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对策

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对策

成都世茂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猛追湾横街道路建设工程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对策一、施工期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措施1、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施工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作业机械,如挖掘机、压路机、装载机等;道路面层施工时有铲运机、平地机、推铺机等。

这些机械运行时在距离声源5m处的噪声可高达76~90dB(A),联合作业时叠加影响更加突出。

这些突发性非稳态噪声源将对施工人员、办公人员和周围居民生活产生不利影响。

施工期噪声防治措施如下:(1)合理布局施工场地;由于施工场地有限,结合项目线路方案和周边环境情况,尽量将施工设施布置在北侧,以此缩小施工噪声对小区的影响范围。

施工车辆,特别是重型运输车的运行途径,应尽量避开振动敏感区,优先选择建设北路进行运输。

(2)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在居民集中区,严禁夜间(22:00~7:00)进行高噪声施工,施工作业尽量避开休息时间。

因施工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强噪声施工,应首先征得当地环保、城管等主管部门同意,同时做好周边群众解释工作,避免发生扰民纠纷。

作业时间应避开中考、高考时间段,同时在午休时间减少施工,最大限度减轻施工活动对群众生活带来的不利影响。

(3)设备选型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做好施工场所设备维护管理,严格规范操作。

(4)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使用商品混凝土,不设置拌合站,减少现场混凝土搅拌噪声。

(5)科学管理和文明施工:对钢筋、模板等构件、搬运应该轻拿轻放,严禁抛掷。

在保证施工进度的前提下,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在环境振动背景值较高的时段内(7:00~14:00,14:00~22:00)进行高振动作业,禁止夜间进行有强振动污染严重的施工作业,并做到文明施工。

2、施工期大气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扬尘扬尘量的计算与诸多因素有关,其中施工方式和施工现场的自然条件的影响最大。

根据国内外的有关研究资料,施工扬尘的起尘量与许多因素有关,挖土机等工作时的起尘量与挖坑深度、挖土机抓斗与地面的相对高度、风速、土壤颗粒度、土壤含水量等有关。

(2)施工机械废气施工期间不使用发电机,施工机械废气机动车运送原材料、设备和建筑机械设备,这些车辆设备的运行会排放一定量的CO、NO x以及未完全燃烧的THC等,其特点是排放量小,属间断性排放。

加之本项目规模小,涉及施工场地开阔,扩散条件良好,因此施工机械废气可实现达标排放。

(3)沥青烟本项目路面铺设采用改性沥青,但不在施工现场设置沥青搅拌站,均使用商品沥青,沥青在专业搅拌站制成成品后,由专用运输车运至现场,立即铺设,约2~3小时后即固化可通车,液体沥青在施工现场停留时间较短,挥发量较小,通过空气扩散稀释,施工结束后能够及时消除。

施工期大气防治措施如下:(1)在施工现场周边设立围护设施,高度不得低于1.8m,临街和居民居住地区的施工现场,应当实行封闭作业,并设置警示标志。

施工现场周边应当保持整洁、畅通;工地出入口须进行硬化,设置降尘设施。

(2)挖掘地面或者清扫施工现场时,应向地面洒水。

(3)加强维护施工机械,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4)本项目无弃土产生,施工期建筑废料应及时清运,确需临时堆放的,堆土超过48小时应采取全覆盖等防治扬尘措施。

(5)材料堆放场应设置在距敏感点较远一侧,设在当地主导风向下风向。

(6)风速四级以上易产生扬尘时,建议施工单位应暂停土方开挖,采取覆盖堆料、湿润等措施,有效减少扬尘污染。

(7)施工期使用的沥青砼外购成品直接使用,减少了现场施工对道路沿线环境影响,有效控制施工期烟尘和沥青烟的产生。

(8)加强工程车辆、工程机械行驶路面扬尘控制,施工道路及场地采取洒水抑尘措施,每天洒水4~5次。

(9)工程完毕后及时清理施工场地。

对施工场地、堆料场等,除及时进行清理外,应进行绿化恢复。

(10)加强环境管理,施工单位应将有关环境污染控制列入承包内容,在施工过程中有专人负责,对环境影响严重的施工作业应按照国家有关环保管理制度要求,经环境主管部门批准后方可施工。

(11)项目工地管理中严格落实“六必须”、“六不准”原则,即:建设工地现场必须打围作业、必须硬化道路、必须设置冲洗设施、必须湿法作业、必须配齐保洁人员、必须定时清扫施工现场;不准车辆带泥出门,不准运渣车辆冒顶装载、不准高空抛撒建渣、不准现场搅拌混凝土、不准场地积水、不准现场焚烧废弃物。

(12)防止雾霾天气加剧措施:①地方住房城乡建设部门需牵头认真落实属地责任制和加强监管,进一步规范建筑工地管理,所有建筑、拆迁工程的施工现场必须采取有效防尘措施;②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应全封闭设置围挡墙,严禁敞开式作业;渣土运输车辆应采取密闭措施,推行道路机械化清扫等低尘作业方式;③使用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燃料,避免过多汽车尾气和其他施工机械废气的产生。

(13)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措施:按照《成都市重污染天气应急预案(试行)》总体要求,为进一步强化施工现场扬尘治理,有效应对重污染天气,保护市民身体健康,建设工地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a预警三级(黄色),加强施工现场扬尘控制,增加工地洒水降尘频次。

土石方施工工地必须严格采取有效的覆盖、洒水等扬尘控制措施;b预警二级(橙色),加强施工现场扬尘控制,增加工地洒水降尘频次。

绕城高速以内建设工地停止土石方作业;c预警一级(红色),加强施工现场扬尘控制,增加工地洒水降尘频次。

全市范围内建设工地停止土石方作业。

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来源于施工扬尘,为减少施工扬尘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对施工期间运输车辆管理提出以下要求:(1)合理安排运输路线,严禁通过市区进行渣土运输,加强运输道路沿线洒落物料清扫,采取必要洒水降尘措施;(2)运输车辆尽可能减缓行驶速度;(3)及时清运施工废弃物,运输沙、石、水泥、石灰、土方等易产生尘物质的车辆必须封盖严密,严禁洒漏;(4)土、砂、石料等运输禁止超载,装载高度不得超过车厢板,并盖篷布,严禁沿途撒落;(5)弃渣运输车辆采用密闭车斗,在施工场地出口放置防尘垫,对运输车辆现场设置洗车场,车辆驶离场地前,应冲洗轮胎及车身,防止泥土粘带。

3、施工期水环境污染防治措施(1)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生活污水主要为施工人员日常生活产生,以施工高峰期的人数估算,施工人员约20人,用水量以50L/人·天计算,产污系数已85%计算,则废水产生量为0.85m3/d。

本项目施工营地与项目北侧茂御中心营地共用,营地位于城区,周围市政设施完善,污水管网已建成,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废水经预处理后通过污水管网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不直接排入地表水环境。

(2)施工废水施工废水主要包括施工车辆施工机械冲洗废水、管道试压废水和道路养护排水。

施工废水含泥沙量大、浊度高,同时施工机械维修会产生含油废水。

施工期废水治理措施如下:(1)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经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不直接排入地表水环境。

(2)施工废水中的含油废水经简易隔油沉淀处理后用于工地洒水降尘和施工回用,废机油定期收集后送交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理。

(3)运输车辆冲洗废水、管道试压废水和道路养护水中污染物简单,主要含泥沙,经沉砂池处理后均用于施工过程中的洒水抑尘,不外排。

4、施工期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1)生活垃圾生活垃圾主要是施工人员生活办公产生的垃圾。

施工高峰期以施工人员20人,1.5kg/d天计,则垃圾产生量为30kg/d。

(2)建筑废料本项目土石方平衡,无弃土。

仅有近1t的建筑废料产生。

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如下:(1)项目周围均有完善的生活垃圾收运系统,生活办公垃圾均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处置。

(2)建筑废料由专业的运渣清运公司运至政府指定的堆放地点。

5、施工期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工程所在区域为城镇,开发历史悠久,人口密度较大,工程范围内主要以城镇生态系统为主,植被主要为景观树种及草地,植物种类均为当地常见种,没有国家及四川省野生保护植物分布。

(1)工程占地本工程占地类型属于市政建设用地中交通运输用地中的街巷用地,又分为永久占地和施工临时占地。

永久工程占地面积为5859m2,施工临时设施占地408m2。

道路和临时工程的占地面积均较小。

(2)新增水土流失项目在施工过程中因土石方开挖、临时工程等都将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地表将受到扰动、原始地貌将受到破坏。

结合项目特点,本项目建设过程中,其新增水土流失主要源自于施工期扰动地表引起的新增水土流失。

生态影响减缓措施如下:(1)施工期间临时工程尽量布设在施工场地内,减少扰动地面。

(2)施工结束后临时占地需进行迹地恢复。

(3)按设计定线,避免超挖现象造成额外的水土流失。

二、营运期污染物排放及治理措施1、营运期噪声防治措施本项目通车营运后噪声源主要是交通噪声,包括营运过程中发动机的噪声,汽车行驶引起的气流湍动、排气系统、轮胎与路面的磨擦等产生的噪声,以及由于公路路面平整度等原因,高速行驶的车辆振动所产生的噪声。

如不采取措施,交通噪声将对道路沿线敏感点产生影响。

噪声治理措施可采取以下措施:(1)加强对车辆的管理,在路段、路中、进出口处设交通标志,限制行车速度,在居民区路段设置减速、禁鸣标志,禁止车辆超速行驶。

(2)路面采用柔性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对路面定期养护,避免路面破损造成噪声超标。

(3)加强绿化建设和维护,结合灌木种植枝叶茂盛的高大乔木。

此外,相关交通管理部门应加强交通管理,避免因交通拥堵而造成噪声超标,加强车辆噪声监测,控制噪声超标车辆上路。

2、营运期大气污染物防治措施本项目营运期大气污染物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和道路清扫扬尘。

(1)汽车尾气汽车尾气主要污染因子为CO、THC、NOx。

汽车尾气污染物主要集中在道路沿线,随着距道路边线距离的增加,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扩散预测浓度逐渐降低。

(2)道路清扫扬尘项目路面为沥青混凝土路面且每天有专人清扫,因此,交通扬尘产生量也很少。

为防止营运期大气污染物,大气污染采取如下防治措施:(1)加强街道两侧绿化带管理,有针对性地优化绿化树种、绿化结构和层次,提高绿化防治效果,减少气态污染物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2)建议有关部门加强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并加强交通管理,限制汽车尾气超标车辆进入本项目道路。

3、营运期废水防治措施本项目为城市道路,营运期不设置养护工区、停车区等服务设施。

道路投入运行后,其作为城市交通道路,严禁运输危险化学品的车辆进入,且每天由环卫部门派专人清扫,因此本项目营运期没有污水产生。

但在工程路面会产生路面径流。

路面雨水污染物处置措施及排放量:道路雨水经道路两侧设置的雨篦子进入市政雨水管网,并最终进入府河。

项目路面雨水径流进入区域地表水的COD为3.9t/a、SS为3.7t/a、石油类为0.4t/a。

4、营运期固体废弃物处置措施项目本身不产生固体废弃物,营运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道路清扫产生的垃圾。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