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k非相干解调误码率-回复
什么是非相干解调(BPSK解调)? 在非相干解调过程中,要解调的信号没有被事先(相钟)与本地局时的解调器的本地局时相比较。
相反,解调器通过测量信号间隔信号成两点间隔上升沿接口相位一致的时间可以进行非相干解调。
解调器仅使用相邻信号的幅度信息对信号进行解调。
误码率(ERR)是指数字通信系统传输的位或帧的错误的比率。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如何计算非相干解调的误码率。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非相干解调的工作原理。
非相干解调器使用包络检波器来提取信号的幅度信息,而忽略其相位信息。
该解调器将输入信号与本地局时的频率进行比较,并根据信号的上升沿接口探测器相位一致的时间来解调信号。
误码率是衡量数字通信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进行误码率计算时,我们需要知道发送信号的幅度、噪声功率谱密度和接收滤波器的带宽。
误码率计算公式如下:
ERR = 0.5 * erfc(sqrt(Eb/N0))
其中,Eb表示信号每比特的能量,N0表示单位带宽的噪声功率谱密度,erfc表示互补误差函数。
要计算误码率,我们首先需要确定信号的每比特能量Eb。
在非相干解调中,每个符号代表一个比特,因此Eb可以通过信号幅度的平方除以2来计算。
然后,我们需要知道单位带宽的噪声功率谱密度N0。
噪声功率谱密度与系统的噪声水平有关。
在非相干解调中,噪声可以近似为高斯白噪声,即噪声功率谱密度是常数。
因此,我们可以在任何频率上使用一个标准值来计算误码率。
最后,我们可以使用给定的系统参数,代入误码率计算公式,计算出非相干解调的误码率。
需要注意的是,误码率计算结果仅作为理论参考值。
实际上,误码率还会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信道衰落、多径传播、调制方案等。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进行系统仿真或实际测试来验证误码率的性能。
综上所述,非相干解调的误码率可以通过计算每比特能量和单位带宽的噪声功率谱密度来获得。
这涉及到对输入信号的幅度信息进行解调,并根据系统参数进行计算。
通过了解误码率计算的过程,我们可以更好地评估非相干解调系统的性能以及其他因素对误码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