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复习材料 亲手整理

学前心理学期末考复习材料 亲手整理

一婴儿微笑的发展过程、第一阶段:自发性的笑(0-5周)内源性微笑,出生2-12小时中,“嘴的微笑”可自发产生,是生物节律的反应,睡觉时最普遍第二阶段,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4周起)外源性微笑,人声和面孔容易引起,尤其是母亲的声音,对不同的人是不加区别的结论:只要看到是人脸,3个月婴儿都会绽露微笑 5个月后,婴儿只对有笑容的脸才微笑第三阶段: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5-6个月起)对熟悉的人无拘无束的笑,比不熟悉的人笑得更多,对陌生人有一种警惕的注意——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性微笑,有助于依恋的行成二儿童主要的恐惧的发展1.本能的恐惧恐惧是婴儿出生就有的情绪反应,甚至可以说是本能的反应。

最初的恐惧不是由视觉刺激引起的,而是由听觉、肤觉、肌体觉刺激引起的,如刺耳的高声等。

2.与知觉和经验相联系的恐惧婴儿从4个月左右开始,开始出现与知觉发展相联系的恐惧。

引起过不愉快经验的刺激会激起恐惧情绪。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视觉对恐惧的产生逐渐起主要作用。

3.怕生所谓怕生,可以说是对陌生刺激物的恐惧反应。

怕生与依恋情绪同时产生,一般在6个月左右出现。

伴随婴儿对母亲依恋的形成,怕生情绪也逐渐明显、强烈。

研究表明,婴儿在母亲膝上时,怕生情绪较弱,离开母亲,则怕生情绪较强烈。

可见,恐惧与缺乏安全感相联系。

人际距离的拉近或疏远,影响到儿童安全感的减少与增大。

4.预测性的恐惧2岁左右的婴儿,随着想象的发展,出现了预测性恐惧,如怕黑、怕坏人等。

这些都是和想象相联系的恐惧情绪,往往是由环境的不良影响而形成。

与此同时,由于语言在儿童心理发展中作用的增加,也可以通过成人讲解及其肯定、鼓励等来帮助儿童克服这一种恐惧。

三依恋类型及不同依恋类型1安全性b这类婴儿与母亲在一起时能感到足够的安全,能在陌生的环境中进行积极的探索和操作,对陌生人的反应也比较积极。

2回避型a这类对母亲并未形成特别密切的情感联结,对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

所以,也有人把这类婴儿称作“无依恋婴儿”3矛盾型c这类对母亲并未形成特别密切的情感联结,对母亲在不在场都无所谓。

所以,也有人把这类婴儿称作“无依恋婴儿”在依恋的三种类型中,安全性依恋是良好的、积极地依恋,而回避型依恋和反抗性依恋又称为不安全依恋,是消极的、不良的依恋。

四学前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认知,体验,调控)1.自我认识·对自己的身体不能认识到自己的存在认识自己身体各部分(1岁左右)认识自己的整体形象(约15个月左右)意识到身体内部状态(约2岁)·对自己的行动的意识1岁左右出现,“自己来”,是自我调节和监督能力的基础·对自己的心理活动的意识 3岁左右,知道“愿意”“不愿意”,会按照要求注意大约2岁时,儿童会用“我”称呼自己,是自我意识形成的主要标志2.自我评价主要依赖于成人的评价(依从性评价)一般情况下,幼儿过高评价自己3.幼儿自我调节受自我控制能力的制约,水平较低,“延迟满足”实验外部监督——>自我监督五不同气质类型的特点1多血质。

感受性低而耐受性较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强;具有可塑性和外倾性;情绪兴奋性高,外部表露明显,反应速度快而灵活。

2胆汁质。

感受性低而耐受性较高,不随意的反应性高,反应的不随意性占优势,外倾性明显,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反应速度快,但不灵活。

3粘液质。

感受性低而耐受性高,不随意的反应性和情绪兴奋性均低;内倾性明显,外部表现少;反应速度慢,具有稳定性。

4抑郁质。

感受性高而耐受性低,不随意的反应性低;严重内倾;情绪兴奋性高而体验深,反应速度慢;具有刻板性,不灵活六幼儿性格的特点1 活泼好动,性格发展:勤劳/懒惰(成人总是限制,干涉,包办,代替)2好奇好闻性格发展:勤奋好学(探索,爱思考)进取心强/懒于思考,自卑(约束过久)3易冲动,自制力差性格发展:深思熟虑,坦率,诚实/马虎,持久性差,情绪不稳,4 缺乏自信心,模仿性强性格发展:独立性强/人云亦云七埃里克森弗洛伊德个性发展的阶段理论一弗洛伊德人的行为主要是由本能和潜意识(无意识)机制所激发无意识包括原本欲望和冲动,充满了自私和邪念的愿望,想法,与道德和现实文明格格不入,总是受到约束。

1 个性阶段的划分本我包括性(力比多)和攻击性两种基本的本能冲动,遵循快乐原则。

自我代表理性和常识,受“现实原则”支配,负责调节“本我”和外界的联系。

超我代表良心或道德的力量,受“理想原则”支配。

协调好三者关系才能达到心理正常若协调不好,则会出现心理失常2 儿童个性发展阶段的划分人的一切行动是以性能量(力比多)为动力的儿童早期(五岁前)力比多的发展变化决定人格发展的特征和人类心理生活正常与否。

A 口唇期(0~1岁)口唇刺激是愉快的来源(吮吸,吃手指,咬东西)若基本满足,则乐观,信任,不是个性发展:悲观,猜忌,吸烟,酗酒贪吃,爱挖苦人B 肛门期(1~3岁)快感来自于排泄和控制大小便(训练排便)喜欢“释放与控制类”游戏个性发展:浪费,不整洁,慷慨大方,吝啬,过分注意小节,洁癖,完美主义。

C 生殖器期(3~5岁)认识性别,对自己的性器官产生兴趣固执不稳,动荡不安的时期超我开始形成,恋父清洁,恋母情结,稍后会转化为同性父母为楷模攻击性,偏离性D 潜伏期(6岁~青春期前)力比多受到压抑,快乐来自外界喜欢学习,运动,游戏,同伴(多为同性)等,为未来生活做榜样D 生殖期(青春期)追求异性,恋爱,婚姻,建立自己的生活,前面阶段遗留的问题都会表现出来。

启示看到早期经验对个性发展的重要作用但过于强调心理性欲的重要性。

二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强调自我与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心理发展的每个阶段都有新的一个主要冲突(发展任务)第一阶段基本的信任对不信任(0~1.5岁)发展任务:培养责任感,克服不信任感信任来自于儿童与看护者(母亲)建立良好的关系(使儿童拥有好的饮食,排泄,睡眠)将来在社会上属于易于信赖和满足的人第二阶段自主对自我的怀疑(1.5~3岁)发展自主性,克服羞怯和疑虑。

儿童产生了能够控制周围的人和事物的自主感,渴求和独立父母给予宽松而有一定制约的环境过分约束,惩罚导致儿童的自我怀疑,将来会永久性地怀疑自己的能力。

第三阶段主动对内疚(3~6岁)形成主动感,获得性别角色,克服内疚感。

第四阶段勤奋对自卑(6~11岁)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的实现第五阶段同一角色混乱(12~18岁)建立统一感,防止同一混乱感,是个性成熟的关键时期(知道自己将来过怎样的生活)第六阶段亲密对孤独(成年早期)发展亲密感,建立美满婚姻,获得幸福感第七阶段创造对停滞(或关心下一代对自我关注)(成年中期)发展关心品质,避免一心关注自己第八阶段完善对失望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和厌恶感,体验智慧的实现。

八父母的教养方式类型及对子女性格发展的影响A 权威型特点:理性,严格,民主,耐心和爱(是最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方法)合理要求,适当限制,设立恰当的目标并且能够坚持。

关注孩子成长。

孩子:情绪积极,乐观,学习和同伴交往都很自信有效地教养方式中,温暖和关爱是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B 专制型特点; 控制子女,要求很严厉,提出很高的行为标准,孩子不能讨价还价,稍有抵触就惩罚孩子;表面顺从,守规矩,较为焦虑,退缩等负面情绪和行为。

缺乏独立性,竞争性,创造性。

C 放任型/溺爱型特点;对子女充满爱和希望,很少要求。

过分放任和纵容,规范不清且不执行,常屈服于子女的抱怨和哭闹。

孩子:很强的依赖,无尽的需求,情绪不稳,自控力差,社会适应困难,生活无目标,行为越轨,男孩尤为明显。

D 冷模型特点:注重自己的需求,对子女漠不关心,没有要求和行为标准,不肯为子女付出孩子:比较适应生活困难,不爱学习,成绩差,自控力弱,对生活不满,反抗权威,未来犯罪倾向高。

九多元智力结构论和情绪智力的内容ⅰ由加德纳和斯滕伯格提出加德纳——人一生中至少存在八种以上与生俱来的智能,即:(1)语言智能用语言表达和欣赏语言作品深层内涵的能力例如:作家,记者,演说家(2)逻辑——数学智能指人能够计算,量化,思考命题和假设,并进行复杂数学计算的能力。

如:科学家,工程师,会计,电脑程序设计师(3)身体——运动智能指能巧妙的操纵物体和调整自己身体动作的能力如运送员,舞蹈演员,外科医生和手艺人等(4)视觉——空间智能指利用三维空间进行思维的能力,如:建筑师,航海者,画家等(5)音乐智能敏锐的感知音调,旋律,节奏和音色等能力,如:作曲家,指挥家,音乐评论家,乐器制造等(6)人际关系智能指有效地理解别人和与人交往的能力,如:教师,社会工作者,管理层,演员,政治家更高的境界:能看到他人有意或无意地隐藏的意向和期望。

(7)自我认识智能建立正确自我知觉和善于指导自己人生的能力,如:哲学家,心理学家等(8)自然观察智能分辨多种物种——植物群和动物群方面表现得专业能力如:生物学家,鸟类学家,猎人,农民,厨师。

1999年以前只有七种能力。

ⅱ情绪智力的内容简称情商EQ,指个体监控自己和他人的情感,识别,利用这些信息,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

90年代提出年丹尼尔·葛尔曼出版《EQ》成功=20%IQ+80%EQIQ预测学业成绩,认知能力EQ可预测职业的成功,满意的生活。

情绪智力基本属于加德纳的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的范畴。

六个方面:1 认识自身的情绪:观察和审视自己的内心体验,情商的基石2 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控制自己的感情冲动(适时适度),自我安慰,摆脱焦虑或不安。

3 自我激励:不断给自己定目标,不断前进,坚持到底,注意事物好的一面,保持乐观,4 认识他人的情绪:理解和推测他人的情感,移情,指有敏锐的观察力去辨别他人的行事动机,解读他人的情绪反应,“听无关的内容比有关的内容更加重要”5 人际关系管理,与周围的人不发生矛盾冲突,搞好人际关系。

6 持久力,无论做什么,有持续到底的能力。

儿童情绪智力的培养;1 建立积极明确的自我概念:看到长处,改进不足。

学习欣赏别人的长处,学会为自己定目标2 了解情绪与自我感受:观察自身情绪的变化,认识情绪产生的原因,学习调试不良情绪,解读他人的情绪反应。

3 认识到想法会影响人的行为:用积极地态度面对压力,平和的心态接纳现实。

4 学习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合作,妥协,沟通和接纳他人,表达自己,设立自己的立场等。

十儿童早期如何获得社会上通用的语言1 条件作用论:言语通过强化和模仿获得(斯纳金1957)观点:环境因素决定言语的形成和发展,言语活动是有机体自发的操作行为,通过各种强化获得。

“强化依随”具有决定性作用。

2 先天论:人类生来就有语言的获取装置,(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转换生成说(先天的语言能力说)婴儿需要发展一般规则,去创造新的句子,而不能单独一词一句地学习。

婴儿的语法结构和成人的有所不同。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