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之子项目二

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之子项目二

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之子项目二Company Document number:WUUT-WUUY-WBBGB-BWYTT-1982GT《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战略》项目之子项目二现有及潜在的资源调查攀枝花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所二〇〇八年一月目录前言 (2)气候资源 (3)1攀枝花市气候概况 (3)2攀枝花市气候特点 (3)土地资源 (6)1 攀枝花市土地资源概况 (6)2土地资源利用情况 (7)3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间题 (8)矿产资源 (9)1资源概况 (9)2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12)3与国内同行业的对比 (23)4攀枝花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24)能源资源 (26)1太阳能资源 (26)2生物质能资源 (32)3水能资源 (38)4火电 (43)5水能资源、火电能源可持续利用建议 (43)生物资源 (45)1 攀枝花市生物资源概况 (45)2 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情况 (47)3生物资源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 (49)旅游资源 (51)1攀枝花市旅游资源概况 (51)2攀枝花市旅游资源开发情况 (52)3旅游资源开发存在问题与发展潜力 (53)4周边旅游地区对攀枝花的启示 (54)结语 (55)前言攀枝花市是全国60个典型资源型城市之一。

矿产资源是不可再生的,由于长期过度的消耗,资源的最终枯竭将导致城市经济的衰退,甚至走向破产,因此所有资源型城市都会提前研究城市经济的转型,保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课题是“攀枝花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子课题之一,调查研究的重点内容是:◎攀枝花市现有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及现存存量◎攀枝花市二次资源和潜在资源的总量及可利用度◎攀枝花市经济发展所需资源的保证程度◎可再生资源的总量及其在经济转型中的作用等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为大课题进入第二阶段研究提供真实可靠的基础资料,因此不作展开和评论性的描述。

气候资源1 攀枝花市气候概况攀枝花市地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山脉走向近于南北。

一般相对高差1000~2000米,全市最高点百灵山主峰海拔4196米,最低点平地镇思庄海拔937米,由于北部、西部、东部层层叠叠高大山脉的屏障,攀枝花市气候在全省乃至全国同纬度地区别具一格,形成了以南亚热带为基带的立体气候。

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全年旱季、雨季分明。

2 攀枝花市气候特点全年气温较高、日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平坝河谷地区基本无冬攀枝花市海拔1500米以下的平坝、河谷地区,年平均气温~21.3℃(表1),年平均日照时数长达2300-2700小时,2006年最长达2890小时(表2),年太阳辐射总量约5600~6300MJ/m2,≥l0℃积温比四川各地多1979~5479℃(表3)。

攀枝花市是四川省年平均气温最高、年日照时数最多、年辐射最强的地区。

表1 攀枝花市各县(区)站月平均温度(2006年)单表2 攀枝花市各县(区)站月、年日照时数(2006年)单表3 攀枝花市区≥ 10℃积温与省内部分地区比较(2006年)单以2006年数据来看,攀枝花市≥0℃日数365天,≥l0℃积温5686~7479℃,≥10℃日数325~353天。

表1显示:攀枝花市最冷月12月和1月的平均气温分别是~13℃和l2~l3.9℃,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27.1℃。

海拔1500米以下的平坝、河谷地区全年基本无冬。

全年旱、雨季分明,年降雨量高度集中,雨季气候湿润凉爽每年6至l0月为攀枝花市的雨季,2006年雨季降雨量约占全年雨量的90%。

在雨季,月平均降雨量60~300毫米,月平均温度~26.6℃,月平均相对湿度48%~84%,日最小相对湿度一般在48%以上,雨日占45%,晴日占55%,降雨量与蒸发量基本平衡。

(见表4、表5)11月至翌年5月为旱季。

在旱季,月平均降雨量0~14.4毫米,月平均温度12~25℃,月平均相对湿度28%~74%,其中1至4月最干燥,日最小相对湿度常达15%左右。

表4 攀枝花市各县(区)雨季总降雨量(毫米)占年降雨量的百分率注:表4数据资料均来源于攀枝花市2007年统计年鉴表5 攀枝花市各县(区)雨季各月相对湿度(2006年)单全年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小气候复杂多样,立体气候显着全市气温年较差≤14℃,而日较差达l5~25℃。

攀枝花市最冷的l2至1月,日最高气温常在20~26℃间变化,日最低气温常在4~8℃间变化,日较差达l7℃左右。

一般情况下攀枝花市最热月为5~6月,平均温度分别是~℃和~℃,日最高气温常在33~38℃间变化,日最低气温常在l8~23℃间变化,日较差达15℃左右,在春、秋季强降温时,日较差常大于20℃。

全市海拔悬殊,地形复杂。

市区北部的雅砻江河谷和西部的金沙江河谷的相对高度差达1000~2500米,其它地区的相对高度差也有500~1000米,由此带来地表受热严重不均,加上地形对气流的抬升或下沉作用,造成小区域内空气垂直运动剧烈,使降雨的空间分布极不均匀。

气候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变化,海拔每上升100米,平均温度下降~度,平均年降雨量增加40毫米,由此形成复杂多样的小气候,立体气候显着。

土地资源1 攀枝花市土地资源概况按地貌构成划分的土地资源市内现有土地按地貌构成划分,可分为山地、丘陵、盆地和河谷盆地,其土地资源量见表6。

表6 攀枝花地貌构成土地资源分布表按利用类型不同划分的土地资源按利用类型划分,全市8种类型土地的资源量见表7。

表7 攀枝花土地利用构成土地资源分布表注:表7数据资料来源于攀枝花市国土资源局2 土地资源利用情况已利用的土地2.1.1 耕地全市人均耕地亩,低于全国亩、高于全省亩的平均水平。

其中,农业人口人均耕地亩。

2.1.2 工业用地工业用地为亩,占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地类的%。

工业用地主要分布于市区(东区,西区与仁和区北部)及矿山。

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潜力2.2.1 农业土地后备资源2006年全市未利用地面积为亩,其中一半以上分布在海拔1500米以下的河谷低山地带,土地类型主要是撂荒地、荒坡地、裸岩等,通过改善相关条件,最大可利用面积可达到350000亩,具有一定的开发潜力。

耕地后备资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荒坡地约2250000亩,至少有20%可开发为旱耕地。

二是低山牧草地约1800000亩,至少有2%可开发为耕地。

中低产田土改造的增产潜力据调查,全市中低产田土占耕地面积的%,主要类型为缺水型、坡耕型、瘦薄型,现实生产水平以粮食计,平均公顷产量2595公斤,比耕地平均公顷产量低1165公斤左右,比高产田土平均公顷产量低3360公斤。

需要采取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抓好水利建设和坡耕地、瘦薄土改造,可以使大部分低产田土达到目前中产耕地平均公顷产量水平,中产田土达到目前高产田土平均公顷产量水平。

另外,全市有1800000亩牧草地全属低产草地,因缺水改造难度较大。

但在一些条件较好的地区,可以通过建设人工草场和飞播草场的途径,逐步改良牧草地,提高单位载畜量。

以改造300000亩低产牧草地计,则可增加载畜量23万个羊单位,增加出栏肉牛万头左右。

2.2.2 非农业建设用地的利用潜力现城镇人口人均用地114.6平方米,有较大的潜力可挖。

通过科学规划,强化管理,逐步将人平用地降到95平方米。

农村居民点用地也有潜力可挖,通过科学规划调整布局,人口相对集中的河谷地区建中心村与农民街,改大分散为小集中,发展经果林与庭园经济,挖潜解决农民进城、城镇扩大所需土地与工矿水利建设所需土地。

现有工矿用地产出水平约为上海的二十分之一,大有潜力可挖。

交通用地总的来说偏紧,潜力较小。

3 土地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间题水利设施及用地严重不足由于旱雨季分明,年降雨量偏少,年蒸发量大,致使适宜各种作物生长、光热资源丰富的低山河谷地区,大量的农田土地后备资源在水利问题未解决前,不能开发。

而现有水利设施由于规划不尽合理,加上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导致水利设施建设不能有效满足农业生产的需要,现有耕地中的%因干旱缺水和坡陡土薄而产量低下。

城镇用地内部配置不合理由于攀枝花钢铁工业的特殊建设历史,以及受金沙江分割与地形影响,城市被分割为8个孤立片区与42块互不连接的地块,彼此联系弱。

现有城区内工矿用地与渣场等,占市区面积%。

城市基础设施、绿地明显用地偏少。

在市域城镇体系中,明显缺少小城市,建制镇极其薄弱。

市区、县城(米易,盐边)与建制镇的人口,分别为全市城镇人口的90%,%与%。

城镇用地规划不尽合理,可供开发利用的土地存量不足,对经济发展保障程度不强。

中低产田土面积大,影响农业生产潜力的发挥由于本市农业生产基本条件较差,投入不够,致使中低产田土占耕地的比例高达%,其中中产田土占%,低产田土占5l.6%。

干旱缺水和坡陡土薄是本市中低产田土面广量大的主要原因,改造中低产田土是农业生产稳步发展最重要的任务。

矿产资源1 资源概况资源的种类、分布及特点截至2007年底,攀枝花全市已发现矿种76种,已查明具有一定储量的39种,其中上四川省矿产资源储量简表的24种(煤、铁、钒、钛、锰、铅、锌、铜、铝、镍、钴、金、银、铂、钯、熔剂灰岩、冶金用白云岩、耐火粘土、石墨、水泥灰岩、水泥砂岩、硅藻土、水泥粘土、花岗石);矿产地490余处(含矿点、矿化点),其中大型、特大型矿床46个,中型矿床30个。

表8 攀枝花主要矿种表表9 攀枝花市主要矿产资源分布表用价值高、组合配套优势突出等特点,是我国少有的矿产资源“聚宝盆”,同时,矿床的共生、伴生矿产多,如钒钛磁铁矿除铁为主要矿产外,还共生钛、伴生钒、钪、镓、铬、钴、镍、钼、硫等元素,这些潜在元素的经济价值巨大。

资源储量情况1.2.1 主要优势矿产资源攀西地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铁矿保有资源储量近100亿吨,其中钒钛磁铁矿约98亿吨,攀枝花市钒钛磁铁矿资源储量约占攀西地区的70%。

钒钛磁铁矿、煤矿、石墨矿、冶金辅料石灰岩、白云岩为攀枝花的优势矿产,储量丰富,至2007年底,保有资源储量为:钒钛磁铁矿万吨,伴生钒矿万吨,伴生钛矿万吨,煤万吨,晶质石墨万吨,熔剂石灰岩万吨,冶金用白云岩36347万吨。

表10 攀枝花市探明矿产资源储量表2、表中带*的数字为地质储量,是经过一定地质工作后的估算量,有一定误差。

1.2.2 主要钒钛磁铁矿区资源表11 攀枝花市主要钒钛磁铁矿区(床)资源储量表(2006年)注:表11数据来源于攀枝花市国土资源局2 资源开发利用情况现有资源2.1.1 已开发利用的矿种和矿区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煤、钒钛磁铁矿、锰矿、钒矿、钛矿、镍矿、熔剂用石灰岩、冶金用白云岩、冶金用石灰岩、冶金用石英岩、耐火粘土、水泥用灰岩、水泥配料粘土、水泥配料用砂岩、石墨、重晶石、饰面花岗岩等45种(见表12)。

注:表12数据来源于攀枝花市国土资源局《攀枝花市矿产资源概况(2007年)》已开发利用的矿区:煤矿有宝鼎矿区、红坭矿区;铁矿有攀枝花铁矿朱家包包、兰家火山和尖包包矿区、倒马坎矿区,米易县白马矿区田家村矿段、芨芨坪矿段和青杠坪矿段,米易县潘家田铁矿,攀枝花红格钒钛磁铁矿北矿区;熔剂用灰岩有市大水井、巴关河二处;冶金用白云岩有市大水井一处;石墨(晶质石墨)有市中坝一处;水泥配料用砂岩有市秦香树、市拉罗箐北部矿段二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