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等量代换》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教材109、111页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初步运用其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或数学问题。

2.通过观察、猜测、操作、计算、推理等活动,亲历学习过程,体验思考的快乐。

3.培养学生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和合作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
利用天平原理初步体会等量代换的思想,为以后学习简单代数知识做准备。

教学难点:
初步用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或数学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引入
今天这节课,咱们首先去逛一逛水果超市。

超市的水果可真是琳琅满目呀,这里面还藏着数学问题呢!老师为发言积极、善于合作、思维敏捷、敢于质疑、认真倾听的同学准备了很多的“智慧之星”,有信心得到吗?
1.课件出示一架天平,左盘放了一个西瓜,右盘放了一个哈密瓜。

同学们,看了这幅图,你知道了什么?为什么?
2.再出示一架天平,左边放一个哈密瓜,右盘放一个榴莲。

看了这幅图,你又知道了什么?
3.引导学生说出:一个西瓜和一个哈密瓜同样重,一个哈密瓜和一个榴莲同样重,由此可知,一个西瓜和一个榴莲同样重。

榴莲的重量可以代替哈密瓜的重量!
4.接着引导学生说说理由,师引导:看似简单的问题,其实蕴含着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知道是什么吗?
生可能答:等量代换
5.如果学生答不出,师指出这叫“等量代换”(板书课题)。

听说过曹冲称象的故事吧?(课件演示前部分,让学生说说后部分)
6.师:曹冲其实就是用的等量代换的方法,用和大象同样重的石头代替大象,便解决了称象的问题。

也想象曹冲一样应用等量代换的思想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吗?
二、探究新知
1.师:那好,咱们先去水果超市看一看!
A、课件出示:一个大西瓜——四个一千克的砝码。

师:你知道了什么?(课件:西瓜重4千克)
B、出示左边四个苹果,右边一千克的砝码,你又知道了什么?(课件:四个苹果正好是一千克)。

假定相同的水果同样重。

C、师:那你能提出问题吗?学生任意提,简单的当场解决,当学生提出“几个苹果与一个西瓜一样重?”时,师课件出示,然后问:你能不能回答??的问题?
D、师:请四人一组讨论,每个同学都要说一说自己的想法,然后推荐一位代表作为组内发言人,看看哪个组最善于合作,表现最好。

E、点3-4个组回答,随着学生的回答课件演示代换的过程,给表现好的组奖励“桂圆”。

F、小结:我们刚才就是用代换的方法来解决同学们提出的这个问题的。

都没用老师教,大家通过小组合作就知道了,看来,集体的力量真是无穷呀!
三、解决问题
1.出示图。

师:李大爷家的水果看上去也挺新鲜的,咱们再去看看吧!
图1 两个桔子=一个桃
图2 四个桃=一个菠萝
图3 两个菠萝 =?个桔子
师:怎么换呢?请认真思考,一会儿请个小老师来告诉大家。

生说后师课件演示。

表扬条理清晰的学生。

2.我们在这里逛水果店的同时,有两只水果争得不可开交。

咱们赶快去帮帮忙吧!
2个西红柿=一个大苹果 4枝香蕉<2个苹果
一个西红柿和一枝香蕉,谁重些?
生讨论后回答。

3.同学们爱吃水果,小白免却是对萝卜白菜情有独钟。

6根胡萝卜换2个大萝卜,9个大萝卜换3棵大白菜。

小免有一个问题:6棵大白菜换多少根胡萝卜?(课件图)
你能帮小免解决这个问题吗?可以独立思考,也可以和同学小声讨论,必要时还可借助手中的学具摆一摆。

师点名回答,鼓励用不同的方法解决。

法1:摆一摆;法2:写一写;法3:算一算。

4.远古时代的等量代换。

用4个番薯可以换2棵大白菜。

用8棵大白菜可以换2斤米。

用2只鸡可以换10斤米。

我今天带了一只鸡,可以换些什么呢?
三、拓展延伸
1.小猴子们正在享受着它们的美味佳肴,是一些饼干。

已知三角形饼干的块数+正方形饼干的块数=240
三角形=正方形+正方形+正方形
三角形= 正方形=
生可能说:可以把一个三角形换成三个正方形,然后把240除以4等于60再求出正方形和三角形
2.三角形+三角形+圆=30
圆=三角形+三角形+三角形
三角形= 圆=
生做,做后师生讨论
3.圆+正方形=91 三角形+正方形=63 三角形+圆=46
圆= 三角形= 正方形=
生解答,师生分析
4.为了犒赏同学们的优秀表现,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一些可口的西瓜汁,共720毫升。

如果我把这些西瓜汗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

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

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