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农业

2018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古代中国农业

土地制度,了解古
代中国农业经济的 基本特点。
• 农业的主要耕作 方式和土地制度
具体考点
• 1、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 2、精耕细作的农业 • 3、土地制度的演变 • 4、中国古代的赋税制度(非课本知识点) • 5、小农经济 • 6、中国传统农业的特点 • 7、古代农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五年考情(26考)
②中外经济 ③古代经济与当代经济 (3)注意方法: ①唯物史观的理解和运用。 (史观是观察与解读历史的基本模式) ②材料第一、论从史出、史论结合 ③哲学思辨方法(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 决定上层建筑…)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生产力
劳动资料 劳动对象
生产资料
劳动者
反作用 决定
生产关系
生产资料所有制(最基本) 生产中人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产品的分配关系
继徐续光启发《展农政全书》。
“江淮田一善熟,则旁资数道。故天下大 计,仰于东南。”朝廷设置江淮转运使, 负责粮食北运京畿。这一现象发生于
A.战国 C.东晋
B.秦代 D.唐代
• “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 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 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 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非选 选择
非选 选择
选择
考试前瞻
• 从过去五年的考查中看,对农业的考查可 谓全方位,涉及农业发展的各个因素包括 水利、政策等都有考查过。
• 展望新一年,此内容仍会有考查。在复习 过程中,要注重对概念的清晰把握。
重要历史概念
指生产是为了直接满足生产者个人或
• 农业耕作经方济式单位的需要,而不是为了交换的 • 小农经济经济形式。
• 在距今七八千年前,耒耜的出现和普 遍使用,标志着我国农业进入“耜耕” 或“石器锄耕”阶段。
• 商周时期,出现了少量青铜农具和中 耕农具,进入“中耕”阶段。
• 春秋时期,铁器农具、牛耕出现,战 国时期推广,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 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C
黍和稷应属于同一类农作物,黍去皮后叫黄 米,有粘性;稷就是粟,俗称谷子,脱壳以 后叫小米,没有粘性。甲骨文中黍字出现 300多次,稷字出现40次;《诗经》中提到 谷物最多的也是黍和稷,分别是28次和10次。 据此可以做出的判断是 A.黍和稷都属于古农作物系列 B.《诗经》是反映农业生产的作品 C.黍和稷都是商周重要的粮食作物 D.黍比稷更具生产生活实用性
2013 安徽(12)
选择
海南(1)
海南(8)
江苏(1)
全国卷二(25)
重庆(2)
北京(41)
非选
2014 福建(13)
选择
天津(2)
重庆(3)
广东(13)
海南(4)
广东(38①) 非选
2014 2015
2016 2017
海南(26) 广东(14) 江苏(4) 天津(1) 全国卷二(26) 全国卷一(24) 四川(13) 海南(8) 江苏(3) 全国卷一(25) 浙江(17) 北京(12) 全国卷三(26)
历史必修2反映的是人类社会经济和社 会生活领域的重要内容。经济活动是人类 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的社会生产 或经济活动总是与一个社会中的经济制度、 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的积极性和经济活动的 效益有着密切关系,把握这三个基本问题 也就把握了某一历史时期社会经济活动的 本质。
【学习建议】 (1)掌握基础知识,并注意知识的分析比较联系归纳。 (2)知识整合:①经济与政治、文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 经济基础起反作用。经济问题是国家 问题之根本。
与历史必修1政治文明历程相比, 其主要内容有哪些呢?
政治发展史
经济成长史
古代政治制度
古代经济基本结构
近代列强入侵及民主革命 近代经济结构变动与资

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国 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新中国的外交成就
联系:农业、手工业的发展是商业发展繁 荣前提,农业、手工业的发展为商业发展 提供商品与市场,商业的进步,调整、刺 激 、促进农业手工业发展。“无农不 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农业、 手工业、商业发展必然促进资本主义萌芽 的产生。
目标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课程标准 考试大纲
• 知道古代中国农业 的主要耕作方式和
是个体小生产者,在经中济国地整位个极封不建稳社固会,阶两段极,分小化农极经为济
显著。
几乎等同于自然经济。
• 1、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演变 • (1)变化:
耕作方式的变化:从刀耕火种到石器 锄耕到铁犁牛耕。
组织方式的变化:从大规模简单协作 到个体农耕。
(2)、原因:生产力水平变化。
• 原始农业采用“刀耕火种”方式。
• 自然经济 小农经济是在铁制农具、牛耕技术的
• 自耕农经济 出现和土地私有制的确立之后的产物,
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农业和手工业
自耕农是以小块土相地结私合有,制生为产基目础的,主以要单是个满家足庭自为家基
经济单位,从事耕本织生相活结的合需的要个和体交农纳业赋劳税动。的(农包户括。自
是中国封建社会赋耕税农、和徭佃役农的)主要承担者。由于他们
2、精耕细作的农业 可结合资料P74考法2
所谓精耕细作,是指农业上认真细致地耕作 。 具体而言,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表现在 耕作工具的改进、耕作技术的进步和农业灌溉技 术。
基本史实梳理(自主完成)
时期
工具改进
春秋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
宋元
明清
耕作技术
农业灌溉
汉代:耦犁 汉代:耧车(播种工具)
隋唐时期出现曲辕犁,标志着中国传统 耕犁的基本定型。
(1)精耕细作的发展历程
时期
特征
春秋秦汉 一些农田开始实行精耕细作
魏晋南北 黄河流域的精耕细作技术已

经日趋成熟 《齐民要术》——世
界上现存最早的农书
隋唐
南方水田的精耕细作技术逐步成熟
宋元 明清
全面成熟南宋水时,南轮方作成的为稻全麦国复经济种中制心
(谚语“苏湖熟,天下足”)。 一年多熟种植;引进玉米、甘薯等高产作物;
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西 希腊民主、罗马法、欧美 资本主义经济的形成、
方 代议制
发展和新变化
马克思主义与社会主义制度 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
的建立
验与教训
当今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 趋势
古代中国的经济
• 古代中国是一个农业社会,以农为本, 手工业和商业(末)是农业社会的附 属行业,是为农业服务的,但是,随 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手工业和商业 必然会对农业产生冲击,并产生了新 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明朝 中后期)。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