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文学名词解释(25个)1,文章四友——指初唐时的崔融、李峤、苏味道、杜审言,世号“崔李苏杜”。
四人以文章齐名,人称“文章四友。
”文章四友创作了大量的近体诗,探讨了近体诗的格律、声病、对仗等因素,对近体诗格律形式的完成做出了贡献。
四友中成就最高的是杜审言。
2,初唐四杰——指初唐时期(武后、高宗时),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等四位诗人。
他们同时以文词齐名,号为“四杰”。
主要成就:他们把诗歌从宫廷推向市井都市,题材扩大,思想严肃;五律由他们开始有了初步的定型,别具特色的歌行在他们手中,显得纵横奔放,激越飞扬,笔调灵活。
其中以王勃成就最高。
四杰的作品在题材、感情及艺术上都发生了重要变化,声律风骨兼备的唐诗,从他们手中开始形成。
3,盛唐山水田园诗派——又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
他们活动于盛唐诗坛上,以王维、孟浩然最为著名,故名。
其他代表诗人有储光羲、常建、祖咏、裴迪等。
他们的诗歌创作,多标举隐逸,啸傲山水,寄情田园;艺术风格都相似,力求清新自然,多写五律和绝句,提高了诗歌表现自然景物的艺术技巧。
其中以王孟的成就最高。
4,盛唐边塞诗派——指盛唐时期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
该派诗人以军旅生活为描写对象,是盛唐边关战争状况的艺术再现。
此派诗人还有王昌龄、王之涣等人。
5,西昆体——西昆体以《西昆酬唱集》一书得名。
《西昆酬唱集》是杨亿、刘筠、钱惟演等十几个御用文人点缀升平的诗歌总集。
其诗的内容或咏宫廷故事、或咏官僚生活、或咏男女恋情、或咏事咏物。
艺术上片面发展了李商隐诗追求形式美的倾向,因而缺乏真实的生活感受,内容单薄、感情虚假、好搬弄典故。
“杨刘风采,耸动天下”,西昆体诗在宋初诗坛风靡了数十年之久。
6,苏门四学士——指北宋文学家秦观、黄庭坚、晁补之、张耒等四人,他们都出自苏轼门下,故时人以“苏门四学士”相称。
其中秦、黄的成就最大。
秦观,字少游,以词著名,为婉约正宗,有《淮海居士长短句》;其词主情致,清丽婉约,情韵兼胜。
黄庭坚,字鲁直(人称黄九),以诗称世,开创江西诗派,有《山谷集》;其诗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硬涩的风格,对后世影响很大。
7,江西诗派——南北宋之交的诗坛上出现了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代表的一个诗歌流派,因其开创者黄庭坚及该派的大多数诗人是江西人,故称江西诗派。
该派诗人以学习杜甫相号召,但没有很好地继承杜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精神,而片面强调杜甫诗句法、用典等方面的艺术技巧,愈来愈走向形式主义的道路。
江西诗派是宋代诗坛上最具实力、最具影响的诗派。
8,一祖三宗——元代学者方回《瀛奎律髓》一书以杜甫为江西诗派之祖,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江西诗派的三个代表。
故称一祖三宗。
一祖三宗是对江西诗派诗学渊源和代表人物的概括。
9,中兴四大诗人——指南宋初期的四大诗人陆游、杨万里、范成大和。
语出元人方回《跋遂初尤先生尚书诗》(,内云:“自中兴以来,言诗者必称尤、杨、范、陆。
”后人遂称此四人为“中兴四大诗人”。
)“中兴”之时,指南宋初期。
(绍兴之后,赵构重建南宋政权,使赵宋重新振兴,史称“中兴”。
)这是陆游等四人的主要活动年代。
中兴四大诗人的作品,各有特色,成就不一。
方回称:“诚斋时出奇峭,放翁善为悲壮,公(尤袤)与石湖,冠冕佩玉,端庄婉雅。
”(《跋遂初尤先生诗》)可见当时公论。
陆游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其诗以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精神为主调,创有“放翁体”;杨万里创“诚斋体”,其特点是以“活法”为诗;范成大创“石湖体”,以田园诗著称;尤袤作品,存留不多,对后世影响较小。
10,永嘉四灵——又称四灵诗派。
指南宋中叶以后生活于浙江永嘉县的四个诗人: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赵师秀字灵秀;翁卷字灵舒。
他们以贾岛、姚合为学习对象,要求以清新刻露之词写野逸清瘦之趣,对当时政治上找不到出路的文人起了镇静剂的作用,艺术上较大程度地纠正了江西诗派以学问为诗的风气。
11,江湖诗派——南宋中叶以后和永嘉四灵差不多同时出现的一批诗人,由于功名失意,只得漂泊江湖,靠献诗卖艺为生,杭州书商陈起将他们的诗编为《江湖集》并刊行于世。
这批诗人就被称为江湖诗人。
江湖诗人的代表是戴复古、刘克庄、姜夔等人。
12,以诗为词——苏轼词在思想性上“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凡是诗可以写的题材,都可以用词来写;艺术性上以诗句入词,使词句兼有诗句的韵味之美。
这就是所谓的“以诗为词”。
苏轼“以诗为词”的做法使词体向诗体靠拢,缩小了词和诗之间的差别,在词史上是一种伟大贡献。
苏轼“以诗为词”的说法最早出自于陈师道的《后山诗话》。
13,掉书袋——掉书袋本来指滥用书本材料来炫耀自己的知识渊博,这是古代不少文人为文的恶习。
辛弃疾词大量地使用典故,刘克庄就批评辛弃疾词有掉书袋的瑕疵。
实际上,辛弃疾词的大量用典是用古人古事古语来曲折表达自己的心志,是一种比兴寄托手法,其目的既是为了避免他人的猜忌,又是为了追求兴味深长的艺术效果。
辛弃疾的用典与矜奇炫博的掉书袋恶习有本质的区别。
14,以文为词――以文为词是对辛弃疾词语言具有散文化特点的概括。
辛词以文为词有三种表现:一是以辞赋古文的议论和对话手法入词。
二是以辞赋古文的章法来组织全篇。
三是化辞赋古文的语言为词的语言。
辛词以文为词,目的是为了使词更好地抒写他广博而复杂的情感内容,形成一种刚柔相济、亦庄亦谐的独特风格。
15,词为艳科——词与生俱来的一个主要功用是娱宾遣兴,且多用来描写男女恋情,故自唐五代到北宋初年的长时期内,词都被视为艳词、艳曲而受到正统文人的轻视。
后世就有了“词为艳科”的说法。
“词为艳科”和“诗庄词媚”的“词媚”是相关而又不同的概念。
16,诗庄词媚——诗作为言志之作,主要表现作者对社会、时代、人生等重大事件的看法,其功用在于教化,一般比较庄重严肃;词作为咏情之作,主要表现作者个人生活上尤其是男女恋情的事件和感受,其功用在于娱乐,一般比较妩媚柔婉。
这就是所谓的诗庄词媚。
最早提出“诗庄词媚”一词的是明代学者李东琪。
17,花间词派——五代时后蜀国赵崇祚编选五代时西蜀词人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人的五百余首词为《花间集》。
收入该书中的词人组成的词派被称为花间词派。
花间词派词人内容上写男女恋情,风格柔靡婉丽。
18,南唐词派——五代十国时期生活于南唐首都金陵的一批词人所组成的词派,就是南唐词派。
代表词人是冯延巳、李璟和李煜。
南唐词派内容上主要是伤春秋思和离情别绪,风格柔婉深约,但眼界大而感慨深,比花间词派有所发展。
南唐词派词人中,成就最高的是李煜。
19,济南二安——李清照,号易安,辛弃疾,字幼安。
他们都是山东济南人,都是宋代著名词人,词学史上合称为“济南二安”。
20,唐才子传——诗人传记,元辛文房撰。
文房字良史,西域人。
10卷。
包括278位唐代诗人的传略。
另附及120人,总为398人。
为辛氏博采群书而写成,保存了不少珍遗资料,对各家诗歌也有评论。
所述事迹,间有讹误不实之处。
有清陆荣廷据日本《佚存丛书》校刻本。
另《四库全书》据《永乐大典》辑出者仅有8卷,包括243人传略,附见44人,不全。
今人傅璇琮主编的《唐才子校笺》,最为精详。
该书和《唐诗纪事》为唐诗研究者的必备书。
21,唐诗纪事——南宋计有功撰,81卷。
记载了1150个唐代诗人,采录诗篇较多,并辑集有关的本事和品评,略述作者的世系爵里和生平经历。
为编者广采唐代文集、杂说、传记、遗史、石刻而编成,保存了大量唐诗人和诗歌资料,向来为唐诗研究者所重视。
诗纪事著作,以本书为最早。
世传《全唐诗话》一书,为宋人据本书删节而成。
该书和《唐才子传》为唐诗研究者的必备书。
22,大历十才子——指唐代宗李豫大历(766-779)年间活跃于京城长安权贵宴会上博取声名的十个诗人:卢纶、吉中孚、韩弘、钱起、司空曙、苗发、崔峒、耿韪(左水右韦)、夏侯审、李端。
大历十才子的名称及十个诗人的名字最早见于中晚唐诗人姚合的《极玄集》。
大历十才子的诗歌内容和风格差别颇大,但生活圈子狭窄,相互酬唱是其共同趋向,故艺术水平不高。
23,夺胎换骨——夺胎换骨是宋代江西诗派的一种诗歌主张。
宋释惠洪《冷斋夜话》卷一记载黄庭坚语:“诗意无穷,而人之才有限。
以有限之才,追无穷之意,虽少陵不得工也。
然不易其意而造其语,谓之换骨法;窥入其意而形容之,谓之夺胎法。
”夺胎和换骨主要都是指学习前人构思和诗意的问题,但夺胎和换骨的内容又略有区别。
依换骨法写成的诗,句法结构和前人相似;依夺胎法写成的诗,句法结构有较大变化。
夺胎换骨法包含着以故为新的思想,只要善于运用,就是一种有效的诗歌创作方法。
24,唐宋八大家指唐宋两代八个著名的散文作家。
他们分别是: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等。
自明代以来,八大家盛名远播。
有代表作品若干(略)。
25,小李杜——指晚唐诗人李商隐和杜牧。
明胡应麟云:“李商隐、杜牧之齐名晚季,咸称李杜。
”清吴锡麒云:“义山、牧之,世亦以李杜并称。
”第一个将李商隐、杜牧合称为“小李杜”的是清代学者薛雪,其《一瓢诗话》云:“小李杜尚欠主张,况他人乎?”。
杜牧和李商隐在政治诗和咏史诗方面皆有较高成就,情调感伤,识见独特,其不同是,杜牧长于七绝,风格俊爽豪减,李商隐长于七律,工于比兴,深婉含蓄,富丽精工。
清刘熙载云:“杜樊川雄姿英发,李樊南深情绵邈。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杜牧比李商隐年长十岁,二人并称为“小李杜”而不是“小杜李”,应当是受到“李杜”一词的影响。
(此文档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文档可自行编辑修改内容,供参考,感谢您的配合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