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四讲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之学习理论

第四讲 教育技术学理论基础之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行为主义发展到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
建构主义更关注如何以原有的经验、心理结构和信念为基础来建构知识,强调学 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
皮亚杰认为,发展有四个条件,即成熟、实际经验、社会环境的作用 和平衡化,前三者是发展的三个经典性因素,而第四个条件才是真正的原因。 他认为心理既不是起源于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于后天的经验,而 是起源于动作,即动作是认识的源泉,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中介。 最早的动作是与生俱来的无条件反射。儿童一出生就以多种无条件反
人类记忆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不能一味要求在最短时间内掌握
大量的信息,要留有加工或思考的时间。 组织理论:为了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尽可能学习较多的知识,必须把知 识组成有意义的块状,减少机械学习。 信息编码不仅有助于学生的理解,而且有助于信息的存储和提取。
03
PART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时间:20世纪80年代末 创始人:皮亚杰、杜威 主要人物:皮亚杰、杜威等
2.建构主义学习观
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个体的先前经验有关, 因而对知识正误的判断只能是相对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 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
3.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观点
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学习过程同时包含两方面的建构:对新知识的意义构建和对 就知识的重组。 学习者 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 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的四大要素
02
PART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时间: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主要人物:布鲁纳、加涅
布鲁纳
加 涅
认知主义理论的核心观点: 不是简单强化条件,而是有机体主动、积极地进行内部信息加 工处理(活动),形成或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 具有主动性,应该积极作用于环境,而不是外界环境引起的行为的 变化。重视个体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的设计。
杜威的理论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区别于传统教育“课堂中 心”“教材中心”“教师中心”的“旧三中心论”,他提出“儿童中
心(学生中心)”“活动中心”“经验中心”的“新三中心论”。
教育即“生活”、“生长”和“经验改造” 教育无目的论 学校即社会 儿童中心论
杜威
1.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理念 情境是学习的一部分,脱离情境的学习是错误而缺乏成效的;学生是完整的个体,其 主动探索及自我管理的能力,是影响学习成效的关键。
③ 学习的条件 行为主义对学习者和环境都很重视,认为要给予学习者各种刺激或反馈。学习的 关键正是在于如何安排特定环境中的刺激及其后果的反馈。 像行为主义一样,认知主义也强调环境条件在促进学习中的作用,但更侧重于学 习者的心理活动。认为是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行为。环境只是提供潜 在刺激,至于这些刺激是否受到注意或被加工,这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理结构。

认知理论不否定刺激—反应现象的存在,但认为对何种刺激做出反应取决于有 机体内在的心理结构。

认知理论对学习本质的认识:学习是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 认知结构是指以符号表征形式而保留在个体头脑中的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知觉
和概括。
强调学习材料本身的逻辑结构,强调有内在逻辑结构的教材与学生已有的认知 结构联系起来。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布鲁纳提倡发现学习,意在使学习者尽量在轻松自由的气氛中,自 行发现事物与情境之间的关系。他一再强调,学习者要学习的不是事实 材料与孤立内容的记忆,而是适合于学习者认知发展水平的学科的基本 结构,或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主张应让学习者自己去发现“意义”,
成为问题解决者。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论: 加涅认为,学习实质上是由获得信 息和使用信息构成的。
知识就是对现实的准确表达,是有关现实的知识,是存在于学习者外部的。
建构主义则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进行怀疑,认为是主体对客观世界的一种 解释或假设,是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② 学习的实质及其过程 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有机体接受外界的刺激,然后作出与此 对应的反应,这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接(S-R)就是所谓的学习。 与行为主义相反,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非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的 联结,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只有学习者把外来刺激 同化进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学习才会发生。 建构主义则认为个体的知识既不是预成于内也不是完全来自经验,而是来自于主体 与客体的相互活动中,学习就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 表征的过程。
回忆部分取决于提取线索
• 接受器得到的信息在感觉登记器里,这样的记忆在百分之几秒内消失。但是在 经过注意或选择性知觉之后,信息进入了短时记忆,这样的信息能被保持 20~30秒,一般能储存7个左右的信息项目。如果要想进入长时记忆这个被认为 是永久性的信息储存库中,需要对短时记忆进行编码。编码是指用各种方式将 信息组织起来而非简单的收集到一起。当需要使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需要经 过检索提取信息,被提取的信息经过反应发生器产生反应,也可能再次进入到短
0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客观主义学习理论
目录
02
03 04
CONTENTS
学习目标
1、理解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客观主义理论的基本观点 2、能够区别各种不同学习理论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3、理解在不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基本教学原则和规律 4、学会运用教育技术学的理论基础指导教学实践的基本方法
典性条件反射。
巴莆洛夫条件反射实验仪器
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形体良好,并在我自己独特的世界里让他们成大,我 担保随便从中挑选一个,就可以把他训练成我可能选择的任何类型的专家——医 生、律师、艺术家、商场巨贾和甚至乞丐和大盗,而不管他的天才、倾向、能力、 职业和他祖辈的种族是什么。 ——华生 1924
01
PART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间:20世纪20年代-60年代
创 始 人:美国心理学家华生 代表人物:华生、桑代克、斯金纳
斯金纳
桑代克
华生
华生:
用巴莆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来解释 人类的学习,他认为人们的学习就是一种刺 激代替另一种刺激建立相应的条件反射的过 程。这种学习可以通过替人:王远远 时间:2018年09月
学习理论是探究人类学习的本质及其形成机制的心理学理 论。它重点研究学习的性质、过程、动机以及方法和策略等, 试图解释学习是如何发生的?它有哪些规律?如何才能进行有 效的学习?
研究人类学习过程内在规律的学习理论,在现代教育技术
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
斯金纳: 斯金纳是对当今心理学影响最大、最重要的新行为 主义的代表,他提出了著名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
斯金纳在操作条件作用理论中提出了强化原则。他认
为,学习是通过“刺激-反应-强化”实现的。
经典条件反射与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区别
小结:

学习是刺激--反应的联结,其基本公式为:S-R(S代表刺激,R代表反应) 学习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直至最后成功的过程 学习成功的关键依靠强化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他认为,人的认知活动是按照一定阶段的顺序形 成和发展的心理结构来进行的,这种心理结构就是 认知结构。学习者是通过把新得到的信息和以前形 成的心理框架联系起来,建构自己的知识。
认为,学习包含三个过程: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及知识的评价,这
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构建新认知结构的过程。
• 同化
• 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人的已有的认知结构中
• 顺应
• 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所引起的人的认知结构的发生 重组和改造的过程
• 同化—鱼牛的故事
我去看看回 来告诉你 你知道大河外面有 什么样的动物吗?
• 同化—鱼牛的故事
我看见了牛 …… 原来牛是这样的呀!!
(6)概括阶段
(7)作业阶段
(8)反馈阶段
(1)动机阶段
执 行 控 制



项 长 (4) 时

持 阶

接 收 器
反应发生器

感 受 器

感 觉 登 记
(2)领会阶段
短时记忆
(3)习得阶段
(5)回忆阶段


加涅的信息加工原理
信息流是认知行为的基础
人类加工信息的容量是有限的
记忆取决于信息编码
射反应外界的刺激,发出自己需求的信号,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随之而发
展起来的各种活动与心理操作,都在儿童的心理发展中起着主体与环境相互 作用的中介作用。
第四个因素平衡化促进了同化与顺应之间的和谐发展,并使得成熟、
实际经验和社会环境之间处在协调状态。更为重要的是,平扬的倾向作为一 种过程,总是把儿童的认知水平推向更高阶段。当低层次的平衡被冲破以后, 由于有了这种倾向,平衡才能在高一级的水平上得以恢复,从而导致了智力 的发展,因此是最为根本的因素。
学习者与环境这两个因素对建构主义来说只是必要条件,但学习真正发生,还有
赖于联结个体与环境的活动,因为正是两者之间的具体互动创造了知识。
桑代克: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的实
质在于形成刺激—反应联结,学习的过程就是盲
目的尝试与错误的渐进过程,即学习是尝试错误
的过程。
桑代克认为,学习要遵循三条重要的原则: 准备律:学习者是否会对某种刺激作出反应,同他是否已做好准备有关。 效果律:只有当反应对环境产生某种效果时,学习才会发生。效果愉 快——学习发生,效果烦恼——反应削弱。 练习律:反应重复的次数越多,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结便越牢固。但是 只有当学习者发现重复练习能获得满意效果时,练习才有助于学习。
相关主题