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学语文练习题(本科)

大学语文练习题(本科)

大学语文练习题一、选择题(单项选择题,请选择最适合题意的答案,通常每小题2分,根据所讲内容选择其中的一部分进行考查)1.《诗经》按音乐的不同,可分为( D )。

A.赋、比、兴B.大雅、小雅C.周颂、鲁颂、商颂D.风、雅、颂2.《诗经》中的作品属王室宗庙祭祀用的舞曲歌辞的是( D )。

A.风 B.大雅 C.小雅 D.颂3.《诗经》在句式上以( A )为主。

A.四言 B.五言 C.七言 D.杂言4.“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

”其中划线处是( D )。

A.寤寐求之 B.寤寐思之 C.琴瑟友之 D.钟鼓乐之5.“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其中的“逑”的意思是( B )。

A.追求 B.配偶 C.偶像 D.美貌的样子6.“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

”其中划线处是( C )。

A.寤寐求之 B.寤寐思之 C.琴瑟友之 D.钟鼓乐之7.“《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这一评论出自( D )。

A.孔子 B.李白 C.白居易 D.司马迁8.“之子于归,言秣其马。

”其中的“归”的意思是( C )。

A.回家 B.去世 C.女子出嫁 D.凯旋而归9.《蒹葭》一诗的主要形式特点是( B )A.四言为主B.重章叠句,一唱三叹C.句式骈俪D.一章一韵,平仄对应.10.“蒹葭,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其中划线处是( C )。

A.苍苍 B.茫茫 C.凄凄 D.采采11.“蒹葭,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其中划线处是( D )。

A.苍苍 B.茫茫 C.凄凄 D.采采12.“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其中的“从”的意思是( C )。

A.听从 B.结伴而行 C.追寻 D.邂逅13.《蒹葭》一诗的美学风格主要表现为 ( B )A.意境深远 B.意境优美 C.情真意切 D.意境朦胧14.下列不属于屈原的作品的是( C )。

A.九歌 B.九章 C.九辩 D.离骚15.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是( B )。

A.《秋水》 B.《史记》 C.《诗经》 D.《汉书》16.在教育上提出“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是( B )。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17.下列属于语录体散文的是( A )。

A.《论语》 B.《史记》 C.《庄子》 D.《孟子》18.主张自然无为的思想,提倡“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的是( D )。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19.《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共( C )。

A.36章 B.72章 C.81章 D.120章20.不列入“前四史”的是( A )。

A.《世说新语》 B.《史记》 C.《汉书》 D.《三国志》21.下列不属于庄子文章的主要特点是( D )。

A.倡导“无己”、“无为” B.想象丰富 C.浪漫主义色彩 D.浅显易懂22.其文汪洋恣肆,想像丰富,大量运用寓言阐述其哲学思想的是( C )。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23.自号为“五柳先生”的诗人是( D )。

A.李白 B.嵇康 C.阮籍 D.陶渊明24.“羁鸟恋旧林,思故渊。

”其中划线处是( C )。

A.潜龙 B.蛟龙 C.池鱼 D.塘鱼25.“狗吠深巷中,鸡鸣巅。

”其中划线处是( D )。

A.槐树 B.柳树 C.榆树 D.桑树26.《饮酒》(其五)中强调“归隐在心志而不在形迹”的诗句是( B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D.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27.“问君何能尔,地自偏。

”其中划线处是( A )。

A.心远 B.心凉 C.心冷 D.心静28.《世说新语》的作者是( D )。

A.刘向 B.干宝 C.吴均 D.刘义庆29.《世说新语》是一部( B )。

A.志怪小说集 B.笔记小说集 C.谐谑小说集 D.轶事小说集30.有“诗仙”之称的诗人是( B )。

A.屈原 B.李白 C.陶渊明 D.白居易31.下列不属于李白诗歌特征的是( D )。

A.想象丰富 B.飘逸奔放 C.强烈的个性特征 D.思辨色彩32.“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其中的“小谢”指的是( D )。

A.谢庄 B.谢安 C.谢灵运 D.谢朓33.“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其中的“建安”是( C )。

A.汉灵帝的年号 B.汉献帝的年号 C.魏武帝的年号 D.魏文帝的年号34.下列最能体现盛唐诗风的是( A )。

A.李白 B.白居易 C.李商隐 D.陈子昂35.下列不属于唐代诗人的是( D )。

A.杜甫 B.白居易 C.李商隐 D.陆游36.唐代诗坛中,兼长各体,尤其对七律的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诗人是_B___。

A.李白B.杜甫C.王维D.白居易37.其人忧国忧民,其诗被后人誉为“诗史”的诗人是( A )。

A.杜甫 B.李白 C.白居易 D.王维38.杜甫诗歌的总体艺术风格是( D )。

A.幽静恬适 B.醇美和谐 C.含蓄深远 D.沉郁顿挫39.“星垂平野阔,。

”其中划线处是( D )。

A.细草微风岸 B.危樯独夜舟 C.官应老病休 D.月涌大江流40.“飘飘何所似?天地一。

”其中划线处是( D )。

A.沙鸥 B.孤舟 C.扁舟 D.孤鸿41.“万里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其中划线处是( C )。

A.奔波 B.飘泊 C.悲秋 D.伤春4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

”其中划线处是( B )。

A.欲登台 B.独登台 C.苦登台 D.惟登台43.“无边落木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其中划线处是( B )。

A.潇潇 B.萧萧 C.簌簌 D.肃肃44.“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此两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D )。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D.对偶4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此两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 D )。

A.夸张 B.比喻 C.拟人 D.对偶46.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人是( C )。

A.陆游 B.苏轼 C.白居易 D.李清照47.《锦瑟》一诗的作者是( C )。

A.李白 B.陆游 C.李商隐 D.白居易48.“乐天之诗,情致曲尽,入人肝脾,随物赋形,殆与元气相侔”这一评论出自( C )。

A.无稹 B.俞平伯 C.王若虚 D.苏轼49.“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的作者是( D )。

A.杜甫 B.李商隐 C.陆游 D.苏轼50.“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愁”这几句出自( D )。

A.杜甫 B.李商隐 C.陆游 D.李清照51.“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出自李清照的哪首词:( C )。

A.《如梦令》 B.《一剪梅》 C.《凤凰台上忆吹箫》 D.《声声慢》52.主张词“别是一家”说的是( B )。

A.苏轼 B.李清照 C.辛弃疾 D.陆游53.词作风格多样,但以“激扬奋厉为主”,开创“稼轩体”的人是( C )。

A.苏轼 B.陆游 C.辛弃疾 D.柳永54.( A )的词作,善于刻绘烘染,写景体情,意境高远,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

A.姜夔 B.陆游 C.辛弃疾 D.柳永55.杜甫《登高》一诗属于( D )。

A.五绝 B.五律 C.七绝 D.七律56.杜甫《登高》一诗中被认为是“诗眼”的是( A )。

A.悲秋 B.潦倒 C.苦恨 D.多病57.文、诗、词、书法、绘画造诣皆深,常被视为北宋文坛最有成就的人是( A )。

A.苏轼 B.陆游 C.辛弃疾 D.柳永58.《牡丹亭》又称( C )。

A.《长恨歌传》 B.《莺莺传》 C.《还魂记》 D.《张生煮海》59.下列人物不属于《牡丹亭》的是( A )。

A.莺莺 B.杜丽娘 C.柳梅梦 D.春香60.被鲁迅称为“足称讽刺之书”的是( C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儒林外史》 D.《长恨歌》61.汤显祖晚年自号为( B )。

A.东篱 B.兰谷 C.放翁 D.茧翁62.与汤显祖的《紫钗记》、《牡丹亭》、《邯郸记》合称“临川四梦”的是( D )。

A.《汉宫秋》 B.《芙蓉亭》 C.《破窑记》 D.《南柯记》63.“一个枉自嗟呀,一个空劳牵挂。

一个是水中月,一个是。

”其中划线处是( C )。

A.瓶中花 B.雾中花 C.镜中花 D.梦中花64.下列不是《红楼梦》别名的是( C )。

A.《石头记》B.《木石奇缘记》C.《金玉缘》D.《金陵十二钗》65.“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妹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平。

”这首曲子的曲名叫( B )。

A.《枉凝眉》 B.《终身误》 C.《恨无常》 D.《分骨肉》66.“霁月难逢,彩云易散,心比天高,身为下贱,风流灵巧招人怨,寿夭多因毁谤生,多情公子空牵念。

”这首判词写的是( B )。

A.袭人 B.晴雯 C.香菱 D.妙玉67.“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

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这首判词写的是( C )。

A.惜香 B.林黛玉 C.王熙凤 D.薛宝钗68.“襁褓中,父母叹双亡。

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这首曲子暗示的是( D )的性格与命运。

A.元春 B.湘云 C.探春 D.晴雯69.鲁迅先生发表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 C )。

A.《孔乙己》 B.《阿Q正传》 C.《狂人日记》 D.《在酒楼上》70.《丈夫》这一小说的作者是( C )。

A.鲁迅 B.张爱玲 C.沈从文 D.茅盾二、阅读分析题(每题10分,分几小题进行考查)1.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

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庄子《逍遥游》)(1)将“夫列子御风而行”至“犹有所待者也”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列子能驾风行走,那样子实在轻盈美好,而且十五天后方才返回。

列子对于寻求幸福,从来没有急急忙忙的样子。

他这样做虽然免除了行走的劳苦,可还是有所依凭呀。

2)庄子是如何评价列子的“御风而行”的?(3分)列子能御风而行,庄子对于这一点,还是肯定了列子高于常人的水平的,但庄子所追求的“逍遥游”乃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只有这样,才能游于无穷。

所以显然,对于列子御风而行,庄子仍然认为他所凭为世俗之物,还没有完全抛弃外力而达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

(3)庄子的理想境界是什么?(3分)完全不依凭任何事物,包括彻底抛弃自己的身份意识、功利意识乃至生命意识,“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庄子认为最高的是至人,至人就是最高的人,然而他无所至,却又无所不至,无所有,却又无所不包,这正是因为他的绝对自由,无所依凭,若即若离,似远又近,这就是逍遥游的状态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