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会政策学讲义(ppt)

社会政策学讲义(ppt)


项目与标准:医生服务、医院门诊服务、 家庭健康照顾、其他医疗与保障;补偿正 常开支的80% 工伤保险: 对象:所有工商业的劳动者与大多数政府 雇员 条件:必须从事被保险的职业;必须与工 作有关 标准:医疗照顾、伤残给付、死亡给付、 康复服务 失业保险: 对象:在美工作的绝大多数劳动者
如何解决我国社会保险管理机构设置重叠的问题 (引自《关于完善我国社会保障管理体制的法律思考》 罗志先) 我国现在分管社会保障的各部门,都各自成立了专 门的管理机构,都有一支专业队伍。各级劳动部门已设 立专职经办机构数千个,配备管理人员数万人;这些年 民政部在全国各地推行农民养老保险试点时,层层设立 机构,增加编制,意在建立一套自成一体韵农民养老保 险经办体系。人事部门也拟构建起自已的经办机构;如 此众多的机构和人员不仅增加了管理成本,而且加重了 企业负担。根据财政部的有关资料,1993年全国社会保 险机构管理费支出9.95亿元,比1992年增长了24.38%, 人均提取2.99万元,人均使用3万元;支出水平大大高 于其他行政事业单位。 由于社保管理机构重叠,企业为职工办理社会保险 不仅要跑多个部门,办理不同的手续,而且企业每月都 要向不同的管理部门缴纳保险资金,企业事务性负担加 重。以企业养老保险为例,目前全国企业养老保险费率 平均为23%,个别地区高达30%以上,加上医疗;住房、 工伤、失业等保险费率,平均达到38%以上,企业负担 太重。长期以来,由于统筹只在国有企业中实行,非国 有企业多半采取观望态度,不愿参加保险统筹,因而造
3、什么是政策
韦伯:对某一事情进行有计划的处理和领 导。 拉斯韦尔:一种含有目标、价值和策略的 大型计划. 费雷德里奇:是指行动过程,或有目的的 行动过程。 罗斯:由或多或少的有联系的活动组成的 较长过程。
政策:是正式的社会组织包括政府也包括 其他社会组织,为了有计划的处理某些事 务、解决某些问题、走出某些改变等,有 意识、有目的的设计行动原则和行动方案。 政策形式:法律、法令、规划、计划、条 例、规章、规定和指示。
2、理解公共政策应把握的几个方面 制定主题是社会权威机构; 是公共权威机构意图的表现; 大多数有其目标取向; 对社会价值进行权威性分配; 对公民活动或行为具有控制、指导和引导 作用; 执行过程具有重复性。
3、公共政策的必要性 国家和政府的必要性; 在市场经济中的作用; 公共政策的功能:引导、控制、协调、 分配
3、日本的社会 保险 年金给付: 老龄基础年金 配偶基础年金 厚生年金 子女年金补助 雇佣保险给付 覆盖范围:凡是雇佣企业的工人 享受条件:投保;必须失业 失业津贴:一般被保险人;高龄保险人; 短工保险人;日工保险人
3、福利国家的建设 英国的福利国家建设 1946年,国民保险法案 1948年,国民救助法案和儿童法案 美国的反贫困运动 联邦德国的市场经济与福利国家 瑞典的社会福利国家
给付条件:完全被保险人;当期被保险 人;伤残保险人 给付标准:老年5项(退休金、退休者配 偶给付、18岁以下子女给付、未婚残障子 女给付、抚养16岁以下子女配偶给付); 遗属保险给付6项(遗属子女给付、抚养 16岁以下子女的遗偶给付、60岁及以上的 遗偶给付、残障寡鳏给付、受赡养的父母 给付、一次性死亡给付) 残障保险 对象:有可能因故致残的所有人员 条件:必须是残障被保险人;达到法定的
伯奇的 The six P”s”: P1:政策分析 P2:政策行动 P3:政治 P4:计划 P5:方案 P6:规划和设计 政策是改变制度的工具和方式,但政策要 成为制度必须要有个过程。
二、社会需求与社会福利
1、个人需求 需要与需求:需要是能用货币支付的需 求。 马斯洛:生理、安全、情感、社会认同、 精神。 布拉德肖:感觉到的需求、能表达的需 求、规范的需求、比较的需求。 女性主义:妇女有特别的需求。
权利的特点: 获得与行驶不需要任何货币费用; 广泛配分; 除非特殊情况,权利是不受限制的; 分配强调平等; 权利不能买卖。
2、公平 对理想事物的合理分享(Fair shares)。 霍布斯:每个人都拥有根本的自然权利。 洛克:在自然状态下人类是平等的。 卢梭:私有财产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罗尔斯:在原初状态下制定的分配政策是 平等的。
标准:OASDI规定的有三种(残障收入给 付、残障医疗给付、职业恢复) 医疗保险: 住院保险:A部分 保险范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和65以下有 资格领取养老保险金的被保险人 条件、项目、标准:病人住院补助、熟练 护理照顾、家庭健康服务、收容机构照顾 补充医疗保险:B部分(SMI) 保险范围:除残障外,绝大多数65岁以上 的老人
1、福利国家的各种含义 福利国家是对资本主义的修正 福利国家本质上是社会主义的 2、福利国家的理念基础与基本特征 理念基础 新自由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
凯恩斯主义 贝弗里奇报告 基本特征: 实行市场经济,但是存在国家干预; 保证所有公民的基本需求,以普遍福利为 基础的社会供给与社会保险; 实现中产阶级与工人阶级的和解; 把福利国家作为实现社会团结、公正与平 等的工具。
3、国家福利与福利国家 国家福利:国家为社会和个人承担 的基本需求。 福利国家:承担维护和增进全体公 民基本福利或社会福利的国家。
第二讲 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
一、什么是公共政策 1、定义: 管理职能型定义。 活动过程型定义。 作为准则型定义。 公共政策就是社会公共权威机构为了有 计划的处理某些事务、解决某些问题、 做出某些改变等,有意识、有目的的行 动方案和行动原则。
条件:工资条件或就业时间达到法定要求; 履行等候期;有工作能力且有工作意愿; 积极寻找工作 标准:各个州不同 2、德国的社会保险给付 养老保险及其改革 给付公式:个人收入分值X养老金类别因 子X现在的养老金值=每月养老金 失业保险: 条件:必须是失业人员;必须登记;必须 申请;必须接受职业介绍;必须有候补资
二、普遍性福利与选择性福利
1、基本含义 普遍性福利:指不以接受者丧失地位、 尊严、自尊的方式,把物品和服务更有 效、更方便地提供给有关的全部人口。 选择性福利:指通过对个人或家庭的财 产和收入状况的调查来界定福利的接收 对象。 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对服务的接受者进行 经济调查。
2、两种福利的依据 选择性福利: 提供的物品大多数不是公共品; 市场能提供充分信息; 需求不是完全没有弹性; 消费者是理性的; 消费者能在各种选择中得到更好的。
第三讲 社会的主要概念
一、有关政治思想流派的几个概念 1、保守主义与自由主义 保守主义:希望对已经存在的东西有所保 留,哲学理念为基督教的原罪学。 自由主义:自由是人类的自然状态。 2、社会主义与社会民主主义 马克思、恩格斯;费边主义
3、激进主义:主张对已经没有存在的合 理性或存在价值的制度机构进行变革和彻 底抛弃。 4、各种政治流派对福利国家的态度 自由主义强调人的理性和理智 保守主义把人看做是既理性又感性的。 社会主义认为个体如能得到一定自由,社 会就会兴旺、发达 激进主义认为人的本性是社会环境的产物。
2、社会需求 社会作为一个整体有某些社会需求 多亚尔与高夫:生产和分配物品与服务; 生养足够的后代;学习和掌握生产与生 活技能;一定能力的政治权威。 社会中个体的某些需求应该被作为社会 支持来对待。 迪特马斯:社会性认识到的需求。
3、社会福利 福利:个人感觉自己的实际生活状况良 好,因而产生一种舒适、幸福的主观感 受的状态。 社会福利: 福利状态 为实现这种状态采取的相关措施
社会政策学
2010年2月
第一讲 什么是社会政策
一、制度与政策 1、制度与规则的定义
社会学家:社会行为模式与社会关系 经济学家:利益博弈模型 社会制度与规则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形 成的社会规范和行为模式。
2、规则与制度变换的动因 自我认同的改变 社会结构的变迁 权力的内生规则 外部环境的影响(科技革命)
4、公共政策的类别 根据主体之间的关系分为:元政策、总 政策、基本政策、具体政策。 根据政策涉及的活动领域分为:政治领 域、经济领域、社会生活领域、文化领 域等。
二、社会政策与公共政策 1、联系 社会政策是公共政策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经济资源的分配中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 联系。 2、区别 提供的物品与服务具有不同的性质;
四、一战前后西方国家社会政 策的发展
1、英国 工厂立法开国家干预先河 新自由主义与国家实力运动 多数派报告与少数派报告 2、美国 殖民地时期的社会救济措施
19世纪社会政策萌芽 19世纪末20世纪初社会思想观念的转变和 社会政策的发展 大萧条时期美国政府的新政 3、德国 魏玛宪法 希特勒时期
五、二战后西方“福利国家”的发展
增进社会福利的途径不同; 决定的大前提不同; 3、共同点 主要指形成过程的共同点:都是各种力量 博弈的结果;确定下来的设计、执行都以 科学知识和相关技术应用为主。
4、边界的不确定性
蒂特马斯从社会服务的联系与区别的角 度来解释: 只为个人利益而设的服务; 既为个人利益也为社会利益而设的服务; 社会利益多与个人利益的服务; 对社会有益但不能为个人独享的服务。
普遍性福利: 主要提供生活必需品; 消费的能力不强; 存在着社会政策伦理与工作伦理之间的 冲突。 贫困陷阱:指一些家庭由于一些因素阻 碍了贫困家庭通过自己增加收入来提供 净收入,因而不能摆脱贫困的现象。
三、平等与公平 1、平等 一种是本质上的平等;一种是分配上的平 等。 对平等的不同看法: 强调人与人之间是平等的; 强调人与人之间是不平等的。 平等与权利: 天赋人权。代表人物:阿瑟·奥肯
济贫法的修改 19世纪的改革运动 1834年济贫法修正案(新) 最少适合者原则 不提供院外救济 瑞典(1763年),荷兰(1854年)先后 颁布了济贫法
三、德国社会保险政策的形成
1、历史背景 工业革命的发展 新的思想传入 国家得到统一 2、德国社会保险政策的颁布 俾斯麦
1871年,陆海军人养老及遗属救济法 1883年,劳工疾病保险法 1884年,劳工灾害保险法 1889年,劳工老年残废保险法 社会保险立法具有积极意义,同时也把 德国带入了帝国主义道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