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攀枝花城市规划

攀枝花城市规划

黑山地块安置房户型
作为该市未来行政、文化和经济中心,攀枝花现代化城市新区正由蓝图变为现实。
花城新区城市核心区的景观系统
花城新区核心区全局鸟瞰
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一)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通过对攀枝花市园林绿地建设,形成生态、和谐、 宜居、可持续发展的国家园林城市,把攀枝花市建成 “社会、经济、自然协调发展,物质、能源、信息高 效利用,生态进入良性循环” 具有南亚热带风光并充 分体现具有“阳光花城”风格的宜居城市。
“错过了海南岛,不要错 过攀枝花,三亚有阳光沙滩, 攀枝花有阳光山川”。
“未来的攀枝花,必定是 一个宜居、宜业、宜游,充满 生机与活力的阳光花园城市。”
பைடு நூலகம்
(五)南向开放门户—四川南下桥头堡
地处川滇交界的攀枝花,承担起四川南向开放“桥头 堡”的重要作用,成为四川通江达海,融入北部湾经济圈、 东南亚经济圈的重要通道。攀枝花地处川、滇交汇处,是 四川通往东南亚、西亚及沿边地区、沿海口岸最近的地方, 是长江沿岸城市向川西南、滇西北市场集散的重要节点。
维护良好的区域生态环境,不断提升生态服务功能,保持文化 生态和谐,保护和继承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多样性,提倡可持 续的生活方式、消费模式,倡导消费文明,保证生态安全,合理利 用土地,协调城乡结构和城镇布局结构,明确绿地功能分区,实现 城乡空间结构生态化,融合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达到物质形态、 功能和景观效果上的创新,实现城市绿地空间结构人性化、生态化。
一份攀枝花工业布局图显 示,攀枝花被国家工业和信息 化部列为首批国家62个新型工 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之一,成为 全国首批以钒钛资源综合利用 为主的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 地。
(四)阳光花城—“花城”的阳光柔 情
“十二五”期间,攀枝花将建成百万人
口区域性中心城市,城镇化率将由现在的 61%跃升到68.5%,并成为全国著名阳光休 闲康养旅游目的地。如今,在许多攀枝花 人看来,最有趣的是,因盛产钢铁,以工 业立市的攀枝花,在这两年里,逐渐以 “花城”取代了“钢城”,阳光柔情日益 彰显。
缅气入攀项目,旨在改变目前攀枝花无天然气用的现状。其中,机场路LNG/LCNG站已建成完工。随着缅气入攀工程的全面上马,到2025年,将建成CNG(压缩 天然气)加注站11个、LNG(液化天然气)加注站55个。
新区供水项目建设规模为5万立方米/天,工程包括炳草岗水厂深井泵站扩建、新 建絮凝预沉池2座、新建DN600—700原水管道5270米等,将为新区解决供水问题。
二、攀枝花花城新区规划
名称创意编辑
1、攀枝花市,有“花”字;又是全国唯一 个以花命名的城市——是一座“花城”! 与市名有承接性。
2、攀枝花市正在着力打造“花是一座城, 城是一朵花”的城市形象,再次突显“花 城”的特点!
3、能很自然的表现出地名的从属关系: “花城新区”是属于攀枝花市这座花城内 的一个新开发区。
作为出川“南大门”,攀枝花还 计划打通经丽江、大理、保山、瑞丽 至东南亚的出口通道,直接融入东盟 自由经济贸易圈。未来,攀枝花将成 为四川通江达海,融入北部湾经济圈、 东南亚经济圈的重要通道。
金江大桥-高速公路大桥
打造南向开放门 户—城市风光
攀枝花市炳草大桥
城市发展所遇到的问题
攀枝花既是一个年轻的移民城市,同时又是 一个老工业城市,全国重要的钢铁和有色金属工 业基地,工业化带给了攀枝花前所未有的发展。 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尤其是信息时代的到来, 传统的、污染严重的重工业逐渐没落,城市的发 展速度也随之降低,如何实现城市的转型升级, 将是攀枝花能否二次腾飞的关键。
城市建三绿—绿块镶嵌、绿廊相连、绿带环绕,绿中人居和谐。
1.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目标
以创建良好人居环境与和谐社会并重的“具有南亚热带风光的 阳光 花城”为目标,到2025年,建成功能完备的山地绿地系统和 城市绿地系统,使城市山水相依,碧野环绕,绿廊穿插、城乡统筹。 为建设山川秀美、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宜居城市 奠定基础。
金沙江
攀西大裂谷中南段
(三)钒钛之都—富甲天下的聚宝盆
攀枝花钒、钛资源储量 分别居世界第一和第三,已 成为国内最大的钒钛原料基 地之一,世界第二大的钒产 品生产基地。自建市以来, 钢铁,一直都是这座城市的 “表情”。但事实上,这座 城市的宝藏,不仅仅是钢铁 钒储量占全国的59%,占全 球的11%;钛储量占全国的 93%,全球的31%。
新区首批五大项目
山地森林公园位于炳仁线干坝塘村,总占地面积2512亩,投资34541万元,建设 总工期三年半。建成后,将以“花海、森林、生活”作为公园主题,实现“城市绿肺” 的功能。
巴斯箐森林公园位于仁和区前进镇渡口村,规划占地面积3300亩,总投资4亿元, 建设期3至5年。届时,三千多亩的巴斯箐荒山,将变成由多种特色树种、鲜花打造成 的“花山花海”。
丰富的钒钛 磁铁矿
2007年10月,生产出全省 第一炉海绵钛;2008年,被正 式授予“中国钒钛之都”称号; 2009年1月,炼出全省第一炉 钛锭;今年9月16日,目前国 内最长、最宽的钛锭在攀枝花 出炉……攀枝花已成为国内最 大的钒钛原料基地和钒钛钢生 产基地之一、世界第二大的钒 产品生产基地。
阳光花城
攀枝花城市新区概念性总体规划
马雪莹 张群 黄永
李禹旋
一、攀枝花简介 二、攀枝花花城新区规划 三、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四、攀枝花旅游规划
一、攀枝花简介
(一) 地名由来
1965年3月4日,当时负责考察川滇交界地区钢铁基地建设的人回 到了中央,当时毛泽东问考察队的人:“那地方叫什么名字?”回答 是:“这地方没名字,只有一个7户人家的小村庄,村子里有一棵树, 叫攀枝花。”毛泽东笑到:“那就叫它攀枝花吧!”因此,攀枝花这 个地名由此而得来。为开发攀枝花铁矿资源,着手组建城市,初名为 攀枝花特区。由于当时中国处于特殊历史环境,而攀枝花又是“三线 建设”的重点布局,为了对外联络的需要,1965年5月攀枝花特区改 名为渡口市。1987年,渡口市更名为攀枝花市。
打造“阳光花城”达到“花是一座城,城是一朵 花”的主题目标。
分期目标
1、近期目标(2015年) --提升品质、形成亮点、凸显特色
形成较为完整城市园林绿化体系框架,提高现有绿化的档次和景观效果。 重点完善城区绿地结构布局及街旁绿地、大型公园建设,加强城区绿地基 础建设。完善已完成规划和用地控制的公园绿地,提高人均公园绿地占有量。 完成城市主要出入口、重要景观带、景观节点、主干路两侧的绿地建设等一 系列美化、亮化工程建设,突显“阳光花城”的特色。
4、“花城新区”不仅叫起来响亮,而且 “花城”大家耳熟能详,“新区”大家有 目共睹。
新区一角
攀枝花花城新区规划控 制面积59.2平方公里,建 设面积33平方公里,新增 人口承载力35万人。按照 规划,新区分为5大片区, 将以“梳山、理水、延绿、 美桥、筑网、营城”为建 设理念,打造山地城市特 色景观。攀枝花计划用5至 10年时间,将其建成在全 省有较大影响力,在区域 有强大集聚和辐射带动作 用,集行政、商务、住宅、 现代服务业、生态优美于 一体的现代化新型城区。
七.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布局
攀枝花市城市园林绿地结构的现状,已形成点、线、块 结合的绿地系统,但还不够完整。特别是还未能构建起有 机的、高度完善的、对整个市区环境具有较大调控影响作 用的绿地系统。规划依据攀枝花市自然地理条件、现状城 市发展情况和城市总体规划,运用生态理论和麦克哈格 “空气库”理论,由既有的点、线、块布局向增点、延线、 展面、加圈、建楔、连网发展,从而组成“蓝廊绿肺、组 团隔离、林网曼布、多岛辐射”的绿地基本结构,形成与 城市规划硬质形态相协调,质量更高,绿量更大,结构更 合理、更加适应现代城市持续发展的园林绿地系统。
2、远期目标(2025年)--和谐人居、完善系统、持续发展
完善各种绿地系统、提高已建设绿地的质量,建成绿化体系完善、富有地 方特色的生态环境良好城市。
继续完善水系生态控制区的绿化建设,营造沿城市重要水系、道路、公共 设施走廊的防护绿带。加强城市公园和近郊风景区等的建设,增强其生态、 景观、旅游、休闲度假功能。严格控制组团建设,保护水系生态敏感区。
重点任务
为实现绿地系统的规划布局,完善攀枝花市生态安全保障体系,攀 枝花市未来主要的绿化任务是建设完善“三区三网三林三绿”,即:
市域建三区—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生态农业示范区,区中生态健 全;
丘陵造三网—水系林网、道路林网、农田林网,网中果茂粮丰;
山地育三林—水源涵养林、生态风景林、经济果木林,林中生物多样;
阳光,成为了攀枝花的“活招牌”: 这里海拔1000多米,年均气温20.3℃,无 霜期达300天以上,年日照2700小时。同时, 城市遍布三角梅等各类鲜花,常年花开不 败,“阳光花城”名副其实。
2010年,攀枝花正式向外推出了“阳 光花城”这一全新城市定位:“花是一座 城,城是一朵花”。攀枝花对阳光资源的
名为渡口时的攀枝花
现在的攀枝花
现在的攀枝花
(二)地理位置特点
攀枝花市座落在四川西南角,金沙江和雅砻江交汇处,在横断山区,地 处攀西裂谷中南段,地貌以中山山地为主,面积7434.5平方公里,占全 市面积的88.38%。攀枝花市是一座新年兴的移民城,有34个少数民族, 拥有100万人口,其中城镇人口2万。
南丝绸之路、史迪威公路……曾经,攀枝花是四川通 江达海的通道。现在,随着四川“突出南向,加快融入中 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决策部署,攀枝花南向开放门户的 重要性和独特性,正在日渐显现。
西攀高速公 路
丽攀高速公路
攀枝花至昆明的高速公路
“目前,与攀枝花密切相关的"两 高两铁一水",即丽攀高速公路、攀 宜沿江高速公路、成昆铁路新线、丽 攀遵铁路和金沙江航道,正在加快推 进之中。
花城新区投资最大的项目——老黑地安置房位于仁和区,总投资8亿元。2013年 底建成后,总建筑面积将达到30万平方米,并配套农贸市场、商业区、幼儿园等基础 设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