个剧种被称为“中国百戏之师”昆曲134.“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说明父、兄、夫的为人道德对子、弟、妇的影响重要135.“世人多不举女,贼行骨肉,岂当如此,而望福于天乎?”这句话的主要观点是(不要怠慢女孩 )136.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体现出对孩子的“爱”不应该.溺爱害人137.人之爱子,罕亦能均,自古及今,此弊多矣。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