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国家发展方
向)主修专业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一、学院简介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NSD)是以经济学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性学院,前身是林毅夫等六位海归经济学博士于1994年创立的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CCER),随着更多学者的加入以及科研和教学等方面的拓展,2008年改名为国家发展研究院(简称国发院)。
国发院在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教育经济学、人口学等多个学科领域拥有国内外知名学者,除林毅夫、海闻、易纲、张维迎等创始人之外,还包括周其仁、宋国青、曾毅、闵维方、姚洋、黄益平、卢锋、刘国恩、张晓波、李玲、赵耀辉、傅军和陈春花等。
学院秉承北大兼容并包、和而不同的学风,高度关注中国的现实问题,致力于学术与现实的结合,不遗余力地推动中国进步。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国发院已经形成了集教学、科研和智库于一身的综合性学院,成为北大构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学方面,国发院已经形成政、商、学三大教学体系。
在学术教育方面,国发院的经济学硕士和博士项目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毕业生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学界的生力军;经济学双学位项目经过二十多年的锤炼,已经成为北大的一张重要名片。
从2017年秋季起,国发院招收经济学(国家发展方向)专业的本科生,培养以经济学为基础,并通晓哲学、历史和政治学等人文社会科学基本原理的综合性人才。
在商学教育方面,国发院旗下的MBA、EMBA、EDP等项目广受社会的好评。
在政府行政和经济管理教育方面,国发院承办国家重大工程——北京大学南南合作与发展学院,为发展中国家培养具有综合理论知识、广阔国际视野,能结合本国实际情况致力于国家发展和政策制定的高端人才。
在科研方面,如今的国发院旗下已经拥有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健康老龄与发展研究中心等14个研究中心,原有的经济学研究已经扩展到人力资本、能源、人口与养老、财政、医疗卫生等多个领域。
国发院在国内外的人均学术发表处于国内领先行列,教师的学术论文发表于《美国经济评论》(American Economic Review)、《政治经济学杂志》(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经济学期刊》(Economic Journal)、《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经济学季刊》等国内外著名学术杂志上,并产生了一些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国家发展研究院为中国经济学界提供一个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
在智库建设方面,国发院秉承“小机构、大网络”的理念,聚合北大乃至全球的研究资源,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新农村建设、土地问题、国企改革、电信改革、股市治理、人口政策以及经济结构调整等诸多重大问题上,产生了一批有影响力的政策建议,并被政府所采纳。
经过多年的耕耘,国发院已经成为中国高校智库当中当之无愧的领军者,2015年入选国家首批高端智库。
国发院拥有“中国经济观察报告会”、“格政”和“国家发展论坛”三个智库品牌活动,并牵头组织“中美经济对话”和“中美卫生对话”,在中美民间外交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国发院师资力量雄厚,截止2020年3月,共在职教学人员40名,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7人、助教授9人。
国发院的教师们一直秉持着将浓烈的报国情怀和严格的学术训练相结合的理念,将理论与中国现实结合,推动社会进步。
学院主页:【网址】
师资队伍:【网址】
本科项目主页:【网址】
教学行政管理人员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
经济学(国家发展方向)专业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为满足社会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人才不断增长的需求,1996年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原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开始为北京大学校内非经管专业本科生设立经济学双学位和辅修项目。
在学校领导和各方的关怀下,经济学双学位项目以其科学的课程体系、一流的师资队伍、标准规范的教学服务受到广大同学的欢迎,一跃成为北京大学最大的本科生项目。
从2017年开始,为满足本科生学习经济学的需要,国家发展研究院以优质的师资团队,20年双学位培养的经验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为依托,设置经济学(国家发展方向)专业,开始招收本科生。
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国家发展方向)专业致力于贯彻国际化、跨学科、学术导向的培养模式,培养复合型经济学研究型人才。
坚持以科学的课程体系、一流的师资队伍、标准规范的教学服务,夯实专业基础,促进跨学科交流与合作。
经济学(国家发展方向)专业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专门为学生设计个性化的小班课与实践课,此外,还打通研究生、本科生界限,学有余力的学生还可以修读研究生课程,参与研究生课题研究。
同时,将实践与学术研究有效结合,并大力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
国发院师资力量雄厚,截止2020年3月,共在职教学人员40名,其中,教授24人、副教授7人、助教授9人。
二、培养目标
经济学(国家发展方向)专业旨在培养具有跨学科视角的经济学研究人才。
通过专注于国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研究,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高素质人才,培养经济学研究和教学的学术后备人才,以及在综合经济管理部门、政策研究部门、金融机构和企业从事研究与管理工作的领军人物。
三、培养要求
通过本科阶段扎实而严谨的学术训练,学生应当扎实掌握经济学基础知识,学会将中国现实与经济学理论相结合,并且运用哲学、历史学和政治学等跨学科视角认识和解决问题,具备良好的中英文沟通能力,并握社会经济数据的收集和利用数据开展研究工作的能力,以及依靠跨学科视野和良好的学术基础以适应不同社会职业需要的能力。
四、毕业要求及授予学位类型
学生在学校规定的学习年限内,修完培养方案规定的内容,毕业论文通过答辩,成绩合格,达到学校毕业要求的,准予毕业,学校颁发毕业证书;符合学士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学士学位。
授予学位类型:经济学学士学位
毕业总学分:130学分
五、课程设置
1.公共基础课程:39-45学分
1-1公共必修课:27-33学分
1-2通识教育课程及学分要求:12学分
通识教育课程分为四个系列:I.人类文明及其传统、II.现代社会及其问题、III.艺术与人文、IV.数学、自然与技术,每个系列均包含通识教育核心课、通选课两部分课程,具体课程列表详见《北京大学本科生选课手册》。
通识教育课程修读总学分为12学分。
具体要求包括:
(1)在四个课程系列中每个系列至少修读2学分(通识教育核心课或通选课均可),且至少修读1门“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任一系列);
(2)原则上不允许以专业课替代通识教育课程学分;
(3)本院系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不计入学生毕业所需的通识教育课程学分;
(4)建议合理分配修读时间,每学期修读1门课程。
说明:经管学部开设的通识教育课程不计入“通识教育课”学分。
2. 专业必修课程:42学分
2-1专业基础课:20学分(若选修4学分的数学分析,专业基础课不满20学分的,
2-3 毕业论文:3学分
3. 选修课程:43学分
3-1专业选修课:37学分
学生修读“专业实践课”或“专业基础选修课”学分超过培养方案要求的部分,可计入“其他专业选修课”或“自主选修课”。
3-2自主选修课:6学分
学生可以自主选修任意课程(培养方案规定不得重复修读的课程除外)。
六、其他
1.推荐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要求
国家发展研究院本科生项目的目标是培养具有跨学科视角的研究人才,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是整个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发院基于鼓励学生继续深造,激励在校本科生勤奋学习跨学科知识、全面发展个人素质的目的,依据《北京大学推荐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工作实施办法》制定要求:推免学生须身心健康,德、智、体全面发展,预计能正常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证书,成绩优良;学术研究兴趣浓厚,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专业能力;诚实守信,学风端正,品行优良,无任何违法
违纪受处分记录;无任何国家发展研究院认定为违反学术道德的行为;不计划本科毕业后赴境外留学;以及符合北京大学推免攻读研究生的其他要求,具体工作方案见相关文件。
2.荣誉学位要求
学生毕业时,完成经济学(国家发展方向)专业荣誉学位要求课程,学分修满并符合各项要求的优秀毕业生,颁发经济学(国家发展方向)专业荣誉学位证书。
注:必须满足以下条件,并且符合其他毕业及获取学位的要求,即可获得荣誉学位证书:
(1)成绩排名在前30%;
(2)毕业论文是优秀论文;
(3)参加本科生科研,且成绩优异;或修读三门以上研究生课程,且成绩优异。
3.其他规定
(1)学生不得修读课程名称重复的课程,否则,只有其中一门课程可以计入毕业学分。
(2)学生不得重复修读培养方案课程列表中备注“N选一”或“互斥”课程组的课程,否则,只有其中一门课程可以计入毕业学分。
(3)数学课相关要求。
学生转入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国家发展方向)专业后,不得自行选修课程内容与培养方案中课程相近,难度相似或者难度低于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包含但不限于:高等数学(C),线性代数(C)、概率统计(B)、概率统计(A)等],否则,自行修读的课程将无法计入毕业学分。
(4)经济学原理程相关要求。
学生如果修读以下列表中与培养方案课程互斥的课程,
原理课程。
(5)如果学生有课程需要免修,需选修其他课程补齐培养方案总学分。
七、经济学(国家发展方向)专业课程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