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学萧宗六 13-1813 智育管理过去出版的学校管理学教材中,一直没有智育管理的内容,而在谈智育管理时,都是用教学管理来代替,所有教材无一例外都是讲德育管理、教学管理、体育管理、美育管理和劳动技术教育管理,唯独没有智育管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一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教育学的理论体系上,一直受苏联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教育学教材分为四大部分:教育基本理论、教学论、德育论、学校管理与领导。
以发行量最大的由华中师范学院等五院校合编的《教育学》为例,该书一直采用上述模式,到1987年修订再版时,“除增删和调整了某些章节外,总的框架没有大变,例如未把‘智育’列为专章。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认为原教材的框架是完全合理的,而只是由于我们对这一问题缺乏深入研究,暂时拿不出经得起推敲的新的体系或逻辑结构。
”这种观点对整个教育界影响很大。
学校管理学是在教育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此观点的影响下,学校管理学也就沿用了这个体系,一直也没有专门的智育管理。
从1981年北京教育行政学院出版的《学校管理》开始,所有的学校管理学教材,在学校各项具体工作管理的分章论述中,都顺理成章地讲德育管理、教学管理、体育管理、美育管理、劳动技术教育管理,而没有智育管理这一章。
二是以教学代替智育。
在人们的思想观念中,或在实际工作中,常常把“智育’’和“教学’’这两个概念混淆起来,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
所以明确“智育”的概念,区分“智育”和“教学”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智育和教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智育是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和发展他们智力的教育。
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它是学校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智育与教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教学仅仅是它的一种途径,智育还有其他更加广泛的途径,而教学又不仅仅是智育的途径,也是德育、美育、体育、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
换句话说,智育的途径,有的是教学,有的不是教学;而作为教育途径的教学,有的是智育途径,有的不是智育的途径。
二者呈部分交叉关系。
把教学等同于智育就会阻碍全面发挥教学的作用。
其次,从智育同其他各育的关系来看,智育是整个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同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教育集合,各育之间1是并列关系;而“教学”是上述各育的具体实施方式或途径,和智育不是同等并列的关系,更不能在“教学”和“智育”之间画上等号。
第三,从智育和教学所完成的任务及内容来看,二者也是有区别的。
智育有自身的特殊任务和内容,其他各育也如此。
而教学则不仅要传递智育的内容,实现智育的任务,还要传递其他各育的内容,实现其他各育的任务。
因此,智育和教学既非同一概念,也不是对等的关系。
智育和教学在过程、原则、方法方面也都有各自的特殊性。
基于上述原因,本书把智育管理作为专章加以论述。
第一节智育管理概述一、智育管理的意义智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智育通过科学知识的传授和科技人才的培养,对社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随着科学向社会有机体的全面渗透,社会日益科学化,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对智育的需求进一步提高,从而使智育的作用面扩大。
可以说没有足够的知识修养,是不能适应现代生活的。
现代化建设包括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建设三个方面。
在三个文明建设中,科学是关键,教育是基础,只有充分发挥智育以及整个教育的作用,才能普遍提高社会成员的文化科学水平和思想觉悟,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二、智育管理的任务学校智育的任务是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掌握相应的基本技能和技巧,拓宽文化视野,发展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良好的自学的能力、兴趣和习惯。
智育管理为有效实现智育的任务服务。
(一)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智育管理的第一个任务是向学生传授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
2知识是事物属性和联系的反映,表现为对事物的感觉、知觉、表象、概念、法则等心理形式,也通过物化贮存于书本中或其他人造物中。
科学是建立在实践基础上,经过实践检验,具有严密逻辑论证的、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
任何一种科学都是知识,但不是任何一种知识都能称得上科学。
智育管理的任务是以系统的科学知识武装学生。
教给学生的知识,必须是经过实践证明了的、确凿可靠的知识,而不应是虚假的知识。
再就是这些知识,应当是合乎逻辑系统的,不是许多概念、范畴、命题的孤立的堆集,而是有着一定逻辑联系、经过严密的、充分论证的知识体系。
中小学是普通教育,是基础教育阶段,因此学生的知识结构应当考虑到“普通”和“基础”这两个方面。
知识又分为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两大类。
直接经验是主体在接触、改变外部世界活动中亲自获得的知识;间接经验是主体借助书籍、文献或他人口传方式而获得的知识。
智育应以教给学生间接知识为主,同时也不可忽视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获得直接经验,因为间接经验总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但是从个体认识发展来说,大部分知识,都是间接知识,因而智育的任务,主要是通过各种途径,尤其是教学途径,教给学生间接的知识,这是学生达到智育目标的最主要途径。
(二)形成学生的基本技能形成学生的各种技能是智育管理的又一重要任务。
技能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控制动作执行的合乎法则要求的行动方式。
技能分为操作技能和智力技能两种。
由一系列外部动作构成、通过人脑外部机体运动所完成的合乎法则要求的随意行动方式叫做操作技能。
如唱歌、跳舞、徒手操的技能和演奏乐器、书写、绘画、球类运动等技能。
借助内部言语表示的事物映像,以极简约的形式进行智力活动的方式叫智力技能,如默读、构思、心算等。
任何操作技能都离不开大脑的控制与调节,因而也离不开智力活动的技能。
技能经过反复的、系统的练习,成为自动化的动作,于是变成了熟练技巧。
技能的形成和知识的掌握是密切相关的,技能是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而技能的掌握又为进一步获得知识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知识的掌握和技能的形成是在智育过程中统一进行的。
(三)发展学生的智力3智力是人们认识、适应和改变外界环境的心理能力。
在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发展智力,这是智育的一项特别重要的任务。
发展智力同掌握知识,形成技能是有密切关系的,但相互之间又是有区别的。
知识是反映客观实在的结果,智力是反映客观世界的能力;掌握知识的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占有人类认识成果的过程,发展智力是通过掌握知识,提高认识能力的过程。
“要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第二节教学工作管理学校是培养人才的专门教育机构,教学是智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
教学工作的成败对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不断加强和改善对教学工作的管理,就成了学校管理者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任务。
一、教学工作管理的任务教学工作管理的任务,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根据中小学所担负的教育任务和培养目标,以及国家所颁发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对教学工作进行科学的组织、指导,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
提高教学质量,就是要使学生在德、智、体、美等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并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国家所颁发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质量要求。
提高教学效率,就是要在国家颁发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时间内,以符合教育学和学校卫生学要求的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负担量,完成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
要切实按照教育部紧急通知的要求,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负担。
要严格按照课程计划,均衡安排课程和作息时间,不得增加周活动总量,更不得增加学科教学的学时,不得占用节假日、双休日和寒暑假组织上课,尽快改变学生负担过重的状况。
4提高教学质量和提高教学效率,是教学管理中的两个不可分割的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任务,我们在教学管理中,必须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如果我们只抓教学质量的提高,而不同时抓提高教学效率,学校教学任务就很难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完成;如果我们只抓教学效率的提高,而不同时抓提高教学质量,学校教学任务就很难按照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的质量标准完成。
只有把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时抓好,才能保证学校教学任务既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时间内,又能按照它规定的质量标准全面而又顺利地完成。
二、教学工作管理的基本要求教学管理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科学性、思想性和艺术性都很强。
为了很好地完成学校的教学管理任务和教学任务,学校管理者必须遵照党的教育方针,按照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工作。
其基本要求如下。
(一)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管理总是受一定的教学指导思想支配的。
学校管理者,不仅要以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指导教学管理,而且要帮助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
一个教师的教学如何,除了业务水平外,归根到底是他的教学指导思想在起作用。
教师教学的个体性、独立性很强,教学指导思想上有很大的自主性。
教师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是按自己的想法和意愿来进行教学的,他们的教学指导思想对教学工作的方向和质量必然会产生最直接的影响。
我国中小学校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在教学改革中,为了帮助教师从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学校管理者应当亲自深入教学第一线,具体了解和掌握教师的教学思想和动态,组织他们学习和领会中央关于加强素质教育的有关决定,进一步端正教学指导思想,把自己从事的教学工作真正纳人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民族素质的轨道。
(二)正确处理好教学工作中的各种关系5管理教学工作,要正确处理好几个关系。
1(教书与育人的关系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客观规律。
教书必然对育人产生一定的影响,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是这种影响有正误之别和强弱之分而已。
学校管理者要根据这一本质关系,引导教师自觉地重视教书育人,把教学的科学性与思想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这对全面实现教学目标和促进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都是十分必要的。
2(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教学具有发展性,任何教学都必然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学校管理者要引导教师自觉地重视和保护学生的个性发展,注意发现拔尖学生,使教学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保证学生的智力、能力、情感、意志、性格等各方面都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